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94876208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第11册教案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8教育资讯网3凝 结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若干。2演示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学生

2、:有水滴滴下来。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热水有关系。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

3、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教师:列表比较: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

4、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3凝结)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指导学生在课文填空处填写上述变化。水蒸气 水(板书)教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3指导学生认识露的形成教师:(出示挂图)庄稼和草叶上的水珠叫做露,它常发生在夏秋晴朗的早晨。那么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进行预想,发表意见。(这些露珠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从物体中渗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教师:那么露是不是空

5、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搪瓷杯里放进冰和水,使杯子成为一个很凉的物体,把杯子放在潮湿的布上。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教师:为什么搪瓷杯外有小水珠出现?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学生: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受冷变的。教师:为什么有露的时候一般风很小?(风大了水蒸气要吹散)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思考可以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指导学生填空(课本第10、12页的空白处)。(三)总结、巩固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并且知道了露是怎样形成的。提问:什么叫凝结?露是怎样形成的?质疑:关

6、于露的形成,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若学生提出为什么露多在夏、秋季晴天早晨、无风的条件下出现,教师可讲解:夏、秋季日照强,水蒸气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有结;无风或者小风时,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四)布置作业思考:海水很咸、其中溶有较多的盐。你有没有办法使海水变成淡水?板书设计:3凝结凝结:水蒸气 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露无风、晴朗的天气4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

7、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2、挂图或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板书:水 水蒸气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学生回答。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板书课题:4水的三态变化)(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

8、结冰。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教师:把水结成冰和冰化成水的变化及其条件,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来,填在书上的方框中。板书:水 冰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学生:湿衣服会结冰。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板书:冰 水蒸气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教师:冬天

9、,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你已经知道门窗玻璃上的水和草木上的露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这些知识,你能推想出门窗玻璃上的冰花和草木上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教师:以上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谁能设计一个霜的模拟实验?想一想,露的模拟实验是怎样做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0C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10、实验结果。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C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板书:水蒸气 冰晶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11、图(略)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三)巩固总结1霜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2用一只塑料滴眼瓶盛满水,记下小瓶横截面的周长;将小瓶放进冰箱冷冻室,结冰后,再量量它的横截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变化?(周长增加)。这说明什么?板书设计:4水的三态变化水 水蒸气 水 冰冰 水蒸气 水蒸气 冰晶水蒸气(气体状态)水 冰、冰晶(液体状态) (固体状态)5热 空 气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

12、热以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向上升。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做热空气变轻上升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向上升的科学原理)。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观察、实验、思考的习惯)二、教学准备(一)演示材料1投影片(1)孔明灯(最好是夜晚,孔明灯徐徐上升的抽拉片)。(2)热气球。2走马灯(点燃下面的蜡烛,上面的叶轮及连在叶轮上的纸马就会转动)。3小碟(内有酒精)、大塑料袋。(二)分组实验材料:挂好线的纸蛇、蜡烛、火柴。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1)在火炉上方的铁丝上挂着一块手帕,当炉火烧得很旺时,常有什么现象?(2)为什么火炉上方的手帕会摆动呢

1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l。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师:老师在小凳子上放了一个小碟子,在碟子里倒入一些酒精,如果把酒精点燃再把这个大塑料袋套上,这个塑料袋里面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推测空气的体积会膨胀)问:如果像你们推测的那样,套上凳子上的塑料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点燃酒精,塑料袋被热空气胀得鼓了起来。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2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会变轻,上升师:胀大的热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继续观察。实验:松开手后,塑料袋徐徐上升。师:为什么塑料袋会升起来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做个实验。(教师拿起悬挂好的“纸蛇”。)这是剪成弯

14、弯曲曲的纸蛇,我们就用它做实验。用线把纸蛇悬挂起来,观察一下纸蛇是什么样子;把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蛇有什么变化,再把纸蛇离开火焰,观察它会怎样。学生分组实验;悬挂纸蛇,观察纸蛇的样子。做纸蛇在蜡烛上方转动的实验。做离开火焰,观察纸蛇变化的实验。反复几次,对比实验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问: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纸蛇就转了起来;离开火焰,纸蛇就不转了。这说明纸蛇的转动与什么有关?刚才我们看到的大塑料袋升起来又是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研究结果。问: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比,密度小,重量轻。就像比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会上升一样,比周围冷空气轻的热空气也会上升。当热

15、空气上升时,就会使纸蛇转动,推动塑料袋上升。3热空气的应用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情?听取学生的发言。师:热空气是位“无名英雄”,它能悄悄地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投影:孔明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古代军事家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一种能上天的灯(复合投影:将孔明灯升上去)。有了它,部队在夜间行进时,就能传递信号,取得联系。由于这种灯是孔明发明的,人们就把这种灯取名为孔明灯。(投影:热气球)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这是二百多年前法国人制作的热气球。点火后可以带着人升上天空,是最早的飞行器。现在,还有人喜欢乘热气球遨游天空呢?(三)巩固(出示走马灯玩具。)师:这是一个走马灯,点燃灯下的蜡烛,上面的纸马会转动起来。演示实验。问:走马灯就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四)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