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194760293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全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看待GJ“十三五”教育规划?(上)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规划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办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规划,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有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因此,重视规划、了解规划、研究规划、制订规划,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GJ现在正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各大学也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本校的“十三五”进展规划。那么,我们要想把自己的规划和工作做好,就很有必要了解GJ“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 我将先阐述GJ“十三五”教育规划制定的背景“十二五”教育规划实施的进展,然后再介绍GJ“十三五”教育规划的一些基本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理解和把握GJ“十三五”教育规划的主要精神。

2、 一、GJ“十三五”教育规划 出台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20XX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制定GJ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工作。如果要追溯得更早一些的话,大概在20XX年我还在武汉市教育局工作的时候,就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借调一段时间参加研究基础教育中长期教育进展规划的若干问题,当时还不叫制订规划纲要,只是为之做前期预备工作。当时接到的任务,就是为后5年、后10年、后15年乃至后20年的基础教育进展做些预测分析工作。后来因为20XX年教育部马上换届,20XX年这项工作就临时停下来了,一直到20XX年教育部换届结束,才正式组成班子动手制订规划纲要。“十二五

3、”教育规划也就是20XX-20XX年教育规划的落实工作。那么,这5年来我们在教育上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未来的教育又将走向何方,这是我们需要首先了解的,我们尤其需要了解规划纲要的总目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规划纲要里,提出了一个“两基本一进入”的总目标。那么,这个总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具体说,就是在20XX年,我们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们将之简称为“两基本一进入”。这个总目标很宏伟,它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叫“实现”而叫“基本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不叫“形成”,而叫“基本形成”,

4、意思是十分明确的。它们与“完全进入”“完全形成”有明显区别。同时,我们在20XX年的时候,还要“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何谓“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现在叫“人力资源大国”,我们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没有哪个GJ的人口比我们多,没有哪个GJ的人力资源比我们多,我们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但是,到20XX年,我们就必须要“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这就是我们的总目标。 在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总目标下有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里面有一些具体指标可供检测和推进,诸如基础教育的入园率、入学率、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特别是要按照ZY在十八大报告里的要求,到20XX

5、年,我们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上面这五句话内涵非常丰富,做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什么叫“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我们现在的普及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全部普及后,是否要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例如,往前推,有没有可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或者往后推,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如果要纳入的话,什么时间开始纳入?是先纳入学前教育,还是先纳入高中教育,还是同步纳入?这都值得深入研究。这里面既要满足RM群众接受更长时间的义务教育的需求,也要考虑教育自身进展的实际水平、师资力量的

6、配备、GJ财政投入的可能、地区之间的各种差异等。别看就这么一句话,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教育政策的取向。有的人认为学前教育很重要,应先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也有人觉得学前教育的个别性太强、选择性太大,还是暂不纳入为好,最好能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意见更合适呢?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是究竟要怎么做呢,GJ不能说有道理的事情都要做,还要考虑到条件和可能性。当然,GJ也要注意反映和体现民间的呼声。因此,别看只是这一句话,要做起来其实很不容易。 再看后面一句话“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公平教育要惠及全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什么叫“公平教育”?什么叫“教育

7、公平”?“公平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如何?什么叫“惠及全民”?怎么去“惠及全民”?如何做到“惠及全民”?这里面的内涵也非常丰富。少数民族的教育、偏远地区的教育、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残障人士的教育,这些都直接涉及到“公平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推进,而其中哪件事做起来都不容易。比如,大家普遍关注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15年前,我开始当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大家比较关怀的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里面能不能读小学。现在大家关注的已经不再是这个问题了,而是要读初中、读高中甚至读大学了,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现在有近千万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

8、女,这么多的流动儿童,他们都进入了城市,如何接受教育(尤其是在一些特大中心城市,比如、广州这些进城务工人员最多的地方)?还有一些城市情况很特别,比如广东的东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东莞制造业发达,进城务工人员人数众多。东莞市户籍人口188万人,常住人口830万人,进城务工人员约有650万,其比例高达77.2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莞就学人数庞大。 20XX年,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9.9万人,至20XX年底就达到68万人,12年间增长近6倍,年均增长近5万人。 20XX-20XXW年,在东莞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有93.

9、9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生总数(126.3万人)的74.3%,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市共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8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86万人的79.1%,为本市户籍学生总数的近3.8倍。可以说,现在东莞的义务教育在读生中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而我们现有的义务教育体制是以地方为主、以户籍为主的治理体制。按照现有的治理体制,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的配置,都只针对户籍人口子女,而现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户籍人口子女的数量。你要不要解决,怎么解决,全部由地方财政包下来由地方编制来解决?这些在理论上很简单的事情,要真正做起来就很不容易了。且不说地方财政有无这个实力

10、,编制也不在地方手上,想解决也无能为力。也是这样,20XX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其中,市户籍人口1347.9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9%。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户籍人口子女约60余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40万50万,两者几乎相当,怎么办?而且,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完了小学还要读初中,读完了初中还要读高中,有的还要接着考大学,在现有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治理体制下,你要做到“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很多在道理上可以讲得很透彻很清楚的方法,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第三句话为“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句话看起来很清楚,但要做到则更难,什么叫“优质教

11、育”?“优质教育”就像“教育公平”一样也是一个既绝对又相对的概念。因此,你要做到“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也是非常不容易。新ZG建立初期,具备中学文凭的人就是文化人。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ZG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再往后走,还要进入普及化阶段。研究教育的学者们都知道,评估高等教育发达程度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凡是达到15%的GJ或地区,就意味着该国或地区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还有一个指标,凡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的时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40%,这就离普及化阶段的指标非常接近了。我敢断言,再过5年,我们

12、的高等教育就将要进入普及化阶段了。这与40年前,即1977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4%相比已完全不同了。现在在毛入学率为40%的情况下,读大学(包括高职高专在内)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了,只要你略微花点功夫,大学基本上都可以读。10年前,我在省教育厅工作的时候分管招生,每年省里研究湖北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我们湖北本省“985”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都是660680分以上,“211”高校,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学、ZG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也大都在550600分。然而,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不好划,划高了录不到学生,划低了也不合

13、适。平衡一下,结果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最高划到了400多分,最低则划到了260分,可以看出湖北“985”“211”高校与某些高职学校差距有多大呀!260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考那么多科,基本上是每门考试只要上考场,在试卷上动动笔,做一半蒙一半,运气好就可以读高职了。因此,湖北考生每年录取率是相当高的,现在已接近90%了。因此,我可以说在湖北上大学并不难,但是上好大学难,这里面就涉及到“优质教育”的问题了。现在,读本科很常见,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不稀奇。现在要有人来高校求职的话,学校的要求大都是博士毕业为起点,有时候还要看看他的第一学历是哪个学校的,硕士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学科,如音乐、建筑这一

14、类学科情况比较特别的,其他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基本上进不了高校工作。优质教育除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要高,还涉及到教育教学内容的优质化。只有教育实力得到提升,我们才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因此,我们对这个“优质教育”的理解,也是多样的、相对的。 第四句话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什么叫“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我们现在有没有一个终身教育的体系,这个体系是怎么构成的,值得深思。同时,什么叫“终身教育”?我们一直以来就有一种理解,“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因此,进展终身教育,就是进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这种理解至今仍占主流地位,即便有些人口头上不这样说,但在具体做的时候,还是这

15、样做的。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关于终身教育的对口治理部门,就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部门,从最高的教育行政部门到地方教育部门都是这种体制。还有一种理解,终身教育不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而是国民教育加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国民教育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加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就是终身教育了,这样理解对不对?也不完全对。尽管这种理解已经比前者要全面得多,但仍然是从教育自身,尤其是正规教育、正式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和对待终身教育,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如果这样来理解终身教育,也会在理论上误导人们,实践上限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我是学历史出身的,常常喜欢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上述认识,从某种程度上看,可能都还

16、不如90多年前教育家陶行知的认识。1919年7月,陶行知在一次题为“新教育”的演说中就讲道:“照杜威先生说,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continuous reconstruction of experience)”。我们个人受了周围的影响,常常有变化,或是变好,或是变坏。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并明确指出:“既然晓得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那么对于天然界和群界,自然受他的影响;天天变动,就是天天受教育,差不多从出世到老,与人生为始终的样子”。陶行知此时已经意识到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差不多从出世到老,与人生为始终。”尽管他此时还深受杜威有用主义教育的影响,但已开始萌发了自己“终身教育”的思想。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推行生活教育,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突破了人只是在一定的学龄阶段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