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上传人:u**** 文档编号:194756501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事评论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时事评论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时事评论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事评论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事评论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事评论员 篇一:2016年10月时事评论文章选读 时事评论文章选读 观察“马桶盖事件”需要反求诸己 10月18日晚,有网友爆料称宁波一对夫妇跟团到日本游玩时,把酒店马桶盖卸下带走,酒店发现后打给导游,导游跟乘客确认后回复酒店说游客没拿。最后,在游客行李箱中查出了该马桶盖。19日,媒体从该旅行团所属旅行社得知,游客拿走马桶盖是因其以为是上一住客遗落而贪小便宜带走。目前,游客已将马桶盖寄回酒店,并表示歉意。(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这几天,这则新闻引起了极大关注。很多人谈论这件事,表示出了不屑一顾。正如舆论所讲,这是一种贪小便宜心理,看看国内一些公厕卫生纸被扯走的报道,就有接受顺走马桶盖的心理

2、基础了。这样一件事,发生在日本旅行期间,真是“丢人丢到国外”。注意到,这对夫妻已就这一事件写下了道歉书。有反思自然是好,但还远远不够。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启动信用机制,把这对夫妻列入旅游黑名单,相信是舆论的共同心声。只是,在对贪小便宜心理谴责的同时,我有着一种深深羞愧感,因为,我也曾经贪过小便宜。 记得当初刚有机会出去,住在宾馆里,既兴奋而又紧张。兴奋是因为第一次,终于住在明亮的宾馆里了;紧张也是因为第一次,没有经验,防止出糗,于是观察别人,学习别人。刚住进宾馆,很多东西都很新鲜,包括宾馆提供的梳子,小巧玲珑,爱不释手。当得知每天都要更换时,于是在临走时,把

3、梳子也带走了。哪怕后来,出去次数多了,住的宾馆多了,对一些精致的宾馆梳子依然动心。相信现实生活中,把宾馆梳子带走的绝不是一个两个。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无伤大雅,但毕竟也是贪小便宜。而且,不仅仅是宾馆梳子,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贪小便宜心理,做出贪小便宜举动的,并不在少数。比如我到过一个会议中心,开会时免费提供圆珠笔,我看到很多人一拿都是几支。这同样是一种贪小便宜心理,这也说明了其普遍与顽固。 由此观察游客赴日游“顺走”酒店马桶盖事,虽然发生在国外,而且顺走的是马桶盖,有些出奇出格,但其对应的贪小便宜心理,难道是孤例存在吗?对于我们来说,距离顺走马桶盖又有多远?大家站在岸上谴责,可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从

4、来没有贪过小便宜?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要让其消散在大多数人中,而是想强调,观察很多不文明事件,都不应该丢掉“内视角”,应该想想,同样的心理和问题,在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自己又做得如何?能不能成为榜样?有人讲,中国本是礼仪之邦,为什么在文明素质上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也正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正如人们所建议,当前有必要进行普遍的公共秩序教育,大力提升公民素质。也要看到,贪小便宜心理与生活水平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在文明素质上,存在越年轻越好的迹象。这不仅是因为年轻人文化程度高,接受教育多,而且与年轻人见多识广,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优越有关。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出去游玩了,但其实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富裕状态,最起码心

5、态还很贫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次数逐渐增多,类似不文明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对不起,我也曾经贪过小便宜。这里,不是说要放弃对这一行为的谴责,而是希望提醒大家“反求诸己”。“己所欲想方设法上下同欲,己所不欲千方百计大家同不欲”,唯有如此,文明社会才会展现现实模样。 豺狼、狐狸等野兽的叫声,一开始有点怕,后来慢慢就习惯了”;生活极度贫苦,“一家7口人都挤在一间茅草房中,3兄弟要合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裤子”。在离群索居的生活里,看似排除了一切物质追求的烦恼,但可想象一下,这些年里,且不说贫穷的生活,求医问药怎么办?孩子上学如何解决?其他所有与公共服务挂钩的需求究竟能否落实?在54年的生活中,

6、倘若稍有意外,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个田园故事了。 平心而论,几十年的穴居生活,“诗意”可能只是点缀,因为贫穷而寻求山洞的庇护,个体对抗苦难才是底色。即便如今子女成才,成为颇为生动“励志”案例,但在鸡汤之外,依然不难想见超出平常的艰辛,其间酸楚,并非田园牧歌的想象所能承载的。正如老人梁自付对妻子说的一句“这辈子她跟着我受苦了”,究竟多少分量,外人恐怕难以掂量。 从”子女成为大学生、孙子成为博士生”,“夫妇俩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山洞中看电视”,可以看出老人其实依然向往现代生活,选择山洞并非有一套归园田居、安贫乐道的价值观支撑,而是选择了成本较低的生存方式。旁观者对其所谓世外桃源的欣羡,恐怕也是一厢情愿

7、。在今天,通过离群索居、选择与物质文明割裂而寻求“诗意”,无疑是缘木求鱼。 我们观照老两口的生活,对其生活的诗意美化应当有所克制。他们的生活也是启示,“诗意”指望返璞归真大概是难以实现的,在现代社会恐怕也是逃无可逃,唯有更为有力的精准扶贫,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为全面的公共服务,更为扎实的生活底线,才可能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雾霾、拥堵、生活压力等城市生活的烦恼,不能指望个体性的逃离,更需要体制性的针对措施。公共服务到位了,是否能实现“诗意的栖居”尚不好说,但应当可以实现有尊严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细节,老人自述“城里到处都是车,不自在,空气也不好,马桶我也用不习惯”。长期的隐居,

8、老人已经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的生活选择,很难分清是主动还是被动。究竟是无奈还是超然,是困苦还是甜蜜,是颇可咂摸的。 这样的故事虽然令人动容,但还是希望不要过多地出现。 民工脱鞋跪地取款:尊重无关身份 10月27日,一张民工在银行脱鞋跪地取款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拍摄者介绍,农民工看到银行的地面特别干净,自己的鞋子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拖地的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有了跪地取款的一幕。而实际上保安也并不在意,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不无心酸:为了保持银行地面的干净整洁,这名农民工竟如此卑微,真真切切地低到了

9、尘埃里。而看过新闻之后人们也为保安的同理心点赞。这件事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我们见惯了公共空间的各种撕扯之后,让人感慨。 不论是农民工,还是负责拖地的保安,按照世俗标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低,可能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计;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没有鲜衣怒马的生活,更没有声光动人的地位,甚至,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公共空间尊重与信任稀缺的当下,给我们奉献了一出暖心大戏。 农民工的跪地取款与保安的“没关系”表明,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尊重是一个人人都不缺、人人也都应该有的东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将它分享予别人。 我们在公共空间

10、中见到的戾气实在不少,因排队起争执,路怒族一言不合就超车,夫妻反目大爆对方隐私。这些一地鸡毛的事件,到处都是是非与利益,善意全无,“仓廪实而知礼节”遇到现实困境。反而是底层的民工与保安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一面。 其实,只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保持一份敬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公共空间就不缺尊重。农民工体谅保安,保安也想为农民工行便利,尊重就这样产生了。它发乎心现于形,有一点同理心,做到相互尊重就不难。 隐居山洞54年,不只是有“诗意” 媒体报道,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临江乡,老人梁自付因家贫带着妻子李素英躲进四川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山洞,以洞为家。他们自己动手,种玉米、高粱,喝山泉水,织

11、布做衣,用自制的竹签抓野猪、野兔打牙祭,过着原始的男耕女织生活。54年后,昔日简陋的山洞通了电,经过三次“”成了一个舒服的安乐窝。梁自付还在山洞中把一双子女培养成大学生。 报道中不少细节勾勒了山洞“诗意”的生活,“养了20多只鸡,每天都有鸡蛋吃。想吃豆腐时,老两口就自己用石磨磨豆腐?山上还有野生的板栗、核桃,他甚至还在山洞周围的花丛中放了几个蜂箱,酿制蜂蜜,梁自付就像一个工匠,大自然所能赐予的一切,都被用在他诗意的生活中。高兴的时候,他还会对着大山唱山歌。”一副田园牧歌的诗意生活。报道刊出后,也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不少网友感慨其生活的轻松自在、自得其乐,远没有雾霾、拥堵、生活高压的城市烦恼,言

12、语中不乏欣羡之意。 但细究细节,54年的生活是否只有诗意?1962年,两位老人住进山洞的原因是“在山沟里有两间茅草房,后来下大雨,房子塌了”;常年与野兽为伍,老人自述“在山洞里睡觉,每天我都能听到 1 赞美农民工“跪地取钱”也是道德鸡汤 大学生小张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农民工进银行脱鞋跪地取钱称怕弄脏地板”,这是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按照某些网友只看标题不看内容的习惯,大概会急不可耐地抛出两个论断:一是银行店大欺客,二是保安弱弱相残。但在这件事上,这两个论断全都不适用,因为“跪地取钱”完全是这位农民工大哥的自愿行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在这位农民工大哥进银行之前,保安曾劝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但被他拒绝。 于是事情走向了温情的路子。目击者小张感到“这一幕很温暖”,农民工和银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更多的网友则从中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