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409853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严:无法承受饥饿之轻 摘要一九四二是一部民族的灾难史,人民的受难史,影片通过逃荒和战争两条线索来描述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那场灾难,全景式描绘河南人民逃荒的深重苦难,细致描绘两个家庭在逃荒中的悲剧命运,并以此来展现整个灾难给人民带来的影响,极力展现了灾难的深重和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人的尊严的丧失,政府尊严的沦丧,精神信仰的泯灭,使整部影片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人道主义的光辉。本文试从人自身、国民政府、宗教信仰等角度去解析这部电影的主题内涵。 关键词饥饿;尊严;信仰;泯灭 看惯了冯导的诙谐幽默,当他以另外的视角去诠释历史时,我们看到的是冯小刚心灵深处深刻而厚重的人文情怀,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思

2、考,是对历史并不恢宏却细致入微的刻画,深入心底的是人类在历史面前的静穆,在灾难到来时的无可奈何。冯导仿佛在告诉我们,死亡太简单了,生命太脆弱了,但脆弱的背后却是人类对尊严的捍卫,对信仰的坚守,对命运的反抗,对希望的追逐。 影片一九四二缓缓落下帷幕,衣衫褴褛的老东家牵着小女孩的手孱弱的背影让我不禁想起了活着中的福贵,当一切尽去,陪在身边的只有一头老黄牛,他坦然面对着生活,让人们看到活着要有活着的价值、活着的希望和活着的灵魂。在1942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人物的命运如蝼蚁一般可怜,饿死、病死、炮火中被炸死、被打死,片中的死亡就像每天起床必须睁眼睛一样简单,“我也想被炸死,炸死就不用遭罪”,人们不但习

3、惯了死亡,甚至向往死亡,生命在灾难和战争面前没有任何价值,活着其实比死了更让人无法承受。影片135分钟的放映非常压抑,没有掌声,没有哭声,除了几句幽默油滑的台词让人无奈浅笑,更多的是无尽的悲凉和悲凉后回忆故事情节时的沉默。 鲁迅在野草里引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一九四二就是在连续的接近绝望又探索希望中追寻着历史,追溯着人类在苦难面前的虚弱反抗和反抗后的无力承担。 一、人的尊严,从肚皮开始泯灭 当画外音出现“我的家乡出现了吃的问题”时,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看客也许并没有什么心灵上的触动,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吃”的问题,让当年无数河南人深陷炼狱,饿死、病死、抢食而死,三百万人的死亡告诉

4、我们吃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严肃的生命问题,它不但决定着你的肉体,更决定着你的精神,你的尊严。影片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逃荒的灾民。突出的是两个原来贫富悬殊的家庭,老东家和瞎鹿一家。影片开始就是少东家仗着有钱欺负瞎鹿的老婆花枝。但是,当逃荒开始,一切都因为“吃”发生了变化。 老东家最开始将逃荒定位在躲灾,这对于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已经是最难忍受的苦难,但是逃灾之初还是能看出他家底的殷实,儿媳妇抱着古董,女儿抱着宠物,车上装着粮食,家里雇佣着车夫兼保镖。但是灾难不会如你所想一个月便回。老东家最后失去了粮食,失去了一切,当儿媳妇临近生产自家连马车也没有时,他向同是难民的贫农瞎鹿求助,地主的尊严显然已经荡然无

5、存,花枝更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就想让他求自己一回。仿佛听着也过瘾,这就是一个贫民的尊严和骄傲。地主逃难当然要比贫农逃难对体现灾荒的严峻性、地主的失势更具说服力,影片展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如何在中被轻易地拉平乃至颠倒。两家人原本一贫一富,地位高低悬殊,但在饥饿面前人人平等。 一个人能换多少粮食?四升米,两块饼干。四升米不过是洗脸盆的容量,两块饼干吃了都塞不住牙缝。但在一九四二,这就是人的价钱。瞎鹿为了给母亲看病要去卖掉自己的亲生女儿,花枝为了饼干宁愿陪栓柱睡觉,瞎鹿和栓柱半夜去偷洋记者的驴,瞎鹿因为追驴被打死。受过教育的星星在灾荒初时还宁可饿着肚皮也要喂猫,后来为了给嫂子补身子也去分得一杯猫羹,那

6、血肉模糊的猫皮扔到一边时,星星已经死了,她默默添柴,用的居然是一本书。最后为了换得小米,被卖去妓院,在第一次向客人鞠躬时,她的一句话令人心痛:“吃太饱了,弯不下腰。”这就是在吃的面前,在生命无法因为食物支撑而失去力量时,人居然是如此廉价,人的本能就是只要不饿,只要能吃,只要能填饱肚子,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身份,没有知识,甚至没有了廉耻。因为人首先能活着,才能为了尊严去做所谓的努力和反抗。 二、国民政府的尊严,从抵抗灾难开始泯灭 原著中,刘震云表达了一种“吃饱事大,爱国事小”的朴素生存观,所以当本人开展救灾后,灾民就反过来帮助本人打中国人是否当亡国奴在吃饱饭面前是个次要的问题。影片安排了一个厨

7、师老马,这个角色很有跳跃性,厨师、巡回法庭法官、最后落脚在本军队阵营里的厨师,特别是他帮着栓柱说服本军官想留在他的本军营的那场戏,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手脚并用极尽努力想将栓柱保全,这就是一个底层人民最简单而最切实际的希望,只要我能活着,只要我还能有口饭吃,别的跟我没多大关系。是否做亡国奴,电影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并不明朗,不过是两个本军官的对话和官员向蒋委员长的汇报,也许这里有民族尊严的顾虑,但显然在灾难面前,在战争面前,国家的尊严在个人生命的面前孰重孰轻确实需要当事者的判断,影片也有照顾国体的顾虑,但是却小心地揭露了一些隐性的事实,其实说到国家尊严,人们就一定要想到崇高伟大,但在灾难面前,在死亡

8、面前,思考人性,思考本能才是最真实而可靠的。 国家尊严在政府的无为救灾中体现得比较全面。在人类现代史上,死三百万人的灾难不可谓不大,而这个灾难的前身则是河南省因干旱和后来蝗灾所导致的三千万灾民的吃饭问题,从这“三千万”的受灾到那“三百万”的死亡绝非一蹴而就,中间要经历许多事情,才会最终导致悲剧,天灾是一方面,政府的无为救助也是值得深思的原因。对于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而言,这些百姓的吃饭问题并不是头等大事,从秘书的汇报工作足以看出此时因为同盟国的事,因为战争的事,因为国民政府维持统治的事已然焦头烂额,也使得本去求助的李培基有苦难言。由于这些问题的重大和亟待解决,远在河南的本来重要的三千万灾民在

9、委员长心中就显得无所谓了。尽管对百姓受灾心知肚明,对外公开的态度却是认为有关部门和人士在谎报灾情,政府向灾区所征收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自己声称不想做独夫民贼,但是他不作为的救助也使得大家对政府大失所望。其实不能独说事不关己无所为之,其实每个人在面对生命、面对生活、面对民众时都有自己无法把握、无法承受、无力承担的一面,当人们不能面对这些作为时,就会放弃自己之外的一切,包括善良、责任、羞耻和尊严。 白修德描写道:“人群一层摞着一层,他们挤在火车顶篷上,孩子、老人、妇女在列车奔驰中抓住任何可能的地方。10分钟之内,我们看到了第一个遇难者。一个农民从一列火车上摔下来,车轮切掉了他的脚。他孤身一人,

10、号哭着,他那被轧平的血肉残留在铁轨上”大公报的社评,笔锋犀利,勃然大怒,下令大公报停刊三天。白修德从灾区回到重庆,想将灾情上报国民政府,但所有的官员都对他避之不及。在宋庆龄的牵线下,他见到了,拿出了野狗吃人的照片。表示自己没想到灾情如此严重。 在多方力量的争取下,下令发动政府救灾,中央政府拨八千万元运到了河南。划分救灾款在一片各行各业争抢的会议中不欢而散,而军队此时的交钱换人又是雪上加霜,无疑这批救灾款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在亲自去求助实业家时说出要惩治腐败的狠话,让我们为之一振,抓一批,杀一批,然而政府将惩治腐败的行为演绎成一次引众人观看的表演,影片中的执行官居然质问当地官员为什么来观刑的

11、灾民那么少,难道惩治就是为了做做样子吗?难道惩治一定要让民众知道他杀人了吗?政府的救助原来不过就是敷衍了事,对于河南的灾难,河南受灾同胞,政府及政府官员真正给予帮助的又有多少。这里还描述了一个细节,就是居然在这个时刻还有人想投机倒把借机发财,还有人发明饥饿药丸骗取政府救济款。当人只为一己之私全然不顾民众生死安危时,这个政府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三、信仰在灾难面前泯灭 影片意外地加了一个乡村牧师,他在灾难中出现,一副救世者的模样,仿佛在他的身上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真的能看到灾难后的光明。他在灾区传教,在老人去世后为其做弥撒,希望老人瞑目,影片黑色幽默地描述小安怎么歌唱也无法安顿老人的眼

12、睛,其实这也证明了神在此时的无力。他曾经认为自己可以像摩西一样,带领灾民逃出河南,他亲眼目睹一个小女孩死亡,在女孩汩汩流淌的鲜血里,小安有些绝望,他只能将圣经放在小女孩的伤口上,跪地望天祈祷上帝保佑,却不料祈祷来的是一颗炸弹,他开始怀疑上帝,怀疑信仰,他质疑主为什么对灾难视而不见,他质疑:“恶魔为什么总能胜利?上帝为什么不来救我们?” 然而那些没有信仰的灾民却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精神永存。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栓柱,栓柱是影片里的一抹亮色,栓住代表的是中国的底层农民,穷困,但是善良、纯朴,也有小心眼,有自己的追求和算盘。他朦胧地喜欢着星星,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当星星离开,花枝嫁给他时,他又坚守着自己的

13、女人,并照顾花枝的两个孩子。在灾难面前,人的善良简单而可贵,花枝与栓柱换棉裤的那场戏让所有人为之感叹。栓柱瞬间成了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的父亲,他拉着孩子继续逃荒,当他睡醒发现孩子丢失后跳下火车又没有寻到孩子时,镜头落在车上的用花枝换来的小米,悲痛绝望此时就是栓柱最透彻的感受。精神的力量有时可以战胜饥饿,在栓柱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当本人用白面馒头换取栓柱手中的玩具风车时,栓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铃铛一定会找风车,绝不能将风车送人。为此,他惨死在本人的刀下,和他一起死的还有那军刀下鲜红的馒头和老马血泪交迫中已丢失的灵魂。 影片通过灾民、政府、国军、军、美国记者、神父等多方视角,挖掘悲剧产生的历史与人

14、祸因素,灾难的无情,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裂变。当人们在看到小女孩与老东家远去的背影和画外音响起无尽悲凉的“我娘从此再也没哭过,再也没吃过肉”中终止时,人们还是会沉浸在整个灾难中,头脑中是狗吃人的悲悯,小女孩失血的悲惨,栓柱死亡的悲痛。一部好的电影,不应该只是让人记住美好温馨的画面,更应该让人们看到真实,看到人性,看到当一切都失去,当生命受到威胁,当吃也成了问题时人是如何去面对的。 注释: 鲁迅:希望,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吕永林:我们离苦难很近,离善良很远温故温故一九四二及其他,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 作者简介冯岩,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