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 I 卷 一、单项选择题 第 I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 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
2、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 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正确决策B. 限制皇权 C. 分权制衡D. 推翻旧制 3.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 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 建立世官制B. 增设“参知政事” C. 强化“外朝”D. 实行察举制 4.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 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3、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5. 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 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A. B. C. D. 6.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商业经济的发展 7.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
4、生产削弱的趋势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 B. C. D. 8. 下列材料描绘的内容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A. B. C. D. 9.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 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10.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
5、”“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 “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 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11. 2014 年 6 月 22 日,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 国第 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如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两个时期的运河都沟通了南 北,但河道走向并不完全相同,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原因主要是 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12. 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史,
6、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 B. C. D. 13. 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 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 汉魏以来, 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 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 列的儒家“经书”之一。
7、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14. 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 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 黄宗羲 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 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 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 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 15.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 此判断 A. 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 行
8、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 C. 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 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 16.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之为县, 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 而为天下计(利) 【则】害不如
9、封建之滋也多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 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 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 1 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 延续下来。它既有助
10、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 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隋唐的发展,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唐时人们的起居生活仍保持 着席地而坐、用矮几、矮塌的习惯,居室陈设相当简单。宋时,台、几、床、柜等起居用具纷纷进入家庭 生活皇室、权贵、士大夫,以至富商大贾为渲染豪华、富贵及风雅,着力收藏和陈设工艺瓷器,对瓷 器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宋后瓷器大宗出口,特别是南宋后,
11、瓷器的出口占有重大的 分量。瓷器的大量制造,是要有精湛的技艺工艺作保证的。这时期的制瓷技术已经达到纯熟的程度,工艺 水平不断提高。 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制造业全面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宋代)泉州是重要港口之一以泉州港为出发点的瓷器运销路线,大致有三条航线。 第一条,东向航线,由泉州出发,向东航行,到达台澎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泉州瓷器的重要中 转站和消费地之-这条航线航程较短,可作为更远航线的中转站,由此进一步到达日本、菲律宾等地。 第二条,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北沿近海航线至明州(庆元)一带,短暂停留之后、继续向东 北航行至日本诸
12、岛。 第三条,南向航线由泉州港出发,向南航行,有的船只先经广州作短暂停留,然后出发到达菲律 宾、越南,继续南行,至西南到达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沙捞越等各地港口,再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南部 港口或直接向西航行,经印度洋到达非洲东海岸、阿拉伯海、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城市,进而分散到非洲、 中东各地。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外销繁盛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 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 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
13、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18.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 同时也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14、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 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材料三2020 年 9 月 28 日,位于北京的
15、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孔子诞辰 2571 周年隆重举行祭孔 大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王培伍表示,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古代文化 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举行祭孔大典,是为了缅怀先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 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儒家伦理思想中 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
16、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 I 卷 一、单项选择题 第 I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 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 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结合所学可知, 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 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