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774172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探索 摘 要: 自“十二五”提出关于文化发展规划方面的纲要,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认识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呼吁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改革观点,以能力模块构建高职语文能力训练综合课程。尽管如此,针对大学语文面临困境的现象不容小觑,并不是仅仅某些观点和方针就能落实的,本文围绕这种现象找出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 高职大学语文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高职语文课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发展,运作乏力,以致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困境状态。当然,对于像大学语文这样要求比较“软性”的课程,很

2、容易被人们忽略。从这种现象看,一些高职院校索性取消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过大学语文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便和语文教育无缘;再从原因分析看,这不仅有教学的内部因素,而且存在社会实际的外部因素。我国对语文能力不仅缺乏硬性要求,在体制上也没有保证,缺乏切实的措施,甚至在现实利益与人文教育面前,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作为承载人文素养和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大学语文有厚积薄发的底气,但在现阶段,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仍然处于困境之中,其中的原因探索成为解决根本问题的重要基础。 1.外部原因 1.1教育部门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1.1.1教育部门关于高职语文课程

3、相关体制不健全 经过实践和考察,我国不断提倡和深入探索素质教育,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扩大教育范围,为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营造有利的环境。尤其是相关政策和纲要的出台,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相关体制没有明确的教育体制做硬台,目前某些大学仍把它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随意且目的不明确,母语教育成为空话。 1.1.2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对语文课程的限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以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科技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这种与职业或职业岗位需求严格对应的教育办学模式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部分高校降低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学生知识和素质倾向严重。 1.1.3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模糊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大学语文的教育思想十分模糊,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开设和教育落实处在一个悬空的状态,久久不能普及。经调查,1952年起,大学语文就从众多大学的公共课表上销声匿迹,这种情

5、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978年,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大学语文的公共素质教育崭露头角,渐渐在部分高校施行。然而,大学语文公共开展并没有得到广泛高校的响应,只是在形势上以选修的方式出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纲要上效果并不显著。直到2007年3月12日,为响应声势浩大的群众呼声,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将大学语文课程暂定为必修课程。这种形势下的教育风尚尽管安抚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举措,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出现教育模式滞后、定位混乱的状况,再度成为一纸空文。 1.2部分教育专家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不重视 部分教育专家仅仅从短期现实利益出发,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存在

6、一定的滞后观点,认为语文课程的开展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基础需要。宽泛来讲,考生从小学甚至幼稚园开始,到高中毕业这段学习的过程,已经大致掌握语文学习的要求,到了大学便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再从深层次探讨,现如今教育部和专家响应社会形势的需求,将小学和高层次阶段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不断加强语文课程在文学性、可读性程度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表达能力。显然,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如果自高中毕业后就垄断这种模式,很难将语文课程的学习深入骨髓。 1.3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过于专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民教育水平普

7、遍提高,然而国民的综合素质却没有达到一致的脚步。究其根本原因,无论在社会任何层次,“重技能,轻人文”的岗位要求都普遍存在。事实上,某些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针对性技能。以此为代表的就是学习方向精准单一的职业技能性学校。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本着“短、平、快、立即上手”的职业目标,往往在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略高一筹,却在开设语文课程或进行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上十分落后,严重阻碍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开展。 2.内部原因 2.1学生自身对教育选择的排斥 我国的应试教育虽然目的明确且公平性高,却扼杀了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一方面,在高考的大

8、军中,考生肩负着压力山大的学习任务和应试心理,由此给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导致学生群中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社会因素下,考生受功利性职业技能的影响,对系统性知识的学习观点存在纰漏,不仅是针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还是大部分科目的学习都存在恐惧和厌恶,这给我国教育的后期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2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教育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想象得到其中的枯燥。这从特定道义上讲,学生能否认真听课及能否最大限度地汲取其中的精华,与教学方式有很大的联系。现代高职大学语文教师,

9、大部分都是从中文系专业毕业,由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只会根据传统的师资力量一代代筵席下去。一旦高职大学语文的学习课堂和方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对口,便会存在照本宣科而毫无用处的风险。 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观念的影响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做人不能忘本,大学语文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从古代汉语到现代语文,代表的是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如今,大学语文教育课程屡陷困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找出根本原因,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施行,相信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击碎它在我国内地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刘中平.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育面临困境的外部原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33):97-98. 3毕子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困境及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8):247. 4唐贵英.浅论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外部原因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5(1):200-200,207.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S2015GHB0940)。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