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年16 封丘县留光镇总体规划(-2030)

奋斗****0年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6.10MB
约45页
文档ID:193660212
2021年16 封丘县留光镇总体规划(-2030)_第1页
1/45

封丘县留光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汇报材料 封丘县留光镇人民政府 河南省豫建设计院院 2014年06月,主要内容: 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查分析 三、分类定位与规划思路 四、方案介绍 五、规划实施 六、规划难点 七、经验推广,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1、区位 留光镇位于封丘县城东18公里处,北纬3503-3506,东经11432-11440之间东临起重之乡长垣县,东南与黄陵镇接壤,南与潘店镇交界,西与冯村乡相接,北临赵岗镇镇政府驻地在留光村,距封丘县18.4公里,长垣县18.9公里,新乡市99.3公里,开封市54.5公里,郑州市118.2公里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2、历史沿革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20年,光武帝东游曾驻这里,赐名“刘光”,后演变为“留光”2010年9月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留光乡改名为留光镇3、面积与人口 全乡总面积58.49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现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全镇约10000户,总人口5.12万人,镇区人口8584人,镇政府驻地面积1.13平方公里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人口密度分布大约在700-800人/平方公里,处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4、主导产业农业方面,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1、树莓种植已成规模化种植,主要分布与镇域北部的青堆村及周围村庄的小部分范围 2、南部水产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主要是沿天然渠沿线的耿村、李王庄、中王庄 3、金银花种植散布于镇域部分村庄,呈点状发展 4、畜牧业养殖主要散布于镇域东部村庄 5、镇域大部分耕地主要还是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业种植农业化发展现状呈现的特点是: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但发展水平、发展规模亟待提高4、主导产业工业方面,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工业化发展现状呈现两个特点: (1)起重机械及零配件工业占较大比重 (2)多位于交通区位较好的行政村,1、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布局分散,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 2、产业链不完善,产品结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5、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6、镇类型 留光镇属于县域重点镇,城镇等级结构中的第三个等级,为工贸型城镇 7、已有规划 留光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方案稿 对留光镇的定位是发展成为以商贸、农贸产品深加工、机械配件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城镇的发展方向是结合政府驻地交通条件、地质条件、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规划方向向北发展。

一、留光镇基本情况介绍,二、调查分析,1、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得到第一手材料,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场景拍摄为主,形成可观认识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对研究范围内的图文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对大量基础性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规划设计实践:在分析研究基础性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留光镇发展遇到的问题,分析找出规划可以解决的方法 从理论到实际双向的论证方法:根据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再反向通过基础性资料的验证二、调查分析,2、调查内容 镇域部分 留光镇文化资源与自然条件 留光镇居民点人口与用地现状 农业发展现状 工业发展现状 区域交通现状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二、调查分析,镇区部分 镇区人口与用地现状 镇区道路现状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3、制约留光镇发展的问题 核心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1、留光镇两栖人口就业空间与其家庭永久居住空间的不一致 2、同时留光镇两栖人口带来城乡一系列问题 3、留光镇没有构建合理的体系结构,自然村空间布局分散 4、城镇发展条件受限制,基础设施配套相对不完善,二、调查分析,工业化发展的问题 1、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布局分散,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

2、产业链不完善,产品结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化发展的问题 农业化发展现状呈现的特点是: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但发展水平、发展规模亟待提高3、制约留光镇发展的问题 一般问题主要为镇区 (一)镇区建设用地不尽合理 1、道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用地布局不够科学,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镇区的经济发展; 2、镇区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能与周边地区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力; 3、居住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占六成以上,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绿地与广场设施缺乏 (二)镇区部分公建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1、园林绿地:镇区目前绿化状况较差,没有广场绿地,道路及单位绿化不到位; 2、体育科技设施:镇区没有供广大居民健身的体育设施用地以及进行农业、林业、牧业等技术推广的科技用地,满足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3、排水设施:目前留光镇区缺乏统一的排水系统,给镇区的环境造成了影响; 4、目前镇区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存在较大的消防隐患;镇区环境卫生设施缺乏,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二、调查分析,4、“留光镇总体规划(2013-2030)”能解决的问题 明确产业的分区和产业发展方向; 明确镇域中心村及迁并整合意向; 明确镇区各项用地性质和面积; 明确镇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分布; 明确镇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用地和规模。

二、调查分析,三、分类定位和规划思路,1、留光镇主要特征: 在区域内部政治中心职能突出,经济中心作用较强,封丘县东部六乡镇的中心,县域副中心但在更大区域的地位相对薄弱,承担的作用不显著 商贸和文化教育职能不突出,影响范围较小;工业和交通运输职能较强,能承担区域中心的作用 与周边城市的职能相近,缺乏独立的特色 具有较大潜力且十分确定的旅游中心的职能 2、发展定位: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副中心城镇三、分类定位和规划思路,3、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发现,留光镇“一产优势明显、二产不足、三产稍逊”所以留光镇应“稳定发展一产、重点发展二产、全面发展三产” 一产上要引入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与田园农场管理经验,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产上鉴于南邻黄陵镇占有封丘起重工业集聚区优势,且西北部长垣县有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河南起重工业园区),留光镇在起重机械整机生产上竞争优势不明显,依据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分工协作、错位竞争、各有特色的理念,留光镇宜在起重工业所需零配件生产上入手,同时在其他二产上(如树莓产品深加工)做功夫; 三产上应充分结合自身一产、二产特点,结合周边环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产服务业。

三、分类定位和规划思路,4、规划思路 规划理念 产业为基 文化为魂 就业为本 集约高效、绿色低碳 城乡统筹、远近结合,三、分类定位和规划思路,规划方法 “三化”协调发展规划思路 全域空间结构构思 三化协调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空间规划,规划深度 明确产业分区和产业发展方向; 明确镇域中心村及迁并整合意向; 明确镇区各项用地性质和面积; 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位置、范围和面积; 明确“五线”控制范围四、方案介绍,1、产业发展一产方面,四、方案介绍,特色种植基地(树莓):树莓产品的培育与种植 特色种植基地(金银花):金银花产品的培育与种植 高效农业区:维持粮食种植主体空间,积极推进农田整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东部与西部各打造一处高标准粮田,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水产养殖及观光旅游区:依托天然渠较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例如鱼虾产品和莲藕产品等的养殖生产 特色养殖基地:主要为特色家畜、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结合现状农业资源优势,规划打造几个特色突出、主导产品明确的规模化农业板块1、产业发展二产方面,四、方案介绍,按照“县市工业进产业集聚区,乡镇工业进农民创业园”的思路,和“产城一体、园城共融”的理念,结合镇区区建设,在中心社区北部建设一处农民创业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00公顷。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现状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转移,新建项目应统一向园区集中布局,进入企业满足零排放、无污染的要求一园三区”规划建设 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区 机械加工及科技示范区 物流仓储服务区,1、产业发展三产方面,四、方案介绍,依托留光镇农业特色乡镇的特点,将留光镇几个区,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应的特色农业旅游区同时结合镇域内主要道路和对外道路,规划好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沿线做好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及沿线景观设计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留光镇的旅游发展提供服务基地2、空间布局镇域部分,四、方案介绍,镇域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河两片、一镇两区”,发展思路为“轴线带动”一河两片”“一河”即镇域南部的天然渠,“两片”指以S213为界的镇域东西部两个经济片区; “一镇两区”规划留光镇镇区含老镇区和新镇区; “轴线带动”以S213作为城镇空间发展轴,带动镇域东西片区协调经济发展,促进新、老两个镇区融合发展;以天然渠作为城镇生态景观发展轴,促进城镇生态旅游发展,带动城镇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就业2、空间布局镇域部分,四、方案介绍,2、空间布局镇区部分,四、方案介绍,在镇域“一镇两区”的基础上深化演变: 两心三轴四片区 两心:老城商贸中心、新镇区中心 三轴:老省道景观轴 冯陶路东西向发展轴 镇区中部南北向发展轴 四片区: 北部农民创业园 新镇区居住组团 后寨居住组团 老镇区综合商贸组团,2、空间布局镇区部分,四、方案介绍,用地布局 用地规模:428公顷 人口规模:2.6万人 规划思路: 镇区北部发展工业用地, 东部为未来城镇发展预留空间 南部形成三个居住组团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 疏通镇区水系,结合公共绿地,改善生态环境,3、基础设施镇域部分,四、方案介绍,(一)给水工程规划 镇区西南新建给水厂一座,镇域东部依托现有开源水厂供给生活用水。

(二)排水工程规划 镇区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合格后;镇域内中心村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三)电力工程规划 对镇区35KV 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 (四)通信工程规划 电信:镇区新建电信支局一座; 邮政:紧邻电信支局新建高规格 邮政支局一座 (五)环卫设施规划 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 思路镇域内中心村规划设置单一 性垃圾转运站镇区设置综合性垃 圾转运站,最终转运至县城垃圾处 理厂进行处理3、基础设施镇区部分,四、方案介绍,主要为道路系统、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热力工程等 镇区各项基础设施按照相关规范和现状条件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用地的预留和管网的规划3、公共服务设施镇域部分,四、方案介绍,公共设施建设配套使其能够负担起相应区域范围的职能和适应今后的高标准生活水平,镇区、中心村的公共设施配置参见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3、公共服务设施镇区部分,四、方案介绍,镇区设置扩建中学1所,服务全镇人口; 以服务半径500米为标准,新建小学2所,保留原有小学2所,镇区共4所小学,服务镇区及周边人口; 设置中心医院1处,服务全镇人口;社区卫生所2处,服务社区人口; 配置文化站、体育馆等服务全镇人口;,4、风貌管控和特色营造,四、方案介绍,建立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城乡总体布局结构;建立逐渐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农村居民点;住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城镇道路系统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城镇绿地体系,创造出具有农业乡镇特色、平原地区特色和现代化小城镇风貌的城镇景观;建立较先进和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5、镇村体系,四、方案介绍,一心带九点 一心:镇区中心社区 九点:为农业地区服务的九个中心村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3000人左右,首要强化中心镇区、积极发展中心村、限制发展基层村,中心镇区:乡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片区性生活服务中心,农村主要发展中心村农民社区5、镇村体系,四、方案介绍,镇域村庄整合一览表,5、镇村体系,四、方案介绍,镇域镇村等级规模一览表,五、规划实施,1、分析建设规划,五、规划实施,第一阶段:20132015年, 近期建设考虑交通及经济实力诸因素,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