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284390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 大会议程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5月8日下午 大会开幕式 时间:14:00-14:3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介绍来宾,开幕式开始主持人:韩经太孙郁 1、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致开幕词 2、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先生致词 3、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高旭东教授致词 大会主题发言 时间:14:50-17:0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主持人:高旭东王德胜张华主题发言人:(每人18分钟) 曾繁仁(山东大学):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 王 宁(清华大学): 生态批评与后现代生态文明建

2、设陈晓明(北京大学): 生态批评的人文与审美转换王先霈(华中师范大学):丰子恺护生画集对生态文艺学的启示赵白生(北京大学): 生态主义的核心论域王 诺(厦门大学): 南非生态批评及其启示 5月8日晚上 时间:20:30-22:0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第9会议室 中国青年生态批评研究会筹备成立 研究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委员会发起组织,隶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成立宗旨。沟通感情,交流成果,筹办会议。在生态灾难愈益严重的今天,以星火燎原的态 势力倡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青春,审美,绿色交相辉映,定能在机械、刻板、 噪音、污染的时代奏响一曲绿色文学的华美乐章。 5月9日上午 大会发言上半段 时间:8

3、:20-10:0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王宁生安锋葛涛 评议人:曾繁仁杨乃乔李庆本大会发言人:(每人9分钟) 张华(北京语言大学):没有环境的生态学:作为社会价值的生态批评彭修银(中南民族大学):东方美学中的泛生态意识及其特征刘彦顺(浙江师范大学):身体快感与生态审美哲学的逻辑起点方丽(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与环境的想象:布伊尔的生态批评理论徐国超(安阳师范学院):论生态美育的出场路径鹿彬(洛阳师范学院): 天真即美: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高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众传媒中的气象文化与生态批评石海毓(首都经贸大学):艾比的生态保护策略 下半段 时间:10:10-11:50

4、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杨春时陆薇 张虎昇 评议人:王先霈陈晓明王晓华 大会发言人:(每人9分钟) 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超越实践美学:谈曾繁仁先生生态美学思想 彭松乔(江汉大学): 论生态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 黄晓娟(广西民族大学):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韦清琦(南京师范大学):阿凡达反生态帝国主义的电影文本 张萍(清华大学): 从生态女性主义看丰盛的夏天中女性与自然的融合 马永波(南京理工大学):惠特曼散文典型的日子中的生态思想 央泉(中南大学): 泰比中“伊甸园”印象的生态解读 白春苏(厦门大学): 沙漠独居者的生态审美探析5月9日下午 大会发言 时间:1

5、4:0016:3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主持人:薛富兴 管恩森张洪波 评议人:高旭东王诺彭修银 大会发言人:(每人9分钟) 杨乃乔(复旦大学): 从民间剪纸艺术看生态存在论美学原则 梁坤(中国人民大学): 俄罗斯宇宙论现代生态世界观的思想根源王晓华(深圳大学): 生态批评对主体间性理念的延伸与文学观念的转型杨岚(南开大学): 生态伦理原则与文化生态审美 李晓明(山东大学): 评析当代生态批评的后现代生态构想 苗福光(上海大学): 生态主义文学研究:思维模式的范式革命 刘蓓(山东师范大学): 关于中国生态批评发展方向的思考王耘(苏州大学): 复杂性生态哲学王雨海(信阳师范学院):

6、鲁迅好的故事的生态视角解读钟燕(中国农业大学): 林中路的启示:“走出去思考”、张锦(北京外国语大学):“人之死”与生态话语的文本空间.朱红梅(北京林业大学):人与自然的相互隐语: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火山情人 闭幕式 时间:16:2017:10地点: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主持人:乐黛云曾繁仁 1、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致词 2、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致词 3、大会主办人宣布中国青年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会成立 4、主持人乐黛云先生、曾繁仁先生致辞并宣布本次大会闭幕 第二篇: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生态美学论文: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7、【中文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更新转变。在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企业,应运而生。它对物质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由原来的敬畏自然的极为消极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主动从自然界发掘资源来组织生产的生存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全球生存现状的一系列危机。生态美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生态美学提倡的基本理念

8、是遵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在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进行,最终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承担着促进社会物质进步的重任,其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鉴于现.【英文摘要】 duringthedevelopmentofhumanhistory,thewayofhumanproductionandlivingmodehasbeenc

9、hangedwhile thesocialdevelopment.enterprise,anewmodeofhumanproductionmodehasrisenatthehistoricmomentsincethesocialmodedevelopedfromagriculturalsocietytoindustrialsociety.itacceleratestheimprovementofproduction,laborefficiencyandoptimalallocationofsocialresources.meantime,italsochangesthemodeofhumanl

10、iving.peoplechangedfromnegativeproductionmodetopositivepr. 【关键词】 生态美学企业文化和谐 【英文关键词】 ecologicalaestheticsenterpriseculturalharmony 【目录】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3- 4abstract4 摘要 第一节研究 第一章绪论7-1 1背景及意义7-87-8法8-11 一、研究背景7 二、研究意义第三节研究思路及方 第一 第二节研究内容及创新8 第二章生态观与生态美学的阐释11-27 节生态观及其分裂性矛盾11-1611-1515-16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

11、生态观的分裂性矛盾分析及美学的观照第二节生态美学及其价值指向16-2 3一、国内 外生态美学研究状况17-2021-23义23-2 4二、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一、理论意 第三节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23-27 二、实践意义24-27 第三章企业文化及相关 一、企 概念阐释27-35第一节企业文化的内涵27-30 30- 32一、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30 二、企业文化的约 四、企业文 第三 一、 束功能30-31化的激励功能 31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31五、企业文化的效益功能31- 32节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2-35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33 二、原因分析33-

12、3 5第四章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度分析35-47生态美学与企业的契合点35-4035-37 第一节 一、建设优美的企业审美环境 三、 二、培养和谐意识的企业社会责任感37-38 科技发展促使企业注重生态38-40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0-45设的立足点40-42节点42-43突破点43-4 5第二节生态美学对企业文 一、整体合一的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建 二、天人和谐的伦理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 三、肯定自然内在价值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节当前生态与企业关系分析45-47 二、生态状况与企业关系分析 一、当前生态状况4545-4747- 53第五章基于生态建设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一节构建适应

13、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47-49 二、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 一、 二、培养 一、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47-4848-49 第二节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的工作49- 53明确生态美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49-50企业家的生态意识50-51责任感51-53 三、端正企业宗旨,增强企业的社会 致谢55-57 注释 总结53-55 65 第三篇:简评批评话语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实习报告范文简要述评近几年批评话语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从批评的视角对英美领导人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所作的英文演讲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必要性,评介跨文化交际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中的新动向,并就如何深化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的批评分析研究提出了3点建议。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跨文化语境;演讲 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一词,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在我国,将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期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此后,从1981年至202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已发表跨文化交际学专题研究论文近300篇,专著20余部。另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在文史哲、教育和社科项下,或多或少涉及跨文化交际学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