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译注》有感(八)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2838976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论语译注》有感(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论语译注》有感(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论语译注》有感(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论语译注》有感(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论语译注》有感(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译注》有感(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论语译注有感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而对于论语而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

2、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

3、、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而对于论语译注而言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

4、”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

5、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幻灯播放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