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92326725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2021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顾整理形与几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与几何n 教学内容 教材115-117页,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n 教学提示 这节课复习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也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本单元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所以这节课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整理,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

2、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n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硬纸片若干,剪刀,三角尺。学生准备: 练习本n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回顾旧知导入 1.回忆学习过的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俗话说

3、“温故而知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将多边形的面积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将多边形粘贴在黑板上) 2.回忆多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多边形,那他们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呢?能不能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来说一说。(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将计算公式板书,写在相应图形下面)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大胆放手,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予以汇报。 (二)探究新知: 探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知识间的联系。 1.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们主要来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问题a:请仔

4、细观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都要乘高) 问题b: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都要除以2) 问题c: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 学生回答说:因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当学生说道这个点的时候,教师就邀请这位同学到台前来拼一拼,并且要他说一说,拼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 问题d:梯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方法同问题c) 2.建构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结构图,体会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5、师:现在,我想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你首先会选择哪个图形来进行研究呢? 此处,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平行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粘贴在黑板上,并追问为什么?学生会说,因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都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三角形和梯形也粘贴出来,并打上箭头,表示推导过程。(如下图)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摆在上面位置好呢?你能不 能像老师一样来摆一摆,并标上箭头呢?(学生上台操作,并说明理由) 师:请同学们用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图形,找相同点,回忆推导过程,推动学生自主地把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之间

6、的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这样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梳理个机会,集体汇报交流时可以进行自我的查漏补缺。 (三)巩固新知: 1.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从中又能发现什么。 (1)每一个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A:认真观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联系?(等底等高) B: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说一说他们之间面积有什么联系?(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C:变换图形两次,说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2. 求下面两个梯形的面积。 A.学生计算,之后指名学生汇报结

7、果,教师板书。 B.为什么这两个梯形的形状不一样,但面积却相同呢?(上底+下底的和相等,高相等) C.你认为怎样的梯形的面积会和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举例说明。(上底+下底的和相等,高相等) D.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多媒体课件展示。师:如果继续变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变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基本题,即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的练习;变式题,即判断正误,再次加深理解面积公式;开放题,即联系图形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知识之间存在着

8、十分紧密的联系,新的知识可以转化为旧的知识学习,旧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后来在练习中,我们通过把梯形的底发生变化,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统一转化成梯形的面积来计算。看来温故真的能够知新。(五)布置作业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是:( ),梯形的面积是:(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它的三边长分别是3m,4m,5m,它的面积是( )。3.判断: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它们一定能拼成一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动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及面积( )。 A.不变 B.都比原来小 C.都比原来大 D.高变矮,面积不变5.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为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为原来的( )。A

9、.3倍 B.6倍 C.9倍 D.18倍 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7.一个三角形(如图)底长为5m,如果底延长1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0.8m2,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m2?(单位:m)8. 把一个长为8cm,宽为6cm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面积减少了8cm2.较长边上的高是多少cm?9.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40平方厘米,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28厘米,求梯形的高?10.木材厂有一堆同样的圆木,组成的截面是梯形,上层是6根,下层是10根,一共有5层,这些圆木有多少根?答案:1.S=ah S=(a+b)h 2.6m2 3. 4.B 5.C 6. 3.642=7.2(c

10、m2) 7.0.821=1.6 1.652=4(m2) 答: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4m2。 8.88=1 6-1=5(cm) 答:较长边上的高是5cm。 9.2402(20+28)=10(厘米) 答:梯形的高是10厘米。 10.(6+10)62=48(根) 答:这些圆木有48根。n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三角形的面积:S=ah 梯形的面积:S=(a+b)hn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答:26262+(10+26)(30-26)2 =338+3642 =338+72 =410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10平方厘米。资料链接 浅谈复习课的几点想法

11、我有时不断追问并试图厘清“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怎样达成?” .复习课的基本目标理中求清。既是复习,其基本目标必然是对一个阶段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将头脑中点状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同时,抓住学生关键性的认知漏洞或误区,让其暴露,进 行弥补,使学生学得更全面、更完整。可见,复习梳理,理的是知识,清的是认识。既然如此,教师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已学过的知识,是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的吗?显然,当我们立足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会清晰地看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在不同的学生那儿,并不会达到同样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复习和梳理,首先应该是学生自我整理的过程。一旦

12、这样的个体行为,变成一种集体式的步伐共进时,就很容易将梳理的过程变成“炒冷饭”的局面,变成一个学生兴致索然、效果了了的过程。如此看来,教材中提出的要求: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联系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整理出来。比较恰当的教学方式应是,在此要求下课前自主梳理,根据各自梳 理 的 内 容 和 方 式,再 进 行 交 流 和引导。我们可以预想的是,学生自主梳理中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仅仅理出了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或公式;一层次,不仅理了面积计算的方法,还理了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最高层次,能根据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个性化的方式恰

13、当地表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应该说,这三种层次反映出前期学习中不同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度,折射出不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是机械性学习的结果,还是理解性学习的成分居多。照这样的分析,课堂上对各自梳理内容的交流和引导,按“理结论理过程理联系”的脉络予以展开,其意义,就是在“理”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对各图形面积计算的清晰认识。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梳理后的交流,是在比照中丰富将知识结构化的经验;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收获的,还有更强烈的将知识结构化的意识;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交流的过程,还有帮助他们理解结论产生过程的功效。 ()在“知道的”当中,有普遍性的疏漏或误区吗? 小学阶段,

14、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主要是聚焦影响面积的两个长度变量,通过沟通不同图形长度变量间的联系来获得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容易让学生对等底等高和面积相等(或面积是一半)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与模糊理解。而对于等底等高与面积相等(或面积是一半)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底等高完全相等”等关键点,学生会在前期的学习和变式练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印象。但同时,也容易将决定“面积 相 等”的 范 畴 就 此 窄 化 为 “等 底 等高”。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基本练习后的变式,从三角形的变形予以展开。“如果要画一个三角形,它的面积是和方格中三角形面积一样,你行吗?用最快的速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这样的三角形”。果然,速度要求之下,学生呈现的第一想法都是画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稍有不同的,只是形 状 的 差异。如此看来,抓住“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在画中关注“形”,在“形”中聚焦“数”,是有助于学生厘清面积与影响其变化的长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复习课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