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2278208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准扶贫视角下肉牛产业减贫模式探析摘要:肉牛產业在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开展潜力巨大,属于农业领域的朝阳产业,确保农户生计和可持续开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康乐县肉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生计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从微观上来分析这种特色肉牛产业减贫模式的路径和成效。找出在扶贫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使肉牛产业减贫方式能辐射更广,持续的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关键词:临夏州;肉牛产业;减贫模式属“三州地区的甘肃省临夏州,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区位条件的劣质性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开展。加上根底设施建设薄弱,劳

2、动力人口素质水平不高,使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目前来看实施产业扶贫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12021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稳固温饱成果,提高开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开展差距的新阶段。现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既是乡村振兴的根底,也是产业开展的关键。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开展,带动农户增收。截止今年为止甘肃省58个贫困县中,产业脱贫35.15万户,选择养牛的有5.95万户,贫困户牛饲养量44.5万头。肉牛产业在甘肃省产业脱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临夏州康乐

3、县因其草畜资源丰富、肉牛养殖根底好、又具有省内规模最大,加工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龙头企业带动帮扶,肉牛产业脱贫潜力巨大。因此,本研究选取临夏州康乐县肉牛产业扶贫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走访、深入座谈,系统总结这种减贫方式的模式特点,产生效益和开展瓶颈,提出对策性意见和建议使康乐县肉牛产业扶贫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经验。二、康乐县产业扶贫面临的现状康乐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为2000米,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有回、汉、东乡等9个民族,总人口249500人。自然经济在经济开展中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开展能力,产业除了传统的畜牧养殖和种植

4、外,没有其他特色产业。2021年建档立卡以来,全县共贫困村7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9万户、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0.98%。2021年新识别纳入3941户14977人,返贫860户3779人。2021年通过重新摸底,确定深度贫困村41个,剩余贫困户7581户,贫困人口3.28万人,贫困发生率12.72%如图1。面对众多的贫困人口和脱贫脆弱性因素,康乐县尝试了许多脱贫致富的方法,但收效并不显著。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康乐县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当地特色肉牛养殖产业为途径的富民之路。因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和见效快的特点。短期内就带动了一局部贫困户增收。三、康乐县肉

5、牛产业减贫模式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自脱贫攻坚以来坚持把靶向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前提和根底,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培育,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路子,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科技效劳、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如图2。政府作为撬动产业开展的杠杆,研究出台了?康乐县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康乐县财政扶贫养殖业贴息贷款实施细那么?等12套配套方法和技术标准。为了使肉牛产业更好开展,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养殖户用水用电享受农业用水,用电优惠,对新建的养殖基地和小区以及规模养殖场给与5万到50万不等的奖励资金

6、;争取扶贫资金为开展肉牛养殖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对养一头根底母牛的贫困户补贴7000元,养两头补贴10000元;新建标准化暖棚434座,建立村级肉牛产业互助社,举办以暖棚养畜、饲草青贮氨化实用技术培训50次,发放根底母牛872头。截至2021年底,全县草食畜饲养量60.32万头只,肉牛饲养量16.5万头。龙头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通过“四个直接、“三个间接的带动方式贫困户脱贫。“四个直接带动是指:一是直接从农户收购肉牛。二是直接解决劳动力就业。三是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四是直接带动农户开展饲草种植。“三个间接带动:一是肉牛羊交易暨冷链物流中心的间接带动。二是养殖基地的间接带动。三是协会合作组织的间接带动

7、。为增强产业开展后劲,全县强化资金投入,落实“3312+每户贫困户开展3亩旱作农业,养3头牛,输转一名劳动力,每户年底增加2万元收入产业扶贫方案。对未脱贫户按2万元、已脱贫户按1万元的标准落实奖补资金。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开展肉牛产业。并因户施策针对没有脱贫能力的一、二类低保和无保对象,将引进的肉牛由养殖企业集中代养,收益按比例分成。康乐县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区域化肉牛产业扶贫开展方式,在当地起到了裹挟式带动作用,通过饲料原料、饲料加工、饲养繁殖、活牛屠宰加工、活牛、牛肉的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相衔接,形成一个链条,把肉牛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竞争力联系一起,提高整体的效益,整体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贫困户

8、开展提供了保障。四、康乐县肉牛产业减贫成效分析1.社会层面:在充分尊重群众养殖意愿的情况下,政府引导示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带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产业扶贫成果共享。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承担起了社会责任,通过就业渠道直接扶贫,优先招聘贫困户到本企业打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其次,保存了农户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自主性和小农传统生计模式,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弹性开展关系,缓解了贫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企业为在此买牛的贫困户提供贷款、签约、保险、培训、选牛“一站式效劳,减缓了一局部生产本钱。加上企业广阔的市场资源,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通过合同与订单最低收购的形式,保护了贫困

9、户利益,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对市场、技术的问题。2.經济效益:以肉牛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对贫困户主要起增加经营性收益、工资性收益、入股分红收益以及降低了生产本钱的作用。第一,经营性收入:龙头养殖企业通过签订商品育肥牛回收、犊牛回收合同,带动农户22000多户;投放根底母牛6936头,平均每户3头根底母牛,年均产犊2.5头,平均每户每年增加7500元;全县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开展饲料种植,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种子、地膜、青贮袋3000余条并签订玉米回收订单2.3万亩,带动贫困户9612户,饲草种植贫困户户均收入3600元,较传统种植户相比户均增收800元。第二,工资性收入:龙头企业解决贫困户就业260

10、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康乐县冷链物流中心租用当地群众土地70多户,间接带动活畜交易、屠宰交易、拉运等效劳人员1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20000元。第三,入股分红:全县14家企业按照“企业统带、企业统还、农户收益的模式,将6130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1226户贫困户共同开展,贫困户每年年均收益4000元。鸣鹿德系西门塔尔牛集约化育肥园区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将土地作为股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和提供良种形式带动当地农户3000户。第四,降低本钱,统一购置饲料等投入品,养殖户每户每年节约支出2000元以上如表1。五、康乐县开展肉牛产业面临的问题1.养殖风险依然存在。由于较长的养殖周期,市场价

11、格波动,使农户在选择养殖肉牛过程中存在生产投机行为。一局部农户受短期利益驱动,将政府或企业资助的肉牛并没有作为脱贫致富的开展资料,而是直接获取当时的利益,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增收。而企业在收购贫困户或合作社肉牛的同时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加上从肉牛的投放、饲养、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一系列程序后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极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阻碍了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增收缺乏稳定可持续性。2.肉牛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差现象。这种价值差主要是通过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流向农村之外,农户缺乏对市场销售信息的了解和预判。上游生产企业合作不紧密,肉牛从购进和引种、养殖、肉牛的收购、屠宰加工、流通等各

12、个环节的产业链存在“断链现象,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换不充分、不畅通,协作上存在障碍以及缺少合作平台,以肉牛为主的畜产品物联网开展滞后。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增值的收益未能留在自己手中,而是流向销售买卖的商贩手中,附加值外流制约了农民最大获利,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六、针对康乐县肉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1.着力提升肉牛养殖现代化水平。联合省内高校和相关技术人才为当地农户开展课程培训。有效解决贫困户养殖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实际遇到的困难,强化实战技术的培训,课堂设立在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和模范养殖户家中,现场参观、教学、实践,提高生产技能。加大培训覆盖面,省级对贫困县县乡两级开展养牛生产和

13、经营管理骨干培训,市州级对养牛乡镇的培训做到全覆盖,县乡级对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和新开展的养牛贫困户的培训做到全覆盖,使养殖方式逐步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其次,倡导绿色协调可持续原那么,在经营肉牛羊养殖同时,开展配套产业,如紫花苜蓿、玉米等作物种植,构建起主副业相辅相成、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并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下倡导养殖量大、果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或养殖场,依据土地承载能力,推广“畜-肥-果、“畜-肥-菜、“畜-沼-果、“畜-沼-菜等循环开展模式。2.加强产业扶贫风险的预警。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是市场风险,牛肉进口渠道开放,肉牛养殖已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局面。国内市

14、场份额被挤占,甘肃省肉牛价格处于劣势,这就需要肉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转变开展方向,向高品质新鲜绿色健康的方向开展,康乐县山大谷深的自然条件虽然限制了地区的开展,但从肉牛产品源头来保障食品平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环境条件,又正好具备养殖绿色生态肉牛产品的优势。顺应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开展战略。其次是政策风险:近年来,在国家肉牛良种补贴,根底母牛扩群增量补贴,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肉牛存栏及牛肉产量稳步增长,但理性思考后发现,当前肉牛产业的各方面稳步开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推动,“断奶后企业和养殖户的生存形势并不明朗。加上精准扶贫政策在2021年到期,政策之间的转化,扶贫政策的退出也许会对企业和养殖户造成影响。这就需要由专门农业保险机构或国家保险公司对农户开展养殖保险业务,用来保障因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贫困户与企业经济受损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有效躲避农户再次返贫。参考文献:【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N.人民日报,2021-12-02.【2】甘肃省“十三五草食畜牧业开展规划J.甘肃畜牧兽医,202111.【3】刘建生,陈鑫,曹佳慧.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06.【4】安德海.培育壮大肉牛产业夯实畜牧业开展根底康乐县草食畜牧业开展综述J.中国牛业科学,202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