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2125612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学定教,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浙江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 伍旺胜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分化。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受农村地域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习惯、意志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一、现状剖析1.学习经历的差异为了解学生电脑操作基础与信息素养的差异,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对平水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有兴趣,但基础参差不齐,不容乐观。

2、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有人,占全年级人数的,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占,接触过网络的有,会使用一种以上软件的有,会打字的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知识结构、操作基础、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差异。2.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人的认知方式、思维策略、学习态度与习惯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才思敏捷,接受新知识快并能举一反三;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软件的操作能很快掌握并熟练运用;有的学生设计能力强,做出的作品与众不同,有创意。3.学习习惯的差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上课听讲的习惯很好,操作时很认真;有部分

3、学生在课堂上习惯较差,表现在缺少“听”的习惯,缺少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心里惦记着电脑里的小游戏,上课时不时开小差。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的差异。二、策略探讨信息技术课的每部分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知识的迁移性尤为突出,学生难以全盘掌握。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对学生已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在“以学定教”理论的指引下,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人性化的课堂目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的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三年级花

4、香满园一课时,教学目标可设置如下:基础目标让小树多开几朵小花,掌握复制粘贴;发展目标结合“拉伸”的应用,制作出大小各异的花朵;提高目标能运用多种技法,制作出形态不一样的、有创意的花朵。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快乐。2.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接受上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类别与基础划分,综合使用讲授、讨论、演示、交流、练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差异教学思想。如在教学“键盘输入”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对键盘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对也有初步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知识点与的操作,让学生实现文本信

5、息的再加工。对于软件操作较熟练的学生,教师则给予他们展示的空间,提倡作品的独创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困难,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不够,对的操作基础不好。这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演示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个帮助性学案,归纳出课程用到的操作。这样能有效突破软件操作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匹配的学习形式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特点是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储存等实践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的设定,采用整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学习形式,为基础不一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学习形式

6、。优势互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小组的组长由组织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本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完成。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发表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能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帮助不是拿起同学的鼠标帮他完成,而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技法的指导与讲解。基础弱的学生在组长或同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帮助下也能迅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

7、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因材施教,有效开展个体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传统的课堂集体教学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个体教学不仅要考虑优等生,更要考虑学困生。针对优等生的个体教学是指导他们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培养,能拓展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教学;而针对学困生的个体教学是促进其尽快掌握学习内容,逐步培养自学能力,跟上班级学习的整体步伐。3.分层式的课堂练习“统一式”、“一刀切式”的课堂练习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完成,而基础弱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状况。这样进行课堂教学会浪费宝贵的时间,降低学习的效率,甚至会造成

8、“资优”或“学有困难”学生“陪读”的问题。本着“以学定教”的精神,把课堂练习设计成分层练习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所谓分层练习是指面向全体的,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实现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消除课堂“陪读”现象的练习。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依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次练习设计如下:三星级你能画出人物在空中的形态,那你就算完成学习任务了;四星级你能画出人物在空中的不同形态,你就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五星级你能画出人物在空中翻跟头的样子,那你就太棒了。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望又可即的奋斗目标,让有着不同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一样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适度倾斜

9、的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状况、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等因素,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课堂进行评价。如教学“板报制作”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设计能力来完成教师要求的主题作品。对基础弱的学生,教师则从能完成板报的基本元素上进行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从设计、创新、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寻找每个学生的成功处与闪光点,使他们在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评价机制必然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相信通过差异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知识和能力不同程度的提高,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开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它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变革当前的教学,努力发现与体谅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五彩生活。(特约编辑潘若)-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