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2125454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现如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堂教育改革的深入,赋予道德与法治更重要的使命。项目化教学法是现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指教师学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实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探究项目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中的实施。【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随着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在不停地变革,开始推动学生的综合

2、素质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主导说到初中的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很多教师心中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授课目标1,授课的过程当中虽然大多视情况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整个教学,但是实质上由于缺乏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师上课常常体现出杂乱无章的感觉,学生因为抓不住教师授课重点而出现“跑毛”的情况,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吸收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显得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缺乏正确的引导

3、,教师缺乏主导地位就很难带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二)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学习兴致不高道德和法治教学说到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论性的讲解为主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偏向于说理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但是同时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教师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带入课堂,这就很容易会造成学生理解内容的不客观,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观念不一致还会和教师之间发生一定的冲突,再加上课程内容的限制,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的传授课本内容,学生觉得无趣就会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兴趣丧失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涨,进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流于形式学校的道德和法治教学常常都是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展开的,并且很

4、多时候并不会作为常规课程出现,虽然学校一直开展思想品德的教育课程,但是由于课本内容更新缓慢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生搬硬套的灌输,简单的只是将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热门事件进行转述,这种简单的转述过程当中学生只是将这样的教育当作是一则新闻,内容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二、基于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一)营造项目情境,增加项目代入感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过于生硬和死板,因此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时,无法深入到相应的情景中,常常模仿和学习他人的项目步骤,无法对项目进行创新,使得项目学习效率过低,效果较差。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使用项目化学习策略时,需要注重为学生创建相应的项

5、目情境。采用项目情境,进行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的项目化学习,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对应项目的代入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项目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教学“走进中学”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设出一个开学第一天教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在场景中回忆自己初进入初中时的感受和想法,并在场景中做自我介绍,认识和结交新的朋友。最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将该次课堂教学内容与场景相联系,使学生既能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能够融入所创设的场景中。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6、,从而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提升教学质量。(二)关注学生差异,设计不同项目每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兴趣不同,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进行项目学习时,需要注重每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身上的特点,制定不同目标、不同难度的任务,使得项目学习更加实用,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更加具有可实现性。通过针对的项目,学习在进行项目学习时能够更加顺利和效率的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达到项目学习的实施意义,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次的内容要求所有学生

7、都能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掌握经济制度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基本形式;较高层次的内容要求优等生和中等生带领“学困生”一起深入理解各种经济形式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最高层次的内容是针对优等生提出的,要求他们能够系统性地整理出各种经济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可见,通过教学内容分层,把各个层次的学生团结在了一起,使他们更好地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信,培育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三)创建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初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项目学习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重要目标。教师在运用项目学习进行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教学时,应组织丰富的

8、课后实践项目,实践项目是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述国家利益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英雄纪念馆或者烈士陵园等,能够体现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的场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将爱国主义与生活化素材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深化其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精神。三、结束语综上所述,项目学习在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教学里,能够充分培育学生的创新力、探究能力等,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和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将学生转化为教学中的主体,全面培育学生。参考文献:1张培娜项目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62张晓彬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中学管理学课程改革教育与职业,2014,(36):1293贾民政,杨洪玉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67-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