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2123507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京郊休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对经济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人口数量逐年递增,城市生活空间日益拥挤,许多大中城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生活压力加大的“城市病”,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通过休闲、旅游等方式寻找一种放慢脚步、返璞归真的“慢生活”体验。而城市郊区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与城市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鲜明对照,使其成为城市居民释放身心压力的绝佳场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化进程在全国处于前列,但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城六区占北京市总土地面积的8%,却承载着61.5%的常

2、住人口总量,人口多且分布密集,绿化和休闲娱乐面积小,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相反,京郊作为北京市的后花园,不仅拥有广阔的空间和相对较低的人口密度,还具有优良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为面临市内工作紧张、生活枯燥、活动空间狭小等压力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将高速推进,并将代替工业化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京郊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加上自驾游的普及,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京郊休闲将成为北京市居民休闲活动中发展最快

3、、最具活力的产业,京郊休闲产业也将迎来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并成为北京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一 京郊休闲市场的发展条件和现状(一)京郊休闲市场蓬勃发展的条件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北京进入世界中等富裕城市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14美元,2014年增长至7148美元,20072014年年均实际增速均在6%以上(见图1)1。按照北京市居民现有的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休闲度假的需求已经非常现实,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能力。图1 20072014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有钱、有闲是休闲旅游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1995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并执行了“双休日”“黄金

4、周”等休假制度,居民的闲暇时间显著增多。2008年,国家进一步对休假制度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5个小长假2,并规定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大长假的减少,小长假的增多,更加有利于人们选择23天的郊区休闲游。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居民每年享有的闲暇时间为115天,而新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又使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得到了保障。未来,“富余”的闲暇时间将使得更多的人选择外出休闲。此外,随着北京市私家车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的逐步攀升3,以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实施后京郊休闲环境、休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居民到京郊

5、休闲的意愿、活跃度和便利度都较之以往有较大的提高。(二)京郊休闲市场的发展现状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为2151.6万人,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京郊休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一项针对京郊休闲市场的调查中,有95%的北京市民表示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其中,32.6%的被访者每周或经常到郊区旅游,30%每年郊游3次以上。按照北京市现有的2000多万的人口规模,以及该调查中愿意出行和实际出行的人数比例,京郊休闲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而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私家车的增多等休闲条件的改善,市民的京郊休闲行为呈现出以下特征。从出游时间来看,除“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期间市民更倾向于选择长距离旅

6、行之外,京郊休闲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5个小长假,其中选择双休日期间进行京郊休闲的市民比例更大。从出游结伴方式来看,京郊休闲以和亲友、同事结伴为主,独自出行、跟团出行及与网友结伴的人较少。从交通工具选择来看,公交车和私家车各占据半壁江山。除这两种出游方式外,汽车租赁的普及和租赁方式的不断创新,也使租车、拼车出游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对于近郊的休闲活动,也有部分年轻人会选择自行车出游。从出游偏好来看,以休闲度假类最受青睐,生态环境类、探险拓展类、农业观光类、娱乐项目类和会议会展类等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见表1)。表1 京郊休闲模式特征总结二 京郊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近年来,京

7、郊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已初步构筑“近郊-远郊平原-远郊丘陵-远郊山区”地域特色鲜明的休闲空间体系,形成了包括乡村民俗、观光休闲农业、会议会展、温泉养生和度假休闲等在内的多元化的休闲业态。其中,乡村民俗旅游仍是京郊休闲的主体。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已开辟33条京郊旅游与农业休闲沟域(带、区),开展了97个乡村民俗旅游村的专项规划,共有观光休闲农业园1300个,其中,市级观光园95个,市级民俗旅游村207个,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户;共接待游客33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8.3%。(一)多元化:从“民俗旅游”到“京郊休闲”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民俗

8、旅游几乎成为京郊休闲的代名词。而这个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休闲业态,最初也主要是以农户自主、自发经营为主,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休闲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郊区农村观光和农家乐。此后,随着参与乡村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其发展引起了北京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自2003年起,北京市相继制定和实施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乡村旅游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划,使得京郊休闲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并逐步形成了乡村旅游、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和度假休闲等多元并存的休闲业态体系(见表2),改变了以往民俗旅游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乡村民俗

9、旅游也在政府引导、专家支招和自身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包括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生态渔村、采摘篱苑、国际驿站和山水人家在内的8种乡村旅游新业态,并制定了相应的业态标准。表2 京郊休闲的业态分类(二)层次化:从“大众化”到“分层化”在京郊休闲产业发展的早期,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且进入门槛比较低,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就是“农家乐”,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农家乐”遍地开花的局面。起初,这种产品档次低、规模小,相应的消费也低,正好迎合了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大众化”的休闲消费诉求,但也导致一些收入较高的旅游者的“高端化、精细化”休闲需求无法满足,出现了有钱没处花的现象。随着居民收入水

10、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们对休闲环境和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以往大排档式的休闲产品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一些新兴的、有特色的休闲产品,虽然价格高昂但也不乏拥趸者。为了顺应消费者休闲需求的这一转变,京郊加大了高端化休闲产品和项目的建设力度,形成了包括不同档次,能够满足各消费阶层的休闲产品体系。其中,高档酒店、高尔夫球场、骑马场等休闲项目主要走“高端路线”,将目标受众锁定在高端消费者和商务会奖群体;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保持低端风格,主打“大众牌”,推出了采摘、垂钓、畜牧观赏等多种特色项目,以浓郁的体验特色吸引以散客形式出游的市民;而近年不断出现的度假村则稳坐中端定位,以商务、休闲相结合为自身特

11、色,以开发温泉、康体健身、养生等项目为亮点。事实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不断提升,以及营销手段、产品和项目策划的不断创新,高端与低端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一些传统的所谓“低端”休闲项目,如农家乐已经开始出现少量的“高端、精品”。比如平谷区金海湖镇海子民俗旅游村的“紫藤花开山村度假小屋”,由于装修装饰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且设有建在树上的特色“树屋”,虽然食宿价格较之周边的普通农家院贵几倍,但是生意非常好。而以往所谓的“高端”休闲项目,如滑雪,由于推出了多种档次和收费方式,以及各种网上团购、“三八节”女士滑雪免费等促销活动,也深受大众消费者欢迎。(三)融

12、合化:从“分散”到“整合”京郊的产业门类相对齐全。除了以民俗村、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资源外,还有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为代表的科教资源,以通州宋庄艺术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资源等。以往,这些资源各不相干,分散在京郊大地的各个片区和角落,随着需求推动,逐步形成了与旅游休闲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各区县开始逐渐整合京郊的各种产业类型和资源,推出一些休闲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休闲产品和项目。比如延庆县2011年七条重点沟域建设项目之一“四季花海”,就构建了花卉种植与加工、旅游景观和民俗旅游相融合的产业链条;房山区波龙堡酒庄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基础上,开发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葡萄酒品鉴、休闲度假三大

13、功能,形成了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四)智慧化:从“京郊制造”到“京郊智造”智慧化是信息新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集成应用。休闲产业与智慧技术相结合,将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北京市是国家确定的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城市,而京郊休闲作为北京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智慧化建设方面也大有作为。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发布了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和包括“智慧旅游乡村”在内的4个建设规范。其中,北京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规范(试行)设计了详细的评分细则,从民俗旅游村网站、民俗旅游接待户建设、无线网络、智慧应用、

14、自主创新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内容指导和量化规范。相关纲要和规范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了京郊休闲产业的智慧化发展。各区县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出积极的努力。例如,2012年3月,大兴区启动了涵盖区内主要旅游咨询站、采摘园、民俗村等100多家服务机构的4001678809统一语音门户热线和1065016统一短信门户旅游宣传服务平台,开启了“无线旅游”的新模式,并很好地吸引了市民通过这两个平台来咨询大兴旅游信息。三 京郊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休闲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在京郊休闲产品供给过程中,尽管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很大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众化产品较多,高端休闲产品供给较少就休闲

15、产品供给整体结构而言,乡村民俗类等大众化的休闲产品供给相对较多,但其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产品品位、质量和档次偏低,服务、卫生、安全等问题较为突出,尚不能满足中等偏上收入都市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受旅游用地供给的限制,度假村、滑雪场、骑马场等中高端休闲产品的供给有限,而这些场所本身占地面积就较大,加上许多休闲场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浪费的现象,更加剧了这些类型休闲产品的短缺现象。2.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较少,同质化、低档次的重复建设较多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等原因,各区县休闲产品从内容、名称到营销都大致雷同,以乡村民俗类休闲产品更为严重;京郊休闲城市化的倾向,使得乡村所具有的朴素和本真感大大减弱,出现“

16、千村一面”的现象。与京郊毗邻的一些地区如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相比,京郊在生态休闲类产品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甚至在海洋旅游和草原旅游等生态休闲产品方面出现了空缺,而随着这些地区纷纷加大对休闲产业的投入力度,并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北京,使得京郊本来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休闲类产品更加缺乏吸引力。3.近郊和远郊休闲冷热不均节假日期间,居民集中休闲,近郊和远郊休闲目的地经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即区位和交通条件较好、可进入性较强、配套服务相对完善的近郊休闲目的地常常人满为患,游客接待量严重超出景区承载力;而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对较差,配套设施和服务也不完善的一些远郊休闲目的地则鲜有人问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郊休闲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二)休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