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编版-2014河南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5.88KB
约26页
文档ID:191935094
精编版-2014河南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_第1页
1/26

2014河南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为盆地内部,而兰新线位于盆地边缘,所以最可能是距离城镇远该地位于西北,降水少,所以洪水灾害威胁小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所以工程量不大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相关知识,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专题四《人文地理——农业工业专题》,在寒假特训班第二讲《人文地理》和百日冲刺班《人文地理复习》均有重点讲解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该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所以选B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地形专题》《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内容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自然地理——气候专题》中有重点讲解,在寒假特训班自然地理部分和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由图可知移民人数/总人口=移民人口比例,可以推导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多少变化,但是整体来看总量是在增加,即可得①图符合,选A。

试题点评】本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寒假特训版《自然地理》中有重点讲解,在高三强化提高班、百日冲刺班也均有涉及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该国人口呈增加趋势,1950—1970迁移下降,所以增加最多,C对试题点评】本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专题四《人文地理——农业工业专题》,在寒假特训班第二讲《人文地理》和百日冲刺班《人文地理复习》均有重点讲解12. 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为:100003.75%2=750元;一年期连续存两年的利息为:100003%+[10000(1+3%)3%]=609元所以,一年期连续存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少141元。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利息问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经济生活(一)》中有详细讲解,在高三寒假特训班《经济学常识复习》、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图片反映出该国人均奢侈品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是并不能说明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故④不正确;材料中的数据时人均消费支出,所以看不出收入差距问题,故②错误;说该国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③切题;人均奢侈品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是日用品却在减少,这说明生说水品逐步提高,故④正确试题点评】本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专题知识《经济生活(一)》中有详细讲解,在高三百日冲刺班、寒假特训班中均有涉及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生产模式能够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这种以需定产的方式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说明其生产周期更短,因此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②切题;企业根据消费者特殊需求专门生产定制彩电,这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③切题;材料不能体现企业的规模优势和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①④不选。

试题点评】本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经济生活(一)》、《经济生活(二)》中有详细讲解,在高三寒假特训班《经济学常识复习》也有涉及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15. 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⑨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协调少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③切题;此举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④切题;此举与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无关,①②不选试题点评】本题在中小学教育网高三强化提高班《经济生活(一)》、《经济生活(二)》中有详细讲解,在高三寒假特训班《经济学常识复习》也有涉及。

16.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