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5888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 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公共安全的总体形势很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更高达6500亿元。1一般认为,我国公共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

2、严峻复杂。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二是分布地域广。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

3、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三是发生频率高。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四是造成损失重。19902008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2006年

4、发生在四川、重庆的特大干旱,2007年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等,均造成重大损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有所增加。(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

5、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12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约33.7万起,死亡71983人,平均每天约发生各类事故900多起,大约200人在事故中丧生。2013年全国事故率总量、重特大事故虽然实现了大幅度下降,但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发生了四起特别重大的事故(吉林和山东各发生两起)。此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尘肺病等职业病、职业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第二,我国的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部分高危行业产

6、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居高不下,安全保障面临严峻考验。轨道交通、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管网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凸显。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第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部分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传统监管监察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现有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不尽合理,救援力量仍较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大型及特种装

7、备较为缺乏。部分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突破。第四,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浮夸、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第五,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面临繁重任务。一方面,部分社会公众安全素质不够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观念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

8、国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卫生事件2频频发生,防不胜防。全球新发的30多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重特大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也时有发生。而且,随着人口流动量的加大和流动速度的加快,疾病的防控难度加大,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二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较多。当前,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食品药品行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基础薄弱,产地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质量安全控制投入不足,管理能力不强,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

9、犯罪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三是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须做出相应调整。(四)社会安全面临新挑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一直没有放松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制造事端。跨国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增加,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些地方

10、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横行,爆炸、杀人、绑架、投毒、拐卖妇女儿童等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居高不下。不少地方人民内部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增多。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互相影响更加明显、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更加明显以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影响社会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同时,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法制建设、思想教育和治安管理等方面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群防群治工作受到

11、削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没有落到实处。这些情况,使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还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适应,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组织管理“条块”分割、权责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共享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备,救援应急保障能力比较薄弱,技术含量偏低,应急设施和救援装备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巨灾防范应对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

12、设相对滞后,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能力仍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公共安全问题上重处理、轻防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教育薄弱,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不足。有调查结果表明,面对公共安全危机,我国公众往往被动等待救助,自救意识薄弱,同时公众在危机应对和生存急救等方面接受的教育也明显滞后。有调查数据显示,到2008年9月为止,城乡居民中接受过危机应对和生存急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只占总数的6.5%,其中小城镇表现较好,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群占总体的10.2%,农村表现最差,只有3.4%的人表示接受过相关培训。3二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有效应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上述问题

13、,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各种措施和手段,更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着力点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要从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以及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六个方面着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要以深入贯彻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速推进各项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

14、间,要紧紧围绕明显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改善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监察体系,全面实现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目标,以及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基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要努力强化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对食品药品安全实施有效的统一监管。要落实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科学化水平,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实现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严格监管。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健全食品

15、药品安全多渠道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4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中国,必须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基础作用,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组织治安积极分子、保安、志愿者、居民等力量开展群防群治,集民智于治安,化民力为警力,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局面,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当前,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方面,尤其需要紧紧围绕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网络

16、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围绕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及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等着力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关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权限,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制度,保证经费投入,配强领导班子;要努力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国际合作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要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依法落实风险和突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