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4741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112013) 文商旅资源融合是指对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和商业利用,文化旅游既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和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文化传承、传播和升华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文商旅产业融合不是文化与商业、旅游三大产业的简单叠加和组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旅游、商业的机械联系,而是三大产业内在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二者完美融合的终极目标。一 广州市文商旅资源开发现状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政

2、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广州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移民色彩很浓的城市。(一)文旅资源丰富,商业繁荣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也是中外文化交融交汇之地。作为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广州文化蓝皮书2013年统计,广州市共有57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国家级29处、省级55处、市级263处。广州文博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广州地区现有博物馆、纪念馆49家,其中,省属1家,市属16家,区属14家,行业民办18家。2013年广州市各区政府核定公布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

3、623处,核定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463处。截至2014年3月,广州拥有国家A级景区45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2家。同时,广州还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1座。广州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38项,其中包括联合国级2项,国家级18项,省级47项,市级71项,共有非遗传承人120位,其中包括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名1。广州是全国第三大消费城市,201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商贸业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国家中心城市之首。截至2012年末,广州市已形成13个商

4、业功能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269个,呈现出多极商业中心和核心商圈共同发展的态势,已形成北京路、环市东、农林下路中山三路、十三行上下九、天河路5个都会级商业功能区2。(二)资源相对集中,产业集群形态初显广州文商旅资源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城区,呈“多极一轴一带”的空间格局。“多极”是指历史城区多极中心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路文旅商圈、十三行上下九文旅商圈、海珠南长堤等老城市中心商圈,地处广州历史城区,文物古迹众多,商业网点密集,旅游资源丰富,是领略广州岭南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形成以北京路周边街区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产业群;“一轴”是指文商旅资源在天河新区沿着白云山正佳广场珠江新城海心沙广场海

5、珠湖长隆旅游度假区一线集中布局,这里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新中轴线,新的文化和商贸中心,主要展示广州现代都市风貌,已初步形成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游乐休闲产业群,以新电视塔等为标志的集观光、休闲、购物、商务、酒店为一体的新中轴线产业群;“一带”是指珠江两岸广州城区文化聚集带,已初步形成以珠江游为主要品牌的水文化产业群和以琶洲为中心的会展文化产业群。广州周边其他地区文商旅资源相对分散弱小,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发展空间大,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如以白水寨为主体的生态休闲产业群,以从化新温泉为特色的温泉休闲产业群,以大学城为基地的文化休闲产业群,以“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为特征的乡村旅游产业群。(三

6、)文商旅资源开发呈现三种融合状态根据广州市文物古迹分布广州市商业功能区布局规划以及广州市3A以上旅游景区资源的分布以及文商旅三大产业的开发状态,可初步划分出三种资源空间上的融合状态。高度融合状态是指三类资源在空间上高度重合,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产业集群度高的区域。这类区域表现为城市、街区、商圈、景区高度整合,能让游客享受自由开放、免费服务和都市文化多样化的深度体验,属于开放式景区。具体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依托传统商业街区的文化旅游区域,分布在广州历史城区内,如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十三行上下九、大新路海珠南长堤等,这类融合区的特点是岭南历史文化深厚,传统和现代商业气息浓郁,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

7、分布,知名度高;另一类是依托现代大型商贸网点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区域,主要分布在天河、番禺,如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长隆旅游度假区等,其特点是展示现代广州都市气息,以休闲、娱乐、购物、度假为主题。中度融合状态是指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历史悠久,如白云山风景区、从化温泉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等,但周边商业配套和产业开发相对较弱。低度融合状态是指文商旅三类资源开发度较低,配套不完善,产业融合度低。作为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作为文化资源,缺少相应的旅游开发和商业宣传,这些资源散落在广州城区周边,并游离于广州市现有的商业功能区之外,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品牌开发,导致众多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二

8、 广州文商旅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一)各部门尚未达成共识,统一规划开发不到位虽然广州市现已出台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强市,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等相关文件,但对文商旅统一规划与开发、形成完备的文商旅服务体系缺乏清晰认识。各部门对文商旅复合体系的建设未能达成共识,仍处于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的局面。目前,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商业部门分别对各自产业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规划,也有提及文旅、文商结合,但三大管理部门未能对文商旅资源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达成共识,没有统一的行动目标和规划。(二)文旅资源规模偏小,级别偏低,特色不突出目前,广州市文化旅游景区(点)数量众多,但多数旅游景区(点)规模小,级别低,具有跨

9、区域影响力与吸引力的龙头产品较少,同时,旅游整体形象包装宣传缺乏力度,旅游目的地特色和形象不够鲜明。在广州市57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有29处,仅占5%;省级有55处,占10%。3A级以上景区42个,其中5A级2个,占5%;4A级18个,占43%。从数量上看,广州的文旅资源丰富、繁星点点,但级别不高、规模偏小,旅游景区开发水平不高,难以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也不适应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需求以及吸引远程度假观光的游客。(三)商业网点布局与旅游文化景点分布不协调,缺少联动机制和品牌整合效应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际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广州作为中心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正逐

10、渐弱化,传统的观光旅游、购物、餐饮等产品优势也正在消失。当前旅游市场正处于观光单一型产品向文化休闲体验复合型产品转移阶段,而广州的旅游产品开发仍停留在以商贸、观光旅游为主导的阶段,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旅游文化表达性不强。另外,广州因城市建设的需要,拆除了大批传统商铺和商业街道,众多的百年老店和传统商街散落到城乡接合部,布局散乱,没有形成功能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商业区,与周边旅游文化资源不相匹配,难以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商旅品牌产品。(四)产业高素质人才不足,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广州旅游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和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的推进,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11、,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将成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结构严重不均衡,流失现象严重,高端技术人员缺乏,如2013年广州市注册导游有2.6万余名,其中中高级导游仅800多名,仅占3%3。广州共有非遗传承人82名,平均年龄已超过63岁,一半人的年龄处于6180岁之间,普遍年龄偏大,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风险。三 广州文商旅产业协同发展战略(一)统一认识,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商旅产业协同发展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发展的重大意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理顺行政

12、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组建专门的机构负责文商旅的协同发展,各区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进行统一规划,确立行动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纲要。加强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工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建立市级、区级三大产业主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会议磋商,构筑文商旅三大产业之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三大产业发展的问题、借鉴和交流经验,政府部门还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开发资金的投入和城市规划的配合,为文商旅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二)合理布局和规划,构建文商旅复合产业圈结合广州市“123”城市发展框架,综合广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州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

13、12020)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集群状态,以突出资源优势、强化产业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塑造城市品牌为文商旅产业开发指导思想,整合“山、水、城、花”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岭南文化资源和广州现代大都会的商业资源,构建文商旅协同发展复合产业圈,着力建设广州“一圈一轴一带两翼”的文商旅产业发展空间新格局,实施“多极提升,两翼带动”的发展战略。“一圈”是指老城区岭南文化都市商务旅游发展圈,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南部等广州中心城区范围,是文商旅资源高度融合区域,是广州文商旅发展的关键核心与驱动主体,是广州岭南文化、千年商都、商务会展和现代都市景观的主要

14、载体。重点依托北京路、环市东、农林下中山三路、十三行上下九、天河路、白鹅潭等都会级商业功能区,结合老城区升级改造,处理好岭南传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之间、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大力挖掘岭南历史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以环市东路为核心的国际化高档商务休闲酒店产业圈,以陈家祠、上下九、北京路等为核心的广府文化商贸休闲体验产业圈,以白云山、白云新城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核心的国际会务休闲购物产业圈,以白鹅潭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休闲产业圈,提升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历史文化和购物美食旅游服务功能,将广州打造成为一站式国际都市旅游、会展、文化、休闲购物、美食旅游目的地。“一轴”是指以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为纽

15、带的现代都市文化休闲景观轴,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是火车东站天河城珠江新城海心沙广场海珠湖一条南北向轴线。依托广州新中轴开发,整合新中轴及周边地区的都市景观、文化艺术、创意演艺、休闲购物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以珠江新城广州塔为核心的商务会展和都市休闲产业集群,结合黄埔涌、海珠湖综合旅游开发,打造都市滨水廊道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一带”是指以珠江为纽带的珠江两岸文化景观带。珠江是大自然赋予广州的天然中轴线,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契机,以珠江沿岸景观为基础,结合珠江游的深度开发,整合珠江沿线长洲岛、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大元帅府、沙面、广州塔等重点旅游资源,深入挖

16、掘海上丝路文化、近现代历史文化、河涌文化资源,水陆结合,开发具有深度内涵与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系列,打造成为文化观光和城市休闲的旅游新名片。“两翼”是指北部山地休闲生态养生区域和南部主题游乐与滨海休闲区域。广州北部和南部郊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充分发挥郊区生态资源优势,将广州旅游热点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拓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城旅游带的建设,提升区域旅游功能和突出产品特色。北部山地休闲生态养生区域主要包括依托从化温泉的会议度假产业群和东北部山区休闲农业观光产业群,南部主题游乐与滨海休闲区域包括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主体的游乐产业群和南沙湿地为主体的观光游轮美食产业群。(三)整合资源,打造文商旅精品线路,培育文商旅产业品牌文商旅资源融合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协同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