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2717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冷战时期的欧亚关系两霸在全球的争夺对欧亚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欧亚关系主要是指西欧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一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本无根本的和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在冷战的阴影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冷战阴影下,欧亚关系发展缓慢。除日本外,西欧国家与亚洲国家的政治交往只是停留在最一般的,甚至是最低的水平上,没有出现过引人注目的事件。在经济交往方面也同样处于低水平。经贸数字说明,欧共体对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的贸易额及其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都很小,欧盟国家在亚洲外来直接投资中的相对份额低于

2、10%;作为原欧共体的重要成员国的联邦德国,对亚洲的贸易额也很小,它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为1%(1989年)。二、苏东联盟解体和冷战结束给国际关系和欧亚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1.对世界格局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苏东联盟的解体和冷战结束使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两个超级大国以及以它们为首的两个军事集团相互对立的局面改变了,两极世界正在向多极世界演变。与此相联系,原有的利益和矛盾结构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国间的关系出现了大的调整,许多国家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与世界格局的变化相联系,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当今世界仍充满各种矛盾,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

3、,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左右国际关系的诸因素中,经济和安全因素上升,意识形态因素相对下降。苏东联盟解体带来的另一个世界性影响就是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苏东联盟的解体导致两个敌对阵营和两个平行市场的根本消失,这就为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和实现经济国际化扫除了一大障碍,进而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在扩大,国际资金流通加快,各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环保、生态平衡、打击贩毒和恐怖活动、以及制止艾滋病蔓延等问题上,全球性的合作日益发展。这些都与苏东联盟解体和冷战结束不无关系。2.对欧洲和亚洲的发展带来的

4、影响。对欧洲发展的影响:苏东剧变结束了战后造成的东西欧分裂,推动了欧洲向统一方向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它给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从而使一体化的进程更加复杂了。东西欧之间的旧的裂痕和巨大发展差距有待克服。在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问题上还有一个复杂的俄罗斯态度问题。俄罗斯本身的发展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将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因素。苏东集团解体和冷战结束给欧洲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改变了西欧的国际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冷战期间,由于两霸在全球的争夺,西欧国家在第三世界的活动受到了许多限制。冷战结束后,原第三世界,特别是原苏联势力控制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盟国家提供

5、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对亚洲的影响: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一洲,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但亚洲经济起步较晚。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加快了产业革命的进程,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崩溃,但在充分利用美国的保护和援助下,并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冷战中获益,从而较快地恢复和重振了经济,并加入了西方7国的行列。而其他亚洲国家,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陆续开始经济起步。首先是东亚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四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并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70年代,东盟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从而使东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冷战的结束和世界局势的缓和给正在

6、起飞的亚洲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多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等,走向市场经济,并与国际经济接轨,亚洲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迅速发展,亚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亚洲地区对外贸易(不含从香港转口输出)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1982年的21.6%(出口21.8%,进口21.4%)上升到1992年30.7%(出口32.1%,进口29.2%),而1992年北美和欧洲联盟的对外贸易额则分别占全球贸易的22.2%和21.1%(不含欧洲联盟内部相互贸易量)。1992年,欧共体对东亚的贸易额(249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它同美国的贸易额(2060亿美元)。1992年美国同东亚的贸易

7、额达3480亿美元,比美国同欧洲2270亿美元的贸易额多53%。冷战结束对亚洲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美、日等西方大国加快调整其对亚洲的政策。这无疑对亚洲的发展及亚洲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鉴于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鉴于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美国和日本进一步调整了它们对亚洲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日本早在1987年就由前通产大臣提出了“新的亚洲产业发展计划”,1988年日本竹下内阁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苏东集团解体后日本加快了这一战略的推行。从日本通产省发表的报告和有关文章和讲话来看,日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投资、援助和贸易“三位一体”的手段推行“雁阵模式”,即以

8、发达的日本为排头,“四小龙”紧随其后,东盟国家为第三序列,并进一步扩展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印支大陆、以至整个亚洲和太平洋西岸地区。在“雁型”发展战略下,加快产业结构的连锁式调整,形成日本生产高科技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消费品、东盟和中国、越南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以及以日本为主导、由日本和韩国等出资金和技术、中国和朝鲜等出劳力、俄国出资源的经济合作。美国的战略重点和对外经贸关系的重心一直在欧洲。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993年11月24日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说,“冷战时期,华盛顿把重心放在欧洲,因为美国要遏制苏联”,“今天,我们是同时注视着全球的每一个地区

9、,鉴于我们经济安全方面的需要,我们对亚洲很感兴趣。亚太地区由于经济强劲增长而涌现出各种商业机会”。为此,美国谋求建立一个对美国完全“开放”的“亚太经贸体系”。克林顿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并倡议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是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大地区战略决策,它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远战略目标,也是美国把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亚太地区的具体表现。3.对欧亚关系发展带来的影响欧洲和亚洲本无根本的利益冲突以及悬而未决的民族矛盾和政治纠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展只是在冷战的大格局下受到了阻碍。冷战结束后,发展关系的政治障碍基本消除,而欧洲和亚洲在经济上的

10、互补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则是非常巨大的。鉴于形势的变化,欧盟开始调整其对亚洲的政策,并于1994年制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这一基本文件。文件强调,欧盟“在亚洲的利益首先是经济利益”,鉴于亚洲不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欧盟应积极参与和充分利用这一势头,以“受益于”该地区提供的经济机会,并对其经济挑战作出“回答”。文件还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经济关系的“新贸易与合作的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原则与具体作法。亚洲一些国家为争取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以及避免对一两个大国的“依附”,也力求与欧洲国家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三、欧亚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冷战后,欧亚关系的发展既具有广阔的空间,也面

11、临严峻的挑战。西欧在冷战期间是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下与东方进行对抗的,西欧没有为军备竞赛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西欧也没有较多地卷入亚洲的两个战争以及其他地方的军事冲突。西欧在战后的30年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不仅在经济增长方面保持了长期的增长势头,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技术、效率和资金,这可说是西欧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是发展整个对外关系的三个支柱。冷战后,西欧将更有可能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发展对亚洲的关系。而亚洲既可以为西欧提供较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欧盟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以加速自身的发展,增强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

12、前所说,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它既是最大的商品市场,同时也正在成为最大的投资和开发市场。由于亚洲经济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这也导致了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建设的领域很多。例如,交通运输业。许多国家都在加速扩建和新建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随之而来的是对飞机、船舶、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以汽车为例,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预测,1992年至1997年期间,亚洲对汽车的需求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年均仅增长2%。到2000年东南亚汽车市场销售量将增长一倍。又如能源的开发和消费也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亚洲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消费量和需求量最大的地区。据美国洛杉矶时报

13、1994年2月13日援引通用电气公司电力系统部门负责人德尔伯特威廉森的话预测说,今后10年内估计亚洲订购发电设备的投资就需要3000亿美元。又如电信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中国、印度这样一些国家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据计算,每百名中国人现只拥有2部电话。至于家用电器等耐用工业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上升。在这方面,欧洲国家具有参与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另一方面,亚洲凭借它的丰富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也能与欧洲国家发展互利与互补的合作。当然,与机遇同时存在的还有挑战和问题。首先是竞争问题,其次是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以及不同的文化传统等问题。1.关于竞争问题。无论对亚洲国家或欧洲国家来说

14、,要更多地进入对方市场,发展经贸关系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对亚洲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宗教差异很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较大,亚洲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形成像欧共体那样的统一大市场和合作机制,各国间的竞争必然激烈,并将遇到单个国家与区域集团打交道的问题。对欧盟国家来说,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和日本。俄罗斯由于当前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尚不能参与竞争,但俄罗斯劳动力素质较高,科技潜力较大,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丰富,调整后的俄罗斯也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资水平和税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技术产品的出口遇到了美国、日本以及新兴工业国

15、的强烈竞争。在资本输出方面,也具有同样的问题。美国在亚洲具有历史和地理的优势,1991年美在亚洲的直接投资已达664.2亿美元,间接投资为966.1亿美元(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与亚洲统计手册1992年版)。日本通过援助和投资也已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已赢得广泛的存在。但美、日在亚洲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因素。美国由于过去过多地直接介入亚洲的许多冲突,与亚洲一些国家存在着种种分歧和矛盾,再加上美国凭借它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不仅要在经济上建立以它为主导的“亚太经贸体系”,即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地的跨太平洋的“经济共同体”,而且要在军事安全方面继续维系以它为主导的原有的安全网络,但要求日本等国共同承

16、担防务费用和责任。在政治上,美国大力推行其价值观及其民主制度,力图消除目前在亚洲地区依然存在的“反民主的”(例如人权问题)的现象。实际上,美国展开了同日本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并力求主宰亚洲事务,这不仅同日本发生矛盾,而更主要地是与亚洲许多国家在这个或那个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和矛盾。日本与美国有所不同,日本现在还没有能力充当世界或亚洲的“宪兵”,日本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也无力与美国争夺亚洲地区的主导权,日本因为自身缺乏道义信誉和感召力,并考虑到民主、人权这些概念在亚洲比较陌生,并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日本强调经济发展而非政治民主化和人权是地区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日本坚持其自己的处理民主化和人权的方式,即所谓喜欢“胡萝卜”而不是“大棒”。但是,日本在发展与其他亚洲国家关系方面也面临其严重的问题。冷战结束后,日本再次面临在亚洲,以至在世界范围内的“确定身份”(I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