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0448268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途径选择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乡市地处国家粮食产业工程规划的优质粮食产业带,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水稻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形成了黄河滩区奶牛养殖、京广铁路沿线生猪、蛋鸡养殖以及长垣驴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在农业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污染对农业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因此,

2、构建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发展精品农业,建设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1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精品农业比重不高 近年来,新乡市在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的同时,化肥、农药和水消耗较高(化肥消耗量571.0kghm2),远高于国内先进水平。“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总面积达14.7万hm2,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新乡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业增幅在全省前列,目前养殖小区总数达到330个,各类规模养殖场达到21900多个,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1.7106kg、315.3106kg和227

3、.8106kg,分别占全省肉、蛋、奶总产的5.6、9.1和9.1,但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较低,农户散养依然偏高,散养比重高达65.0,走的是“初级农产品转化成食、粮、畜、禽”后再加工的路子,虽然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与人争粮”的局面。 1.2资源利用率较低 小麦、玉米、水稻是新乡市的三大优势粮食作物,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59.7万hm2,粮食总产量374.9104kg,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达450.0104kg。虽然通过青贮氨化、食用菌培植、沤肥、还田等措施,使秸秆部分实现了资源化,但大部分秸秆为初级利用,饲料化、原料化等较高水

4、平的资源化利用比重低,不足秸秆总量的10.0,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基本未建设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只有小部分进行了产沼气、灌溉等简单处理,处理率不足20.0。养殖业粪便缺乏标准化的处理设施,利用层次较低,大多为露天堆放、自然晾晒后低价出售。资源化利用层次不高,给周边空气环境、区域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1.3农业产业体系缺乏有效耦合 农业产业体系是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2。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的整体性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3。其中,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和第三

5、产业,上一个环节的废料转换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在循环过程中,多重加工增值,减少排污。但是新乡市的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之间缺乏有效耦合,导致能源和物料的流动成本增加。 2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2.1构建的基本理念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4。在农业领域推行循环经济,不仅是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需要,也是农业生产本身的需要5。因此,结合新乡市农业发展现状,在推进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上着重体现以下理念: 2.1.1反馈式资源利用把农业生产活动由过去的

6、“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的物质单项流动,转变为“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过程6。使新乡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不断进行的农业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和大众消费绿色化,提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图1)。 2.1.2多样性发展模式根据新乡各县区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如封丘县适宜种植金银花、原阳县适宜种植水稻等,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多模式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品种、养殖和生态的多样性,按照各县区的地域特点和特色农业品种,构建最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的生态农业

7、模式。 2.1.3多元化参与主体根据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建立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依次递进的多元维度空间:即农户、生态农业园区和区域循环农业3个层面。三者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平台。建立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多主体参与,各部分之间有机结合、协同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系统,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参与主体的范围,将农业循环模式划分为“农户小循环、园区(村庄)中循环、区域大循环”。 2.2发展节约型农业 结合国家粮食战略核心区建设,以实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为载体,大力推进科技农业、精品农业。 2.2.1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末级渠系

8、节水改造试点;在丘陵、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注重开展雨水集水利用,扩大耐旱节水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封丘县、原阳县等农区为重点,开展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推广田间灌溉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到2021年,全市建成10个农业节水示范工程。 2.2.2节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标准农田管理;加快耕地地力建设,开展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以国家“沃土工程”建设为载体,推动耕地综合培肥改良;强化标准农田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标准农田质量档案和数据库,启动标准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 2.2.3节肥全面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抓好测土配

9、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控制无机肥施用总量;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重点推广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推广水肥耦合一体化施肥技术;到2021年,建立市、县土肥化验测试体系,全市小麦、玉米和水稻主要农作物测土施肥比例达到90.0,化肥施用强度较2021年降低30.0;推广水肥耦合一体化施肥面积3.3万hm2。 2.2.4节药推广新型植保器械和低容量喷雾技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应用;建立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扩大生物农药、有机农药的使用面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建立一批农药减

10、量增效控污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2.2.5节能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进省工节本农机技术应用,注重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农机应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加快节能增效农机技术应用,推广一批节能型新式农业机械。 2.3着力实施养殖业清洁生产 畜禽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对农业面源污染大,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2.3.1制定环保规程和环境准入制度针对新乡市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模式的养殖场(小区)污染特点和不同污染物产生途径、产生量、排放特征,制定环境准入制度和相应养殖场(小区)环保设施建设规程。根据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

11、区,依照区域养殖业环境准入要求,按畜种、养殖模式确定养殖场(小区)的分布与建设规模。 2.3.2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生态环保饲料,提高饲料生物学转化效率,注重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在规模化禽类养殖场(小区)推广固液快速分离微缝地板及配套的清粪设备,减少冲洗水用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在新建猪场积极推广新型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4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秸秆、粪污和林业三剩物等,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2.4.1以沼气为纽带,构建“三个层次”的循环系统围绕畜禽粪便的资源化,以实施沼

12、气工程为纽带,构建区域、村庄、农户三个层次的循环系统,创建“区域大循环、村庄中循环、农户小循环”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图2)。 1)区域大循环模式。加强区域协调,探索沼气利用的新模式,突破沼气规模化利用难题,扩大沼气应用用途和范围,实现沼气规模化生产、工业化应用。鼓励恒友牧业等龙头企业依托畜禽养殖集中区和大型养殖基地,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构建“养殖基地沼气管输清洁能源(农户、企业)、“养殖基地沼气发电”、“养殖基地沼气沼渣、沼液农田”等循环经济链条,形成区域范围内的养殖基地、农户、企业、农业大循环格局。 2)村庄中循环模式。以村庄为主体,在畜禽养殖小区,开展集约化沼气工程建设,建设中型沼气站,实

13、现养殖基地集中制沼气,沼气供应农户,沼渣、沼液用于效益农田的村庄中循环。推进以村庄为单位的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升处理水平,改变畜禽粪便处理层次低、资源化利用方式落后的现状。 3)农户小循环模式。以农户为主体,因地制宜推广农户自建小沼气池,沼气用于农户生活,沼渣、沼液用于农田的农户小循环。重点在县城郊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四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在农区,重点推广“一池三改”和“畜沼果、林、菜”模式。支持养殖基地(小区)建设有机肥厂,使畜禽粪便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三元生物有机肥等新型绿色高效复合肥。 2.4.2以秸秆为原料,推广“四化”利用模式世界各国都普

14、遍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将秸秆加工处理,使其变成肥料、饲料、原料、能源等,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积极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新技术,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资源的深度利用。 1)秸秆肥料化模式。以农户为主体,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机械化直接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技术,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机械化,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2)秸秆饲料化模式。以养殖场(小区)为主体,大力发展秸秆青贮氨化饲料,鼓励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蛋白饲料。 3)秸秆原料化模式。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加工企业利用秸秆为原料,生产非木纸浆、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促进农业

15、与工业之间的耦合;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形成“种植秸秆食用菌菌渣种植”的循环模式;以稻草、稻壳为原料,在原阳、封丘等沿黄水稻种植区积极发展草编产品和稻壳生产活性炭。 4)秸秆能源化模式。积极推广秸秆压块、炭化、气化技术,推进秸秆气化示范项目和辉县生物质能热电厂、河南新锐秸秆发电有限公司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农户积极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引导,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支持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 2.4.3以林业“三剩物”为原料,加快剩余物材料化利用新乡市现有林地14.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847.0万m3,全市林木覆盖率25.3。近年来,全市林业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人造板加工规模达到20.0万m3,林业年产值达18.3亿元。充分利用当地林木资源,鼓励和支持采用木材节约和替代技术,开展林业废弃物和次小薪材综合利用,发展板材加工等较高水平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合理利用枝丫材、淘汰更新的果树、树皮等林业剩余物,构建“林业剩余物板材”循环型产业链;实施林业剩余物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木塑型材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 2.5推广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