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0365590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会议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将乡村发展提到社会大众的视线焦点上。十九大此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覆盖的发展理念。此次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在经济效益上帮助农村人民脱离贫困,更快地迈入全面小康生活;更加有益于乡村文化的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乡村文化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建设的基础与保障,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本文将分析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如何传承乡村文化,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发展。关键词:乡村战略;乡村振兴;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我国自十九世纪

2、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进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差异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乡村经济亟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议中提出要振兴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不断进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建设,乡村文化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如何对乡土文化进行传承、如何促进乡土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1.乡土文化的含义自古以来,中国都是文化传承的大国,我国的乡土文化也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在广阔的农村中孕育和滋养了多元丰富的乡土文化。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一个地方人文与精神的反映和体现,乡土文化

3、的多元化体现了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差异,特定的历史经验、人文传承、精神内涵、意识形态造就相应的文化类型。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发展重点始终偏向经济,尤其目前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都远远高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乡村中大部分优秀的乡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更有甚者成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逐渐走向衰退的局面。乡土文化自始至终都在我国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核心进取精神的体现与真正动因。乡土文化由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家族族谱以及村规条约、风情民俗、传说故事、古建遗存等诸多方面构成,内容具有丰富化与多元化的基本特征1。2.保护

4、与传承乡土文化的意义乡土文化自始以来都是由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始终闪耀的明珠瑰宝,保护与传承我国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对待我国的乡土文化,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保护都是第一要紧的事情,其次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不遗余力的把乡土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向更深的层次挖掘。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发扬乡土文化的优秀部分,对其中落后腐朽的部分进行整改。在保护乡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为乡土文化注入更加丰富更有深度的精神内涵。使文化软实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3.我国乡土

5、文化衰退的原因3.1城乡差异大,导致的人才流失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使得乡村经济逐渐向城市经济靠拢,乡村拆迁重建、道路规划修整使得乡村的建筑面貌也逐渐城市化,面貌差异不断缩小的同时,乡土气息也在慢慢减弱。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一大批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发展,除了基层劳动力之外还有很多高素质的文化型人才也在不断从乡村向城市输入。由此造成乡村劳动力与人才大量缺失,留守的人员大多是高龄以及文化素养普通的基层劳动人民。年迈的老人与年幼的儿童在乡土文化面前,即缺少基本的劳力能力也缺少内在的文化

6、认知水平,无法承担起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任务。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的人才严重短缺是导致乡土文化逐渐衰退最直接的原因3。3.2乡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低由于高素质文化人才都向城市涌去,留下的素质人才在数量以及文化素质程度上都达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要求。一些基层乡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偏低,观念也滞后、没有创新,忽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在对待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上只是片面的看到经济方针,从表面解读方针内容,未能够深入看到经济发展背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忽视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将目光只停留在开发乡村经济发展上面,忽视乡土文化的保护甚至为了经济发展而且破坏乡土文化的完整性,使乡土

7、文化遭受严重打击。3.3乡土文化的保护制度不够健全十九大报告会议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目的是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在发展乡村经济使乡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进入小康生活的同时,保护好并传承好乡土文化,保留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不断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魅力,从整体上发展乡村、振兴乡村。但是,乡村各级政府干部在实施此次战略时,没有做到全面、整体的规划,对于如何发展经济、如何保护文化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深刻的思考,只是片面地对经济政策大力推行实施,忽视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在实际振兴过程中,只能够看到浅显的层面,比如:乡土风俗、地方特色等,忽视乡土文化的深层内在涵义以及文化精神要义。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8、完全变成了“空话”,战略规划制度完全脱离实际需求,根本无法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目的4。3.4乡土文化的保护资金严重缺乏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在乡土文化保护与传统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这种政策只能够表面解决资金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对文化保护资金缺乏的问题进行改变。一部分偏远的地区,本身地方财政的收入就是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当地政府根本没有条件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保护项目中。并且乡土文化保护统筹资金的制度也远远达不到完善的标准,本身投入资金就严重缺乏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乡土文化保护项目,再加上资金统筹不完善的问题,文化保护制度

9、落地实施更加困难,很多重要的乡土文化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正在逐渐走向衰落,甚至一大批优秀的乡土文化要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越来越多的文化传承人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传统的手艺,转入现代化的经济模式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面临着这种危机。一大批优秀的“造纸术”手工传承人因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迫于生计而放弃传统手艺,不得不去从事其他跟传统文化无关的工作,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来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资金严重缺乏是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3.5乡土文化的多元化受到冲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化浪潮下的农村生活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原本极为重要的农耕文化日趋没落,各地区均出现

10、不同程度的农耕凋敝。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入,留在农村务农种田的人越来越少,“谁来种田”成为农耕中一个严峻问题,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农耕文化现下也面临着断裂的危机。另一方面优秀的家族文化也正在遭受冲击,家族家谱、家风家训等文化资源也面临着无人传承鲜少问津的局面,这些珍贵的家族文化资源是几千年系族社会传承下来的知识文化宝库,现在却被年轻一代遗忘在破旧的乡村老屋中。现下年轻一代人十分缺乏对家族文化了解的兴趣,一味的追求新兴文化潮流,而不去接触了解传统家风家训以及本土本乡根源文化,家族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出现了“断裂”。乡村年轻一代没有了老一辈人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土地的依恋之情、对家族的传承之

11、义,而这些珍贵的情感与特征正是乡土文化的根与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与魂。除了原有乡土文化中优秀特质被遗忘之外,乡村不良风气也在持续盛行。乡村人民生活中的日常娱乐已经逐渐演变为斗地主、打麻将、喝酒、买彩票等不良习俗;开办酒席、铺张浪费,重视礼钱、忽视礼数,炫耀攀比、盲目从众,请客吃饭、人情送礼等行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消弭,也大大加重民众生活的精神负担以及物质压力。因城市化潮流进城务工的青壮年,留下孤寡老人以及年幼儿童留守家中,很多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沉迷于网吧与游戏厅等场所,逃课辍学忽视学业。这些不良风气的盛行,使得现在的乡村文化放任自流,没有规束不成体系,优秀文化日渐没落,

12、亟待规整薪火相传。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土文化该如何保护与传承4.1强化文化引导,实施人才引入人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一切措施都要以人为出发点来制定,无论是物质文化的传承还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传承人作为传承纽带得以实现的,所以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首要的是从“人”手。乡村干部是乡村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因此对乡村干部的素质提升是首要关键的问题,加强对干部群体的素质教育,组织文化培训,定期进行文化考核。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大力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培育出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乡土文化传承人。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出台完善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

13、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积极号召大学毕业生回到乡村工作。通过内部自我提升以及外部人才引进两个策略,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素质低下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倡导城市务工人员回乡工作,减缓农村人员老龄化的趋势,自始至终坚持乡村人民群众是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5。4.2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乡土文化的本质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是这个地区人文生活、道德情感、思想观念、精神认知的体现。在乡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主流文化不同,所呈现出的文化形式与文化内涵也不同。每一种乡土文化特征都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因此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

14、,政府要考虑到地区文化特征,保护文化的独特性,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当地文化特征的发展政策与制度,最大程度挖掘本地文化的深层内涵并发扬传承6。4.3加强政府引导,合理统筹资金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具有长久性、规模化、体系化的工程,这种特征决定了它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大量资金的工程。如若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政策在实施上就很难开展,实施效果也会大大削弱,发挥不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文化保护与传承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各项文化政策与制度的推行。结束语: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

15、过程中传承乡土文化、在保护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参考文献:1黄天贵.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知与行,2018,(5):27-30.2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45(4):86-96.3何宏莲,李晓东.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推进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8):56-58.4曲延春,宋格.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论析J.理论导刊,2019,(12):110-115.5吴国荣,李泳星,何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8,(33):20-21.6王小红, 王倩. 浅谈乡土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的新使命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 20(04):43-48.-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