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

上传人:吴&#****15; 文档编号:190365557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常见考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1.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是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星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2.研究范围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3.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研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理论流派1.简史(1)哲

2、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从占希腊开始,延续到 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在这一阶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经验描述阶段从 19世纪中叶到 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经验的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3

3、)实证分析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白 20世纪 20年代开始至今。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麻用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该时期出现 n午多用实证方法研究礼会心理学的著名学者,主要有:瑟斯顿和李科特在态度测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谢里夫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K.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F.H.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2.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主要原则一是价值中立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伦理原则。(2)主要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二是

4、调查法。调查有口头调查和纸笔调查。口头调查即访谈,纸笔调查就是问卷。三是档案法。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3.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礼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望。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华生是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后来霍尔,特别是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米勒、多拉德等学者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后来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1963)。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2)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它重点强调:“人们之问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

5、质的一种交换。”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霍曼斯( 1961)提出的五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包括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和侵犯赞同命题。 (3)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和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士和米德,始于 20世纪 3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4)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沦或心理分析论始于 19世纪末,是奥地利著名医生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无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也称深层

6、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有:意识与潜意识、“力必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牛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其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20世纪 30年代,沙利文、霍妮、弗罗姆、艾里克森等在解释精神病的成因时,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尽管他们的理论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均既有继承,又有修正和发展,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论。社会化及社会角色1.社会化(1)定义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7、。(2)基本内容一是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是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四是培养社会角色。(3)基本条件 一是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二是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4)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参照群体。(5)社会化类型一是语言社会化,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三是道德社会化。四是政治社会化。2.社会角色(l)定义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2)分类按角色获得方式,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按角

8、色的功能,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4)角色失调 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自我、身份及自尊1.自我(1)定义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2)结构分为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3)概念的功能一是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二是解释经验。三

9、是决定期待。(4)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2.身份(l)定义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2)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和契约性。3.自尊 (l)定义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2)影响因素一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二是行为表现的反馈。三是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四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管理及归因1.社会知觉(l)定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和过程。由各种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

10、知觉。(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一是认知者的经验。二是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是认知者的情绪2.印象形成(1)定义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2)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效应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也称晕轮效应。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

11、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是加法模式。二是平均模式。三是加权平均模式。四是中心品质模式。3.印象管理(1)定义其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白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2)作用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3)常用的管理策略一是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二是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三是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四是投其所好。4.归因(1)定义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12、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2)行为原因的分类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有些原因是个体能够控制的,有些原因是个体不可能控制的。(3)原则一是不变性原则。二是折扣原则。三是协变原则。(4)影响因素一是社会视角。二是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三是观察位置。四是时间因素。社会动及社会情绪1.社会动机(1)定义 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2)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

13、向功能和维持与调节功能。(3)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 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4)主要的社会动机包括: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和利他动机。2.社交情绪(1)定义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2)种类一是社交焦虑。二是嫉妒。三是羞耻。四是内疚。态度概述、转变及测量1.概述(1)定义: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2)特点:包括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 (3)成分: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4)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

14、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5)态度与价值观的区别一是价值观与态度相比,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二是价值观不像态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6)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和认知功能。(7)态度的维度:包括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2.态度转变(1)影响因素一是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和说服的吸引力。二是沟通信息方而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和信息的提供方式。三是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有态度与信息的特性、人格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倾向。四是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预告警告、分心和重复。(2)理论一是海德的平衡理论。二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三是社会交换论。3.态度测量态度测量始于 20世纪 20年代。在使用量表测量态度时,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态度的强度两个维度。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