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红楼梦》试题:语用选择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红楼梦》试题:语用选择题[解析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试题精选汇编:语用选择题1.(天津一中2021高一期末)以下三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乙:“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A. 贾探春 贾迎春 贾宝玉B. 贾探春 薛宝钗 薛蟠C. 史湘云 贾探春 贾宝玉D. 林黛玉 薛宝钗 薛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摘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
2、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对贾探春外貌的描写。解释:眉清目秀,顾盼中神采飞扬,谈吐有文化,字字皆精华,跟此人会面,立刻就会忘记了其他庸庸碌碌的人。写的是贾探春。乙: 是用来形容女人的面容美丽洁白,肤质极好!腮如新鲜的荔枝,皮肤白滑、细腻,形容女子面容娇美,气色红润。出处:摘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写的是贾迎春。丙: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里的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意思是: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
3、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写的是贾宝玉。2.(2021辽宁鞍山市高三一模)阅读红楼梦第80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话说金桂(薛蟠妻)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庚辰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哧哧两声,(庚辰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笔。)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薛蟠妾)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我的批注: 甲 。)金桂道
4、:“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 乙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句有相同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如果你要选用下列名言在甲处为句做批注,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A各美其
5、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B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C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D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叶燮)(3)下面填入乙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A香的好与不好,自是另外一回事B兰花桂花之类,自是真正香的花C香的自然也好,只是非菱角可比D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答案】(1)B(2)A(3)D【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选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运用双关手法,中的“菱角香”表面是指菱角的香味,实则是
6、金桂挖苦香菱是妾,不能跟她相提并论。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比喻手法,“樊笼”比喻官场。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运用双关手法,前句表面是说豆子和豆秸本长自同一条根上,实则是说自己和曹丕是亲兄弟;后句表面是说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实则是说不该兄弟相残。C“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运用比拟手法,“待”“送”分别赋予“江月”和“长江”以人的动作行为。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对比手法,以战士们战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揭露了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A、C、D三项的修辞效果与原文选句都不同。原句和B项都是双关语,都有潜台词。故选B。(2)本题
7、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意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用名言给文句做批注既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也要理解文中句意的意思。原文中,香菱的话强调美在于心灵的发现,B、C、D项均符合,而A项强调各有其美,应包容互鉴。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选择要照顾三方面情况:一是前后话题要一致,此处香菱的话题是“兰花桂花”;二是后句宝蟾说“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所以待选句子要照应后文宝蟾的避讳之说;三是要符合特定场景下的人物身份,即。A“香的好与不好,自是另外一回事”的话题是“香的好与不好”,不符,且不能照应上文的兰花桂花。B“兰花桂花之类,自是真正香的花”话题不一致,谈的是香不是花,C“香的自
8、然也好,只是非菱角可比”说的是“香”,不能照应上文说的兰花桂花,且身份也不符合香菱是“妾”的身份。D“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合适,话题、照应、身份均符合。故选D。3.(江苏省宿迁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代以来,学术界三大显学分别是敦煌学、甲骨学及红学,但前两门仅是少数专家的“显学”,而红学,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谈及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毛泽东曾说:“读三遍不够,需要至少读五遍。”反复品读红楼梦,主要在于其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 ),如同艺术宝库,其中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_,_,_等内容( ),涉及了众多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
9、认识传统的最佳途径。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 )的,这不仅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甚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包罗万象 司空见惯 偶然B. 面面俱到 俯拾皆是 巧合C. 包罗万象 俯拾皆是 偶然D. 面面俱到 司空见惯 巧合(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使语意完整。(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答案】(1) C (2)示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 (3)改为:不仅王国维、胡适等学界
10、泰斗倾心研究,广大民众也十分关注。4.(江苏无锡市2021高一期末)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晕乎乎地走到宝玉的卧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鸳鸯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宝玉知道。B.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像个渔翁。C.宝钗用朱子理论指导理家,认为学问便是正事。小事用学问一提,小事就越发作高一层,真所谓“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D.王熙凤设计陷害尤二姐,首先是损害她的名声,唆使张华父子到贾府要人,然后故意向贾母禀报,让贾母不喜欢尤二姐。【答案
11、】A【分析】鸳鸯应为袭人。5.(2021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由于红楼梦本身巨大的艺术_,加上红楼梦及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团,红楼梦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是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从最早的脂批到清代的评点到现在的文本研究,其共同的地方就是研究红楼梦本身;而考证派和索隐派的共同点则是_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为后人留下的谜团,只是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由此来看,当考证派走向_,新索隐派的出现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红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多杰出学者不断涌现,如余
12、英时、潘重规、赵冈、梅节等红学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戴不凡先生提出了曹雪芹的著作权问题,欧阳健先生提出了程前脂后的观点,还出现了许多曹雪芹的遗物,如壁诗、箱子、画像、墓碑等_,对于真伪问题,学者们争论得不亦乐乎,最后不了了之。与盛况空前的文献研究相比,文本研究就显得冷清多了。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 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魄力 着力 穷途末路 不一而足B魄力 着重 穷形尽相 不计其数C魅力 着重 穷途末路 不一而足D魅力 着力 穷形尽相 不计其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越来
13、越多的国人研究红学,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B国内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争鸣的范围也越来越大C越来越多的国人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D不仅争鸣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内研究红学的人也越来越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进展很大,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B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文本研究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C文本研究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D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答案】(1)C(2)B(3)C【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14、。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语句中指红楼梦具有巨大的吸引人的力量,选用“魅力”;第二处,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着重:把重点放在某方面; 强调。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使用;第三处,穷途未路:形容无路可走。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语段中用于形容考证派的研究走到了尽头,选用“穷途末路”;第四处,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
15、形容极多。语境用于写出现的曹雪芹遗物种类繁多,选用“不一而足”。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第二段主要讲红学进入辉煌时期的情况。括号前先说“诸多杰出学者不断涌现”和括号后“如戴不凡脂后程前的观点”可知,应先说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再说争鸣的范围越来越大,排除D项。比较A、B、C三项可知,B项表述语意更简洁连贯,与括号前后内容衔接更紧密,排除A、C两项。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