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三含解析36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90118674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三含解析3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三含解析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三含解析3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4 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三)【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考点透视】(1)识记作家作品;(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4)熟练掌摆常见文言现象;(5)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句式;(6)翻译文中重点语句;(7)断句(划分句子节奏);(8)概括主要内容(或事件);(9)理解分析文章内容;(10)分析人物形象;(11)评价人物;(12)人物对比;(13)理解作者(或主人公)思想感情;(14)写法鉴赏,(15)观点表述。(16)阅读拓展例【八】(2020湖北十堰)阅读文言文,根据要

2、求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

3、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磋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臆!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C.樯倾楫摧(摧:倒下)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其中C项有误,“摧”是“折断”的意思。故选C。2.用现代

4、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的意思。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

5、骚人”的览物之情。D.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A项有误,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故“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的表述错误。故选A。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格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阅读链接)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答案】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

6、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一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后的精神。在链接材料里,范仲淹无论是贫困时还是发达后,都会先考虑帮助他人,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正展现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政治抱负。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一定帮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

7、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

8、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

9、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并忘了 ,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链接材料参考译文】范仲淹天性喜欢赠与,别人有急用,-定帮

10、助他,不考虑家里的用度是否足够。发达之后,家里还像贫困时一般,家里的人不知道富贵的快乐。例【九】(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百里奚举于市

11、愿为市鞍马C.必先苦其心志其喜洋洋者矣D.征于色天山共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项,意思相同。介词,均为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的意思;B项,前者,名词,市场的意思;后者动词,买的意思;C项,前者代词,他的意思;后者代词,那的意思;D项,不同,前者,名词,神色的意思;后者名词,颜色的意思。故选A。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一般以句

12、意和语法结构为基本依据。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题中句意为: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据此断句为: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其要注意句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的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用来

13、。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答案】“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先解释“生于忧患”的含义,再结合陈涉世家课文内容来说明陈胜、吴广起义是怎样体现“生于忧患”的,围绕陈胜等人戍边时期,按照秦朝的法律

14、都会被处死,在秦的残暴统治之下,在这样的忧患之中促使他们揭竿而起,向死而生,创立了张楚政权,点燃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

15、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例【十】(2020湖南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

16、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