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8994391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思想一、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方法,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以形助数”,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以数解形”。下面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以形助数所谓“以形助数”,是指老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仅靠数字讲解学生不太能理解,借助几何图形的特点,将所要讲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变为具体化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图形的办法清晰地展现问题。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是经过上坡路,然后是平地,最后是下坡路,汽车上坡速度是每小时20千

2、米,在平地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而下坡的速度则是每小时4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上坡花了6小时,平地花了2小时,下坡花了4小时。请问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长时间?在这道题中,既存在变量,又存在不变量。变量就是上坡路和下坡路随着汽车行驶的方向而发生改变,当汽车从乙地到甲地行驶时,原先的上坡路变成了下坡路,原先的斜坡路变成了上坡路。而不变量就是这两个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都是始终不变的。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来。先算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时间,即(404)20=8(小时),然后算出下坡所花费的时间,即(206)40=3(小时),而平地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汽车从乙地到甲地

3、所花费的时间是8+3+2=13(小时)。在这道题中,运用图像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运算都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二)以数解形虽然图形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讲,非常简单,如果仅仅是通过直接观察反而看不出规律,这时就可以运用“以数解形”的方式教学。比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时,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对概念性的东西已经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又不能真正把握清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四边形进行赋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比如给出三组数字:(1)6,5,3,7(2)7

4、,5,5,7(3)8,6,4,6在这三组数字中,让学生选择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即两组对边要平行且相等,通过比较分析p ,知道只有第二组数字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数”与“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习惯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题的习惯。小学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常常会忘了使用“数形结合”方法,有的还不会。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运用

5、数形结合方法的好习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实物,高年级的学生则学会简单的画图等,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数形结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发展已经迅速蔓延到教学领域,对于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老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移动图像,当碰到需要运用想象思维的时候,可以在多媒体中进行展示。三、结语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这两种不同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季利明 工作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马林小

6、学 数形结合学习心得低年段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很多。例如:在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通过课件演示28根小棒加72根小棒两次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既充分展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兴趣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利用7根小棒来完成的教学的。首先出示7根小棒,问能拼成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拼三角形的过程。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再如:教学连除应用题时,课一始,呈现了这样一道例题:“有30个桃子,有3

7、只猴子吃了2天,平均每天每只猴子吃了几个?”请学生尝试解决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出各种算式的意思。学生们经过思考交流,呈现了精彩的答案。3023,学生画了右图:平均分成2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3份。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3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2份。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6份,再表示出其中的1份。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思路的方法,是一种在画线段图基础上的演变和创造。因为正方形是二维的,通过在二维图中的表达,让学生很容易地表达出了小猴的只数、吃的天数与桃子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量关系、思考思路形象地外显了,非常直观,易于中下学生

8、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一、在理解算理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

9、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分数乘分数”教学片段课始创设情境:我们学校暑假期间粉刷了部分教室(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1/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在引出算式1/51/4后,教师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出1/51/4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交流

10、自己的想法,引领后进生。后进生受到启发后修改自己的图形,更好地理解1/51/4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全班点评,请一些画得好的同学去展示、交流。也请一些画得不对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数形结合”的过程,学生就会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如果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脑中就不会真正地建立起“数和形”的联系。(二)“有余数除法”教学片段课始创设情境:9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正方形的过程。生:94师:结合图我们能说出这题除法算式的商吗? 生:2,可是两个搭完以后还有1根小棒多出来。

11、师反馈板书:94=21,讲解算理。师:看着这个算式,教师指一个数,你能否在小棒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小棒? 通过搭建正方形,大家的脑像图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时教师作了引导,及时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沟通了图、横式和竖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有了表象能力的支撑,有了真正地体验,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二、在教学新知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新知时,不少教师都会发现很多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尤其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各种已知条件越来越复杂,更是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基于此,把从直观图形支持下得到的模型应用

12、到现实生活中,沟通图形、表格及具体数量之间的联系,强化对题意的理解。(一)“植树问题”教学片段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师:“ ”代表一段路,用“/”代表一棵树,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请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种的?师反馈,实物投影学生摆的情况。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应地把三种情况都贴于黑板:_两端都种_或_一端栽种 _两端都不种师生共同小结得出: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一端栽种:棵数=段数;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以上片段教师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融合,使

13、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二)连除应用题教学片段课一开始,教师呈现了这样一道例题:“有30个桃子,有3只猴子吃了2天,平均每天每只猴子吃了几个?”请学生尝试解决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出各种算式的意思。学生们经过思考交流,呈现了精彩的答案。3023,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2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3份。 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3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2份。 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6份,再表示出其中的1份。 以上片段,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思路的方法,是一种在画线段图基础上的演变和创造。因为正方形是

14、二维的,通过在二维图中的表达,让学生很容易地表达出了小猴的只数、吃的天数与桃子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量关系、思考思路形象地外显了,非常直观,易于中下学生理解。三、在数学练习题中挖掘数形结合思想。 运用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分析p 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意识。(一)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人民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底和高各为9分米的等腰三角形。现在有一块长72分米,宽18分米的白布,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有些学生列出了算式:7218(992),但有些学生根据题意

15、画出了示意图,列出729(189)2、7218(99)2和7292(189)等几种算式。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数形结合很好地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打开了学生的解题思路,由不会解答到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变聪明了。(二)百分数分数应用题练习参加乒乓球兴趣小组的共有80人,其中男生占60,后又有一批男生加入,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2/3。问后来又加入男生多少人?先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译成图形,再从图形的观察分析p 可译成:若把原来的总人数80人看作5份,则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因而推知现在的总人数为6份,加入的男生为65=1份,得加入的男生为805=16(人)。从这题不难看出:“数”、“形”互译的过程。既是解题过程,又是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运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由于抽象思维有形象思维作支持,从而使解法变得十分简明扼要而巧妙。优化“数形结合”灵动数学课堂(贵州省晴隆县花贡小学付作伦)【摘要】:p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数行结合”即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