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9943870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高一历史试题 第 13 页 共 7 页1.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立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 刀耕火种B. 铁犁牛耕C. 石器锄耕D. 千耦其耘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业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 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用地体系的实现。这说明了传统农业A. 耕作技术的进步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生产工具的改进D. 经营方式的变化3. 北宋时期,江浙和

2、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 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A. 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 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C. 官营手工业发达D. “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4. 东京梦华录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一现象表明A. 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B. 市有专门的贸易场所C. 唐代的草市又称“鬼市”D. 商业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5. 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通商抑末洪武年间11宣德至景泰年

3、间13嘉靖年间72隆庆至天启年间60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 对外贸易受到重视 D. 商业政策发生倾斜6. 1564 年,英国海盗霍金斯完成第二轮大西洋贩贸易,被英国女王加封为“骑士”;1579 年,另一位英国海盗德雷克完成环球航海,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头衔:1588 年,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霍金斯与德雷克共同获封勋爵。据可知,16 世纪英国海盗的崛起A. 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B.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 使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D. 得益于本国先进的政治制度7. 英国 1750 年至 1795 牟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出口机器、机器模型和设计,也禁止技术工

4、人外流。1825 年,英国废除禁止出口机器的法令,允许大部分机器设备和技术自由出口。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A. 议会改革促使立法权的扩大B. 技术革新提升机器制造能力C. 自由贸易政策推动机器出口D.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8.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等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第二次工业革命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金融中心的转移D. 中国市场的扩大9.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

5、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 法国 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主要说明A.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B. 英国保持世界贸易独尊的地位C. 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D. 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存在差异10. 19 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 生产实现了质的变化B. 开始使用机器进行生产C. 以洋纱为主要原料迅速发展D. 出现纺与织分离的趋势

6、11.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 到 1894 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 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B. 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 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2. 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新中国创造的首批汽车A.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D. 中国民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13. 1951 年 12 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

7、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鼓励农民互助合作。1952 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A.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 有利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展C. 解决了农民生产分散经营问题D. 为完成一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14. 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重(%)情况表,此表可以反映当时中国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8 年34.137.028.91959 年26.142.830.51960 年23.444.532.11961 年36.231.931

8、.91962 年39.431.329.31963 年40.333.026.7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性探索B. 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结束C. 合理的工业布局构想取得成效D.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得以延续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作出决定,粮统购价格从 1979 年夏粮上市的时候起提高20%,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 50%农机械、化肥等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在 1979 年和1980 年降低 10%到 15%.这一决定A.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16. 1992 年底,全国城

9、乡共有个体工商户 1517.万家,从业人员 2418.7 万人。1997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 2850 万户,从业人员 5441 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 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C. 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D.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17. 1931 年 8 月 28 日,废帝溥仪的侧妃文绣通过代理律师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调解离婚的请求。文绣虽然最终离婚成功,但她在整个过程中始终用“别居”、“脱离”这样的字眼来代替“离婚”。这反映了A. 文绣没能摆脱封建传统束缚B. 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曲折演进C. 先进习俗彻底取代落后习俗D. 自由平等的婚姻观念已普及18.

10、 新政期间,罗斯福政府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证人民群众能够自食其力,国家得以安定 富强,颁布了多部具有“产业促进法”性质的法规。罗斯福政府此举A. 解决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B. 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C. 消除了生产与销售的不平衡问题 D. 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19. 2020 年,新冠疫情笼罩下的许多行业停摆,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对此,许多国家推出了各种补贴:美国政府特批了纾困救济计划;日本为每位国民发放 10 万日元;英国政府推出了“薪酬计划”;加拿大各级政府向企业提供无息贷款;德国政府向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发放 500 亿欧元补助款。上述材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A. 加大了国民福利投

11、入B. 改善了广大人民生活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 缓和了国内各种矛盾20.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A.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B. 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21. 苏俄从 1919 年 2 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量分配粮食,6 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 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

12、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 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C. 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 农业集体化带来了粮食危机22.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 2 万名有大学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 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扭转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 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C. 促进农业的发展D.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 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A

13、. 维持成员国财政收支平衡B. 致力于全球发展援助C.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的贷款D.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24. 欧洲发展战略一书评述:欧洲共同体在世界资源争夺和经济发展速度决赛中,在方兴 未艾的新技术革命挑战中,及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日益提升它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反映出A. 西欧国家努力构建统一的欧洲B. 欧共体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 欧洲一体化进程速度加快D. 经济高速发展决定了欧共体的国际地位25. 1991 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21 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其结论的依据是A. 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各国矛盾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

14、成C. 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二、非选择题26. 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是店铺、酒店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 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材料二1895 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 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 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

15、;在现代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 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 1 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2016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1) 根据材料一,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汴城出现哪些新变化?(2) 依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及其时代特征。(3) 材料三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27.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