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912071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教案_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内容是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 还与学生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七章学生已学习 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 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 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化学通 性打下基础。二、教法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并引导学 生回顾已有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猜

2、测,进而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主完成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三)情感态度与价

3、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与溶液PH的测定方法。教学难点:PH 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五、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入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回归现实生活;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六、实验仪器及用品 :胶头滴管、试管架、点滴板、玻璃棒、玻璃片化学药品: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NaOH 溶液、纯碱溶液、蒸馏水、食盐水、 PH 试纸等。七、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 人们在购买苹果、柑橘、葡萄等水果时,常习惯地问“酸不酸” 。的确,许多

4、未成熟的水果是很酸的,这是因为它们含有许多有机酸,如苹果酸、 柠檬酸、 酒石酸等。 为什么这些物质都有酸味呢?在实验室里我们要用到一些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板书】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讲解: 由 5.3 我们得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那么中性和碱性溶液使它变什么色呢?现在就让我们用常见酸性和碱性溶液探究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的变色规律:学生探究:活动探究(一)与探究(二)【强调】 :同学们边实验边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并相互交流实验步骤: 1、请同学拿出一个点滴板,在上面分别滴加 3 滴盐酸、醋酸、稀硫酸、烧碱溶液、石灰水、纯碱溶液、食盐水

5、。2、 再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 2 滴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3、填表,找出规律。4、请同学拿出另一个点滴板,在上面分别滴加3 滴盐酸、醋酸、稀硫酸、烧碱溶液、石灰水、纯碱溶液、食盐水。5、 再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 2 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无色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6、填表,找出规律。盐酸醋酸稀硫酸烧碱溶液石灰水纯碱溶液、食盐水溶液的酸碱性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紫色后蕊试 液的颜色无色酚献试 液的颜色【结论】: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中性溶液能使使紫色石蕊 色;口诀:酸红碱蓝中不变2、酸性和中性溶液使无色酚吹 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

6、色酚吹变 色。 口诀:酸无碱红中不变设计意图:在设计探究实验中,我没有用试管做实验,而用点滴板实验,微 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节约药品。在药品的选择上,选择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为以后学习酸 的性质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实验的操作、观察都是学生在体会,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讲解】像石蕊试液这种能跟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和无色酚吹。【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水溶液有的呈现酸性、 有的呈现中性或碱性,例如 醋酸和稀盐酸,都呈现酸性,那么又如何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呢?【阅读课本

7、】生: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酸碱度来衡量,用溶液的PH表示。溶液的PH值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学生预习过课文,在书上能找到答案)【板书】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范围:0-1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都留给学生【过渡】:怎样用pH试纸测定PH值呢?2、测定PH值的方法讲解:用pH试纸测定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 璃棒或胶头滴管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 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 准比色卡对照,便可读出溶液的 pH。过渡:请同学们练习用 PH试纸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探究溶液酸碱性和 PH 的关

8、系【学生实验】:活动探究(三)实验步骤:1、请同学撕取三条PH试纸,每条撕成两段,即6小段分别放在一 个点滴板的六个凹陷处。2、分别向上面滴加一滴盐酸、稀硫酸、烧碱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 溶液、蒸储水。3、待大约3s后,读数填表,找出规律。盐酸稀硫酸烧碱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储水溶液的酸碱性PH值生:规律常温时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强调】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体中,以免污染试剂;不能将pH试纸先用水润湿,以免使待测液变稀,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pH试 纸润湿后,测量酸性溶液,会使测量值偏大,测量碱性溶液,会使测量值偏小 ); 读数只能为整数【练习】调节溶液pH的方法

9、3、 常温时:pH=7,呈中性pH7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冉稀都不可能PH7问题讨论:做完上述三个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思考1: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会有怎样的恶果?用水湿润 PH试纸,用有水的玻璃棒蘸取,用有水的胶头滴管滴加,这样测得的结果会怎样?思考2:酸性溶液稀释后PH值会怎样变化?碱性溶液稀释后 PH值会怎样变 化?思考3: PH试纸比酸碱指示剂优越在哪里?生:(学生讨论完问题后,各组派代表举手回答问题)过渡:物质的PH值在现实生活中有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常见物质的PH值和PH与生命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看就懂的简单问题教师坚决不讲。

10、 给学生渗 透了知识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课堂检测:这节课学的怎样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石蕊和酚酥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 了用PH试纸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的关系;了 解常见物质的PH值;知道PH值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过渡:大家自己把知识梳理下,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学生快速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 以口头阐述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同学教师再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所学新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 炼了学生的胆量。即使不准确,也能得到同学和教师的及时点拨。提问:学完本

11、节课,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你会吗? 生:会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八、板书设计8.1溶液的酸碱性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中性溶液能使使紫色石蕊不变色;口诀:酸红碱蓝中不变2、酸性和中性溶液使无色酚酥不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酥变红色。口诀:酸无碱红中不变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测定PH 值的方法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温时: pH=7, 呈中性pH7pH7,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冉稀都不可能 PH7(三) 、溶液的 pH 与生命活动教后记: 本节课教学中所授新知识难度不

12、大, 学生理解上无太多障碍, 由于设计了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较高, 课堂气氛活跃, 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教学, 课的引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引入, 激发学生探究溶液酸碱性的热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探究边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 pH 的测定方法和 pH 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也突破了 pH 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的难点。但也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参与探究实验比较费时,导致本节课训练少。2、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科学探究过程中真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尚不充分,存在较多的教师指导实验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