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8986211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一般特点教案模板十二篇1.3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3、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2、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二分二至的天文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一节课,我们听了教育局长到某校视察的“地球仪”的笑话,还记得吗?(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稳定,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4、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5、速度: (1)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分布规律: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均为15/小时。)(2)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阅读:P14图1.17“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这幅图是用来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图的设计很富立体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区别、大小等一目了然,阅读的难度不大。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位移)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线速度是指某一质点绕另一点转动或一物体绕某轴转动时,质点的速度或物体上各点的速度,以

3、区别于质点或物体在转动中以角度计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也用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方式表示,角速度就是地球转动半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角度;线速度是任一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进行圆周运动所走过的距离。 先从角速度入手,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无关,因此,很容易得出地球表面上除南北极点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结论。地球自转一周为360o,一般取24小时自转360o的数值,所以地球表面上各点(极点除外)自转角速度都是15o小时、15分或每4分钟1o。从图中阅读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要难于角速度,从图中看出,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成正比例。地球上每一质点都以恒星日

4、为周期做圆周运动,其转动半径的长短因纬度高低而不同,其圆周长等于当地的纬线圈长,而纬线圈长度随纬度增高而缩短,因此,地球表面各质点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轨道:(1)概念:地球公转的线路。(2)形状:椭圆。(3)特征: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阅读:P15图1.17“地球公转的轨道”。 这幅图是地球公转的俯视图,太阳的位置稍偏于中心,真实地反映了太阳在太阳系的位置。图的外圈是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在轨道上用蓝色箭头表示了地球公转的方向。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因此,地球公转的角速

5、度和线速度就有了差别(如表1.2所示)。地球的公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在太阳上看,地球中心从天空中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一周,然后又回到了此点;如果从地球上看,则是太阳中心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某一恒星)出发,运行周天,然后又回到了同一点(同一恒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是,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

6、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4、周期:1恒星年 (1)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2)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1)角速度:平均1/日,1月初近日点61/日(快),7月初远日点57/日(慢)。(2)线速度:平均30km/秒,1月初近日点30.3km/秒(快),7月初

7、远日点29.3km/秒(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读图:P17图1.22“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读图时,一定要讲清楚图中各线、面、角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图中读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图中有两个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是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从地球上看,好像太阳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黄道所在平面就是黄道面。实际上黄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赤道面与地轴(线)成90角,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26夹

8、角,这就是黄赤交角。黄道面又与地轴(线)之间构成6634的角,说明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其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保持不变,这两个始终保持不变,意味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平行移动的,因此,太阳光只能直射在地球上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方,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周期性变动,就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所以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叠加在一起的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的始终不变是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也决定了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关系,即两者是一种叠加运动。上图是下图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不变的特写图,表示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位置,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都是始终不变的。 1

9、、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的夹角。2、黄赤交角大小:23263、黄赤交角影响 读图:P18图1.2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前提: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2)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3)移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地轴与黄道面的倾斜角度是6634。(布置作业) 讨论:地球自转速度的快慢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10、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显示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 【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媒体】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你们喜欢大师兄、二师兄、沙师弟中的那一个呢?(同学回答)同学们都偏好大师兄。为什么呢?(同学自由发挥)可是老师最喜欢的是大师兄的筋斗云,他一个筋斗云就能走十万八千里。其实啊我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我们就不用羡慕大师兄的筋斗云了。毛泽东曾说了这么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说我们

11、坐着都能行八万里,那么我们就不必去羡慕悟空的筋斗云的,他还得翻一个筋斗云才能走十万八千里,我们不用动就能走八万里。好了,现在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我们坐着就能走八万里么?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着,所以我们只用坐着就能走八万里。那什么是自转呢?自转就是地球地球以地轴为中心并围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转动的自然现象。下面老师就来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在老师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地球是围绕什么转动的,以及地球转动的方向和周期。(带着同学们一同演示和观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1、概念:2、旋转轴:3、方向:4、周期:(承转)经过演示

12、,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绕着什么自转了吗?(板书:地轴)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哪个方向到哪个方向呢?一般的如果没有告诉同学们方向的话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是自西向东(板书:自西向东)。我们再思考一下:从赤道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哪个方向到哪个方向运动?(自西向东)要是从北极点上空和南极点上空观察地球的运动,你会得出什么规律特点?我们先来看北半球,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带着同学们演示,把北极对向学生,让学生观察北极地区地球的运动方向,并在黑板上画出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接着让同学们思考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呢

13、?(顺时针)(总结)(北逆南顺,我们学了知识当然要巩固了,我想请同学们上到黑板上用箭头来表示出以北极点和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的方向。)知道了地球是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且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同学么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吗?(24小时,也就是一天)你们是如何观察的出的呢?(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阳光照射下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用手电筒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同学们观察产生的现象)是不是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天是白天呢?原因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阳光照在地球上就只照亮了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叫

14、昼半球,没被照亮的一半叫夜半球。在静止的状态下就形成了昼夜现象(在平面图上把太阳光、以及把昼夜表示出来)地球在自转一周时,每个地点都经历了一个白天喝一个黑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长呢?(24小时,一天)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的时间大约也就是24小时或者一天,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大约也就是一天。那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度?(360度)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小时地球自转转过的度数是多少度。(15度1小时)这个知识咱们可以稍微记一下。 (承转)我们刚刚已经学习了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基本特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地球的自转,也就是自西

15、向东不停的旋转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刚才我们已经在地球静止不动时看到了昼夜现象(演示昼夜现象),同学们在观察昼夜现象时,有没有看到白天与黑夜过渡这条线,有黑夜过渡到白天的线称为晨线,而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这条线被称为昏线,晨线和昏线共同围成的圈叫做晨昏圈。由于地球是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的,所以白天和黑夜就不停的自西向东交替,昼夜更替就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地区永远是白昼或者一个地区永远是黑夜会怎样?(同学们回答)最终太阳照射的地方就很热,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很冷,全球的气候就不适合我们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能很好的居住在地球上呢?那是因为地球在不断的自西向东运动着,白天和

16、黑夜就不停的交替着,最终地球的冷热程度便适宜我们生存。我们是不是还得感谢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运动呢?(板书:5、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承转)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就是昼夜交替,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探讨另一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地方的时钟)同学们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时钟的时刻都不一样呢?是有些走慢了?还是有些时钟停掉了?(让同学们讨论)(总结)这些时钟可以肯定全都是正常运作的好钟,而导致时钟上面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时差”,这就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二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位同学能够根据我们之前讲的知识来谈谈时差是如何产生的?(总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