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76143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物理考点专题练习:专题2声现象(含答案及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专题二声现象1. (2013中卯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 .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1.B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选项正确.声音传播需要时间.选项错误.敲鼓时,鼓发声,鼓面一定在振动.选项错误.2. (2013明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D.解析: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3. (2013?庆阳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B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4. (2013?!西)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4.B .解析:声音

3、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A选项说法正确;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项说法不正确;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C选项说法正确;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 不同,D选项说法正确.5. (2013?泰安)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解析:“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6. (2013幽州)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

4、音调不同B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6.C.解析:甲、乙的波形特点是:(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7. (2013以津)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A.音调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7.A.解析: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 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8. (2013醴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

5、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9. C.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 ABD错误,C正确.10. (2013?胡北)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9.C解析:不同的人在说话或唱歌时,由于声带结构的差异,发声的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 但音色

6、不会完全相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11. (2013?安徽)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欢迎下载开的越远接抽机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听到罩 内的音乐声减小10.D.解析: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

7、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2. (2013?乐山)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11.B .解析: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B符合题意;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 ,D不符合题意.13. (2013展帛阳)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

8、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12.D .解: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14. (2013惴州) 声首是一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

9、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13. A .解析: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 B错误;“禁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C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D错误.14. (2013?鄂州)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

10、似喇叭, 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 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 145dB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4.A解析:“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声波 的响度是145dB, B选项说法正确,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 增大响度,C选项说法正确,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选项说法正确.15. (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

11、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16.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解析:喉头振动,水花溅起这些发声体体现的共同特征是振动,即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有些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小,不容易观察,可以采用转化法,如在敲击的桌上了放一杯水、撒部分细沙等轻小物体,通过水面的波动,小物体的跳动反映出发声的桌面在振动。17. (

12、2013?广州)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 (m?s 介质v/ (m?s 水(5C)1450冰3230水(15C)1470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C)1480软木500海水(25 C)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 ? (2)设海水温度为25 C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16. (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C、15C、20c的水中的

13、速度不同;(2) 1531m; (3)0m/s解析:(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5C、15C、20c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 25 c的海水中的速度 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1s,海水深度为 h=s=vt=1531m/s x 1s=1531m.2(3)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17. (2011.河北)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

14、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一一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伯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体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一一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医学诊断等。(1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O(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起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17. (1)高于20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 3000解析: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即高于 20000Hz;超声波洗涤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超声波是声波,而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故不能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上两座山之间的距离; 利用超声的回声测海底距离时,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波的总时4s -间是4s,故超严波到达海底所用的时间为t=2s,因此海洋的深度为 s = vt=1500m/sx 2s=30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