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975464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导学导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 .乐音与噪音的主要区别是:乐音是发声体做 ,噪声的声源做的是 。 思路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乐音, 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是噪音。答案: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无规则的振动2 .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指()A.只有使人难受的声音B.只有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C歌唱家唱出的美妙歌声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 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思路解析: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从物理学角度说,只要是由不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 音就是噪声;从环保学的角度说,只要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

2、活、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正确选项是D。答案:D3.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是在 处减少了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设 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 减少噪声;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 减少噪音。 思路解析: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答案:声源传播过程中耳朵处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控制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

3、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思路解析:由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声源(包括噪声源)不可能都关闭,部分工程只有大型机械才能完成, 选项A和D是错误的。所有的声源不可能都放在真空中隔离,因为目前 人类无法做到,所以 B也是不可行的。噪声是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因此选项 C可行。答案:C2 .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居民居住环境白天不能超过()A 50 dB B .70 dB C .90 dB D . 100 dB思路解析:噪声的等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应了解。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4、,声音不能超过50 dB。因此,白天人们要想正常工作和学习,居住环境的噪声不能超过70 dB。答案:B3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 .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 .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思路解析:A是控制工作时间,可看成在声源处减弱;B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是限制汽车鸣笛的地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答案:B4 .(2010青海涅中实验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声源A声波的产生条件,人壬、介质乐音B.声的种类一噪首在声源处减弱C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传播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音调D.乐音的特性音色、

5、频率思路解析:乐音的特性:音调、音色、响度。频率是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不属于声音的特性。答案:D5.你的周围有哪些噪声 ?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控制噪声 ?思路解析: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控制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处三方面入手。答案:家庭周围常见的噪声有:公路上的汽车声,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建筑工地的机器声,等等。控制这些噪声的措施通常有:给汽车安装消声器,禁止汽车鸣笛,在道路两旁建造隔音板,与邻居协商将电视机音量调小,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等等。快乐时光及格一天,物理老师拿着试卷进了我们班。课上,他对我们说:”这次考试

6、,我们班只有李鹏同学及格了,那么,下面请他介绍一下做题经验。李鹏,你说一下吧。”李鹏挠着头,慢腾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蒙的”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 .(2010山西模拟)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思路解析:A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是检测某路段噪声的等级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能否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不能减弱噪声。D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2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清

7、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婚庆时的爆竹声;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 B .C.D.思路解析:剧场中演奏声,公园里鸟叫声是人们正常娱乐、休闲时所需要的声音,不属于噪声。答案:C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思路解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噪声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之所以是噪声,是因为物体的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所以B是错误的。大量事实可以证明,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以传播,所以C是正确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8、在人耳处减弱,因此 D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B4 .当你在复习功课时,邻居却在唱卡拉OK,使你无法学习。为减少噪声影响,下列措施中肯定无效的是()A将门窗关紧B.把门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C用棉花塞住耳朵D.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思路解析:将门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噪声更容易传播过来,这种措施肯定无效。D选项体现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相互交流,彼此理解的做法,是一种可取的措施。答案:B5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

9、,噪声传播速度变慢思路解析:降雪后,噪声依然存在,街道显得格外寂静,是因为雪蓬松而多孔,因此对噪声 有吸收作用。答案:B6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0 dB的环境对人体健康最有益,是非常理想的环境B.城市绿化对减弱噪声有一定作用C拖拉机产生的噪声比小轿车要大得多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思路解析:本题易错之处,认为声强的分贝数越小越好,因此误认为0 dB的环境最理想,没有把噪声等级和人们的活动内容联系起来。其实人生活的环境需要声音,人们已经习惯有声的世界,有时太安静的环境也会使人心,情烦躁,影响正常的身心健康。3040 dB的环境是人们生活较理想的安静环境。答案:A7 .

10、(2010广东模拟)汽车的废气离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如果让它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因此需要安装消音器,图141是汽车消音器的剖面图,它里面排列着许多网 眼的金属隔音盘。当废气从排气总管进入消声器,经过隔音盘从排气管排出后,废气产生的声 音 就 很 小 了。 其 消 音 的 原 理 是排气总管中音器物音盘排气管L/图 1-4-1Dr?一沙废气思路解析:当汽车废气从排气总管进入消音器时,噪音经过有许多网眼的几个隔音盘多次反射和吸收后,从排气管排出时产生的声音就很小了。答案:隔音盘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声音8 .资料表明,非洲北部农村 70岁老人的听力与美国城市 20岁青年的一样好,这个现

11、象说 明了什么?思路解析:噪声对人耳的听力有很大的损害。如果人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里,不但听力下降,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答案:美国是个科技、工业各方面都很发达的国家,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听力会受到损害。在非洲北部农村,噪声污染要比美国轻得多,所以会出现题目中所说的现象。9 .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 10 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 6 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思路解析: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轻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听力等,重则会使人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响度过大的噪声会使人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另外,噪声对动植物的生长也极为不利。答案:题目中所说的情形属于突然暴露在高达150 dB以上的无法忍受的强噪声环境中,出现了被噪声击毙的严重后果,说明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另外,噪声对动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破坏性的致命的危害。控制噪声十分有必要,人人都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