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9749158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旅游业调查报告青海旅游业发展状况调查1.调查概况1.1调查背景青海自西部大开发以来不断得到发展,青海的旅游业也在发展中继续发展,每年都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青海观光旅游,为青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随着青海经济的腾飞,也为青海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这次调查。1.2 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使青海旅游业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更好的了解青海旅游业的现状,可以发现青海旅游业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通过实地观光更加深入的了解青海的旅游资源,同时大力提倡保护环境,将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青海的大

2、发展大繁荣增添一笔绚丽的色彩。1.3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5日2月5日1.4 调查地点清真大寺塔尔寺1.5 调查方法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观光感受,数据统计。2. 调查内容2.1青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那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到惊讶;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 高原上的平川。再往南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

3、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地形的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912

4、东经892410304,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

5、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1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

6、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地处青躲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伏上风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着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分牢牢捉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

7、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进步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进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进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

8、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2002年轻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职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职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进。4.旅游业引进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20092012年青海旅游业发展状况年份全年旅游人数单位:(万人

9、次)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2009 1108.6 60.15 2010 1226.2 71.02 2011 1412.37 96.32012 1581.48 123.75(以上数据来自青海统计公报)旅游业不仅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经济产业,而且也是扩大知名度、提高开放度的形象产业,是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现代化的兴地富民产业,是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提高国民素质的文化产业。青海发展旅游业具有比其它传统产业更多的比较优势,突出的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带动优势和多种有利条件形成的组合优势等。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把青海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独具的重要旅游基地,是推动青海国民经济起

10、飞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是符合青海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2存在的问题一)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旅游发展瓶颈青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还将迎来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期,进一步缩短青海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但是,交通仍然是制约青海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直接服务旅游的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青海到各省会的国内航线还有空缺,全省还没有国际航线,入境旅游包机不能实现常态化运营。每年入省旅游的交通饱和量是700万人次,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景区与旅游集散中心之间缺乏快速交通连接,景区内部交通发展滞后,断头路较多,通达性和舒适性没有完全解

11、决。缺乏加油站、餐馆、汽车旅馆、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游客赴景区旅游比较困难。各景区与旅游集散中心之间的交通连接呈放射状分布,环绕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环线没有形成。自驾车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二)高海拔制约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 海拔较高,冬季漫长缺氧,使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视为畏途,担心高原反应身体不适,制约了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冬季旅游的发展,影响旅游招商的成功和景区、饭店的投入。 (三)核心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严重滞后青海旅游的核心产品和目的地建设严重滞后,还未形成象九寨沟、张家界那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全省旅游发展有很大带动

12、能力的的大型旅游区和目的地。全省还没有一个5A级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也仅有13个。旅游产品结构层次低,基本属于单纯的观光旅游,缺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青海湖景区、塔尔寺等相对成熟的景区也仅需半天时间就游览结束,产品精细化程度较低,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旅游产品缺乏较强的市场带动力和号召力。全省缺乏功能完善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不能有效地吸引游客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制约了青海旅游的效益提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由于处于过境地(或顺访地旅游)地位,旅行社串线路时还有“快餐化”趋势。旅游产业链条短,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游客用于旅游购物消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旅游发展的大市场尚未

13、真正形成青海省游客市场以到西藏的过境游客、以周边短程市场为主,入境游客、休闲度假游客等高端客户群较少,支撑青海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大市场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具体主要表现在:国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2009年入境游客仅占游客总数的0.3%,旅游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周边省份游客多,远程游客少,2008年甘肃、四川和陕西占到入省游客数的30.7%,旅游吸引力的辐射范围有限,东部发达地区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观光游客多,休闲度假游客少,游客的消费能力有限;过境游客多,过夜游客少,游客在青海的停留时间有限。(五)各类旅游人才极度缺乏青海省发展旅游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成为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全方位地缺乏旅游人

14、才,表现为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酒店服务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五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制约了青海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特种旅游等特色旅游是青海旅游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新兴人才更为短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也比较短缺,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是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各地各景区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也相对较差,旅游人才流失严重。 (六)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近年来青海的旅游业虽然增长迅速,但发展过程中重速度规模、轻质量效益,重硬件景区建设、轻软件配

15、套服务,重战略宣传、轻转化落实,旅游业的综合效益不高,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业还停留在粗放增长的阶段,旅游企业弱小、效益比较低。“十二五”期间青海在扩大旅游经济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旅游业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七)旅游大产业发展机制没有理顺青海省旅游大产业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统筹全省旅游发展的手段不足,整合全省旅游资源的力度不够。在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高端旅游产品,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共同开发市场,挖掘地方特色品牌共同打造旅游形象,建立统一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旅游投诉受理机制、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推动政府高层沟通合作等方面都还需要大力推进。在全省范围内还不能完全实现无障碍旅游,不能实现区域资源、市场和信息共享,旅游线路、门票收费、导游服务、车辆通行等在区域外还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十二五”期间青海应该建立包括省委书记和各地区主要领导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切实构建旅游大产业发展机制。2.3 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青海“四个发展”的总体要求,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