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xum****80 文档编号:189673330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2021.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希腊神庙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界最大的流派是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他们最大的成就在对于移情作用的研究和讨论。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

2、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文艺作品。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利普斯反对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这种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下垂,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腾,出力抵抗。利普斯把这种印象叫作“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

3、,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利普斯的这种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唯心色彩较浓。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在他的名著动物的游戏里举过看跑马的例子:一个人在看跑马,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但不肯放弃座位,而且有许多理由使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去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纯粹的审美的观赏了。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摹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摹仿。如果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

4、少年因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摹仿维特自杀,那就要破坏美感了。正如中国过去传说有人看演曹操老奸巨猾的戏,就义愤填膺,提刀上台要把那位演曹操的角色杀掉,也不能引起美感一样。我还记得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攻击的靶子之一就是我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现在趁这次重新谈美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自我分析和检讨。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我还想到在一八五九年左右移情派祖师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刚出版不久,马克思就在百忙中把它读完而且做了笔记,足见马克思并没有把它一笔抹煞,最好进一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再下结论。我凭对个人经验的分析,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在

5、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例如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而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轲提心吊胆,接着到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文字,大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

6、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庄子

7、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肖尔父子在移情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B. 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C. 动物的游戏里看跑马的事例印证了谷鲁斯主张的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的观点。

8、D. 依照谷鲁斯的观点,西欧少年摹仿维特之举、中国观众的不冷静行为都是毫无审美的表现。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光潜在读荆轲刺秦时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B.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利普斯的观点比谷鲁斯移情源于人的“内摹仿”的观点更可信。C. 西方对移情现象有了较早的理论概括,庄子“鱼之乐”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D. 李白在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中把物写成人,物我交融,山可以看人而不厌。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移情作用”的一项是( )A. 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

9、西,却遭遇到摧残和毁弃,这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B.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土,钟扬献身种子事业、不懈探索,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感佩和敬仰。C. 红楼梦中,林黛玉吟道:“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D. 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4. 材料一中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请简要分析其说理思路。5.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石涛之语的理解。【答案】1. B 2. D 3. C 4. 首先明确自己的

10、观点,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模仿是事实俱在的;然后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倡导继续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的读书体验来说明内摹仿的存在。 5. 石涛之语体现出审美移情中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与“山川”融合为一,让“山川”也有了情感;作者处在“山川”和“我”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最佳创作状态。【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B.“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错误,因果关系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

11、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可判断,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类似联想”这一思维活动,而不是因为“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的理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可知,作者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因而作者不是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是一个分享者。B.“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错误,根据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

12、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判断,“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这只是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一“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只是客观介绍了两人观点的区别。C.“理论分析”错,根据材料二作者引用庄子“鱼之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的观点,并没有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13、”可知,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A.“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只是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而不满足“移情”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的条件。B.“袁隆平”的事迹只是给人的内心产生感佩和敬仰,而不是人的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C.黛玉感动于花鸟难以留住,想着自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自己的感情的“外射”,使花鸟有情,与自己相伴相飞

14、,符合“移情作用”的条件。D.林觉民写与妻书只是表达情感伤悲,没有把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应该是在材料一的第六段。针对质疑,作者表明“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也应该“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论证“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即内

15、模仿的存在。论证严谨,说理充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山川脱胎于予”,体现了本文“移情作用”的特点,体现了“我”的情感对“山川”的外化作用;“予脱胎于山川”,体现了“山川”对“我”的影响,让“我”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这两句共同体现了材料二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与材料二“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相契合,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与“山川”融合为一,让山川含情“脱胎于予”。这几句描述了石涛在自己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正体现了他在创作时的投入,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最佳状态,这正是“移情作用”最典型事例。(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翱翔的白羊肚巾高火花如果可以,我想把这次的旅行称作翱翔。当洁白的箭一样的火车开过来,我的心中蓦然升起一股豪壮感,和着几丝白发舞蹈。我的主人此刻开心得像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还有能力跳起来,我想她会欢呼蹦跳的。要知道,我原先可是在千米的高原上待了二十年之久呢。但还有比我待得更久的一个人,现在已是驼背弯腰、步履艰难的黑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