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8641142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对茶的感悟和认识 历史长河悠久留传,茶从出生至今,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原始的绿茶到现在的奶茶,从国内引向国外。茶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分享。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多达10余种,泡茶时多数可溶解在水中,能被充分利用。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具备多种功能的药效成分,诸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这些都是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经常

2、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饮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脂多糖、硒和锌等。茶还具有杀菌作用并且能够消除口臭。 茶的种类多种多样,绿茶、乌龙茶、铁观音、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紧压茶、并非茶、功夫茶、红茶。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茶叶的好坏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标准。另外在平时,我们要学会科学贮茶,忌茶叶含水量较多,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防止茶叶挤压。家庭常用的贮茶方

3、法有坛藏法、罐藏法、袋藏法、冷藏法。 茶道是茶叶品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核心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古诗词中茶咏是一大题,陆游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4、分茶”。有“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老杜有“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朱敦儒有“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有“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弃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茶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令人享受的方式,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

5、意境;平凡中显示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因此,研习茶艺,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总之,无论做茶也好,品茶也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多的结果,就在于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达到善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社会的目的,从而提升茶文化的境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更加祥和富裕的社会环境,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光大。 时间如流水过去,只有茶浓淡依旧,随便推开窗,窗外是和风温煦的静静秋日,蓝天白云下树叶沙沙作响,身边茶香袅袅。人生的从容舒怡就如这闲适的热茶,珍重才是幸福。人生的闲暇,才是喝茶,品茶的时候。浮云人生,炎凉世态,最宜于在人过中年的匆忙之后品尝。三餐的五谷,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浓淡,浓有浓香,淡有淡香。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水岁月,就在茶中。 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