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2

上传人:Q****0 文档编号:188544007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20分)。答:(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

2、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2)皮亚杰认知

3、发展理论教育意义: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

4、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

5、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二、试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20分)。答:(1)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1)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新的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和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联系。3)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某种合理的逻辑为基础的联系。(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6、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有益于学习的材料本身是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里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2)从主观条件看,学习者要有从事有意义,学习的欲望,就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倾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意义。三、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含义(20分)。答:(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7、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

8、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四、请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0分)。答:影响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社会风气。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当认知

9、不平衡或不协调时,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道德认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有效的说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做好说服工作。

10、 树立良好的榜样。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五、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教育含义(20分)。网考、在线考试客服:aopenxu0306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

11、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到最后你就能够得到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你之前所期待的。此外,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即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受到别人下意识不同程度的的影响。所以,只要充满自信地期待着某个结果,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最后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会受到阻力,那么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所以说,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事情最后总会朝着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发展。每个人都有潜力,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来的。通过别人的赞扬与欣赏,能够让我们慢慢

12、地建立对我们自己的信心,让我们相信,我们在某件事情上面是可以做得很好,最后能够得到好的结果的。当信心越来越大,底气也就越来越足,我们的潜力也就能够被激发出来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那么大,可见其教育意义也是很深远的。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比较小,心理也比较幼稚,所以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对他之后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此外,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说,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能够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则很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一些优秀的老师会运用这个效应来鼓励帮助后进学生。而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