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2974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确保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布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差异等指标。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指标体系G649. 20:A:1673-1298( 2009) 06-0069-05背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入学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确保入学机会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修养有较大影响,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工具之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

2、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域差异、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民族学生身份造假等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入学机会公平是指入学机会不因为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的其他条件而存在差异。通俗地说,就是指入学机会与个人及其家庭背景无关。入学机会均等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层含义,横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相同的学生享有相同的入学机会;纵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不同的学生享有不同的入学机会。横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平等原则,纵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能力原则。现实生活中除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背景和出生地等诸多因素会对入学机会产生影

3、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与其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和出生地等背景无关,而只与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有关。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是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是了解其分布状况。为了描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基本状况,也为政府监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有必要对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指标进行系统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既涉及数量、也涉及质量;既有总量特征,也有按照地域、阶层、性别和民族等维度分类的结构特征。因此,不可能通过单一指标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状况进行全面描述,而应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

4、指标体系。总量指标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量指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除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反映各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这两个指标。讨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先应从毛入学率人手。毛入学率是与净入学率相对应的指标。净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法定学龄(由国家教育系统确定)人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生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与净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分子中是否包括非学龄在校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一国或一地区高等教育阶段

5、的在校生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数之比。世界上多数国家把高等教育的法定学龄确定为18-22岁,所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分母一般为18-22岁人口数。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出现,各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早已突破了18-22岁的年龄限制。我国政府在2001年取消了接收高等教育的年龄限制,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法定学龄已经改变。尽管如此,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中仍把18-22岁作为法定学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分子是指高等教育注册人口数。高等教育注册人口中不仅包含在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而且还包括自考等各种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学生。学生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不局限于18-22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公式中分

6、子和分母中的人口年龄段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有更大的差异。这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区别于其他阶段毛入学率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国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由13部分构成。即研究生在校生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十函授生0. 2+夜大生0.5+成人脱产班学生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毕业生5XO. 3+电大注册视听生注册学生数0.3+学历文凭考试在校生十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十网络学院本专科在校生0. 5+电大开放式本科教育在校生XO. 5+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在学人数十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学人数0.3。(该计算公式来源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按照这个公式计算,2008年全

7、国高等教育各类在学人数超过290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 3%。有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并不等于也有了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由于高等教育人口在各地之间流动,在计算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时,人口流动因素可以忽略。但在计算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学生流动问题就必须加以考虑。本地学生到外地接受高等教育,在毛入学率计算中应作为流入地还是流出地的在校生数,需要认真考虑。目前我国并无统一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公式,所以一些省市所公布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含义不尽相同,也不能准确反映当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量状况。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反映各地居民实际所能获得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所

8、以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分子应为本地生源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本地生源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既包括省内地方院校的本省生源和本省中央部属院校中的本省生源,也包括在省外高校就读的本省生源1。上海市教委和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04年上海和北京的毛入学率分别为55%和53%。有媒体据此认为上海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全国第一。事实上,两地所采用的计算口径有很大差异。上海市是按照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公式来计算上海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其分子中不仅包含了本地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而且还包含了在沪学习的外省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而北京市是采用本地生源计算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如果采用相同口径计算,处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位的

9、是北京。当前,很多省市都在发布本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而且还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本地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公式和口径,使得各地计算和发布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含义不尽相同,缺乏可比性。由此可见,统一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方法十分有必要。当然,在计算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不能简单照搬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方法,而应把本地生源在校学生数作为分子。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当地生源所拥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描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情况。按照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分别计算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以上各个

10、维度的分布状况。将以上各种毛入学率进行比较就可以描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结构性差异。但通过这种方式描述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区域、城乡等方面的差异只是实际数量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实差异与理论差异之间的差距,因此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需要既能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实然状况,又能反映其应然状况的指标。通过这样一些既能反映实然状况又能反映应然状况的指标,就可以度量现实状况和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指明方向。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一思路,分别探讨衡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区域、城乡、阶层、性别和民族等方面差异的指标。区域和城乡差异指标从区域角度看,结构性

11、指标既有地区差异指标,也有城乡差异指标。我们分别加以讨论。在目前管理体制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主要指省际差异。当前,社会上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差异关注较多,特别是对部属普通高校入学机会的省际差异尤为关注。尽管部属普通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数量不多,但由于这些高校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师资质量较好,办学经费相对充分,属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影响大,因而备受瞩目。从指标构造角度看,度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差异与度量部属普通高校入学机会的省际差异并无太大差异,只需将相应指标进行替换即可。为了准确描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分布状况,我们构造了一个衡量各省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指数,该指数由各省市高

12、考录取率除以各省市18-22岁户籍人口数占全国18-22岁人口总数的比例计算所得。这里之所以采用高考录取率而没有采用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高考录取率的数据可获得性强;二是社会对通过高考筛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关注要胜于不通过高考筛选的入学机会的关注。指数临界值为1。指数值大于1,说明该省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方面占优;小于1,说明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处于劣势;接近1说明该省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相对公平。该指数的分子即各省市的高考录取率表示各省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机会的实际比例,通过各省市高等教育的实际录取人数与各省高等教育报名人数之比来计

13、算,分母为各省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理论比例,用各省市18-22岁户籍人口数占全国18-22岁人口总数的比例来表示。根据2006年中央部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数据,通过该指数测算2006年各省中央部属普通高校入学机会省际分布状况为,在全国31个省市中未包括台湾省和位于上4分位数以上的8个省分别为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天津、上海、北京、新疆。位于下4分位数以下的8个省分别为河南、广东、山东、河北、四川、安徽、湖南、广西。西藏和河南是部属高校入学机会相对公平程度最为有利和最为不利的2个省份2。以上是针对中央部属普通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异进行的描述。只要把上述指数中各省市中央部属院校改为所有高等

14、院校,就可以描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省际差异状况。同样,为了更好地说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状况,我们构造了一个反映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的指数,该指数的含义为城市高中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对农村高中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相对大小。该指数值的分子为城市高考录取率与城市18-22岁人口数占全国18-22岁人口总数的比例,分母为农村高考录取率与农村18-22岁人口数占全国18-22岁人口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临界值为l,表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不存在城乡差异。指数值大于1表示城市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于农村,小于1表示城市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小于农村。通过该指标根据1996-2005年城乡高考入学率

15、和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计算显示:1996-2005年间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指数从3.19降至1.44,即10年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缩小了1. 75倍3。阶层、性别和民族差异指标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有很大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群体的分化速度加快,根据学者研究,目前我国已分化出10大社会阶层4。在衡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中,所采用指标主要是辈出率5。辈出率不仅可以用来反映一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而且也可以反映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阶层差异。辈出率的分子为高等教育(重点大学)中阶层A子女的构成比,分母为阶层构造中阶层A的构成比。根据国内学者在陕、闽、浙、

16、沪等省市部分高校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10大社会阶层辈出率依次为私营企业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办事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商业服务员工和城乡无业失业人员。研究还显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辈出率为2. 78-6. 27,约为平均数的3-6倍;而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的辈出率明显低于16。避免性别和种族歧视一直是公平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建国后,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妇女地位,不遗余力地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为了准确了解我国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口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状况,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指数可以通过男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指数和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