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务观读音考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0821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务观读音考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陆务观读音考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陆务观读音考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陆务观读音考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务观读音考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务观读音考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陆务观”读音考辨 韩立平陆游名和字的渊源,一种说法是出自北宋词人秦观。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陆游降生之时,母亲曾梦见秦观,故以秦观之名为陆游之字,复以其字为陆游之名。另一种说法是本自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外游者足取于物,内观者足取于身。”两种说法中,当以后者更为可信。表面看秦观与陆游的名字只是对换了位置,但秦观名字却并非源自列子。秦观本字太虚,后改字少游。秦观父亲因倾慕一同师事胡瑗的王观,遂给儿子取名为观(见秦瀛淮海先生年谱)。太虚为字,显示秦观早年“强志盛气”“好大见奇”的个性,后来秦观因仰慕汉朝马少游,遂改字为少游(见陈师道秦少游字序)。列子“务外游”之“游”,按理似应写作

2、“遊”,边旁从“辵”,义为遊览、观览(陆地上的),区别于浮水的“游”。陆游的兄弟陆淞、陆濬、陆涭,皆以水旁字取名。但唐宋时期“游”“遊”不分,今存四部丛刊影宋本列子、明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解等,诸本皆作“游”(参杨伯峻列子集释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不仅如此,先秦典籍中“遊”“游”已可互通,凡行走之“遊”都可写作“游”,例如墨子用“游”处十二次,都是有关行走、交往的意思;用“遊”处仅一次,一本也作“游”(参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陆务观”之“观”字,我们现在念作平声un(音同官)。“观”是一个多音字,现代汉语对其作了规范化处理:一,“观”作动词,义为观看、观览

3、,或作名词,义为景观、观点,则念作平声un(音同官);二,“观”作名词,义为楼观、宫观、道观等,则念作去声un(音同惯)。这种规范化处理是必要的,我们也应该用规范化的读音来念古代的人名地名。但是,现代汉语的历史毕竟短暂,规范化处理与古代实际语音状况往往发生冲突,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在面对复杂纷繁的古代语言材料时,更不能一概“以今度古”。“陆务观”便是这样一个例子。陆务观的“观”,在宋代原是念去声un(音同惯),有陆游自己的话来作证,刘克庄后村诗话载: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去国自是台评。然王景文乃云:“真翁(指史浩,笔者按)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诗亦笑云:“我字务观,乃去

4、声,如何把作平声押了?”陆游说自己的“观”是念去声的。南宋韦居安梅诗话卷中亦云:陆放翁名游,字务观。观字,系去声后村诗话载史相力荐放翁近时方蒙仲有奉题刘后村文稿数首,内一绝云:昔闻秦七与黄九,后有幼安与务观。观字亦作平声,想后村见之亦发一笑。(清嘉庆宛委别藏本)清代査慎行得树楼杂钞、胡鸣玉订讹杂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等都同意这一说法。如果“以今度古”,对古代语音材料绳之以现代规范,那么“陆务观”的读音问题就会陷入困境。一方面陆游自己说念去声,另一方面念去声的“观”现在解释为楼观、道观,这样“务观”两个字义为“务道观”“从事楼观”,就说不通了。著有陆游研究的欧明俊先生在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

5、与文化2007年第1期)一文中,针对这一困境提出四种可能性:“1 陆游将观字读错了;2 陆游并没有说明务观取义于列子,而是另有他义,观字读去声是对的,因此,务观不可能源自列子,后人的理解是错的;3 陆游的自述是刘克庄的编造,错在刘克庄而不在陆游;4 如认定观字读去声是对的,则陆务观既不可能源自秦观,也不可能源自列子,只能取义于观阙、道观的观,这样理解于意义上又解释不通。”其实,欧明俊先生的四种假设都不成立,欧先生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是“以今度古”。以下笔者不揣浅陋,试加以辨正说明。先秦时期,观有游(遊)览、游赏之义,念去声un(惯)。例如诗经唐风有杕之杜:“彼君子兮,逝肯来游。”毛传曰:“游,观也

6、。”唐陆德明毛诗音义:“观,古乱反(un)。”又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毛传:“何乐于彼园之观乎?萚,落也。尚有树檀而下其萚。”郑笺:“之,往。爰,曰也。言所以之彼园而观者,人曰有树檀,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是以往也。”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古乱反(un)”毛传中的“观”字单独作动词用,与“游”义略同,可解释为“往而看”,念去声un。又如尚书夏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陆德明音义:“观,旧音官,又官唤反。”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大词典中“游观”也有二义,一为“犹游览”,一为“供游览的楼台”。除了游览、游赏之义外,当“观”用作呈示、示范的时候,古时也念去声。左传宣

7、公十二年:“观兵以威诸侯。”左传卷四十三:“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经典释文卷十九注曰:“旧音官。注云:示也。读尔雅者,皆官奂反,注同。”尔雅卷二“观、指、示也。”晋郭璞注:“国语曰:且观之兵。”陆德明音义:“观,施音馆;谢音官。注同。”宋邢昺疏:“示,谓呈见于人也。”周易第二十卦为观卦,其中“观”就有两种读音,朱熹周易本义區分得很清楚:“观,官奂反(un),下大观、以观之观,大象观字并同。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关于“下观而化也”朱熹又云:“观,如字(un)。下观天,大象观民之观,六爻观字,并同。”“卦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瞻为义,皆观乎九五也。”清人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概括

8、道:“自上示下,读去声,义观示;自下仰上,读平声,义观瞻。”也就是说,当“观”字义为呈示时念去声un,义为瞻仰时念平声un,前者被看,后者看他人。作名词用的楼观、道观的观,之所以念去声也是因为它们被人观看,伊川易传云:“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于下,则为观(去声)。如楼观谓之观者,为观(去声)于下也。人君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则为观(平声);修德行政为民瞻仰,则为观(去声)。”陆游对周易观卦的二读,当然是很清楚的,他说自己“不道浑无排遣处,病观周易闷梳头”(遣怀),“痴人未害看周易,名士真须读楚辞”(小疾谢客),平日闲居时常研读周易。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卷二“大观壮观等语”条以周易之例与陆游

9、的务观并论:大观,音贯。易观卦“大观在上”本义云:“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予谓凡视之,平声;有以示人,使之来观,去声。如左传“观兵于周疆”、国语“耀德不观兵”、汉书“观之珍宝”之类,又奇观、壮观、旧观,并应去声。杜诗:“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此一征也。宋王景文诗云:“直翁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之笑曰:“我字务观乃去声,如何把做平声押了?”此虽戏语,亦可为用字不详出处者戒。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附余录卷四“观”字条也举古音以证明陆游之说:汉书高帝纪:“纵观秦皇帝。”师古曰:“观,工唤切。”王介甫诗“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游观”之“观”,去声。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

10、观,皆去声也。王景文:“诗翁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之笑曰:“我字务观乃去声,如何把做平声押了?”(清嘉庆刻本)钱大昕这里将秦观之观一概论之,则太绝对了,因为秦观之观并非取自列子,未必是游观的观,所以也可以读平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编修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对“观”的读音做了初步的规范化处理。广韵卷一“上平二十六桓”收论“观”字,注云:“又音灌,视也。”(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广韵卷四“去声二十九换”也收录“观”字,注云:“楼观,释名:(观)也,观者于上观望也。说文云:谛观也。尔雅:观,谓之阙。亦姓,又音官。”

11、可见,在宋代的官方韵书里,义为视、看的“观”字,既可念平声又可念去声,那么陆游沿用古音说务观的“观”念去声,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冠明先生已撰有秦观陆游名字解诂(中华文史论丛第二十二辑)一文,指出“观”在古代的复杂读音,并举出唐宋诗期近体诗歌为例,根据平仄规律,证明“游观”之“观”应读去声,与纵观、奇观、壮观之观声同。陈先生所举诗歌,如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诗:“传筋三鼓罢,纵观万人同。”杨万里过弋阳观竞渡诗:“三年端午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陆游南省宿直诗:“犹喜眼中多壮观,时看云海化鳗鹏。”上列五七言诗均为律诗,依照诗律平

12、仄相对原理,“观”都应读去声。陈先生主张今人应该根据陆游的说法,将务观之“观”读成去声。笔者认为这倒不必。现代汉语的二分法比较简明清晰,不易造成实际语音应用的混乱。既然已经规范化处理了,就不用再恢复古音,只是在处理古代语言材料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简单化地“以今度古”。我们所谓的规范现代汉语,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现代汉语。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以此为基础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汉语多音字的读音作了规范化处理。而在1949年以前,汉语多音字的处理是比较宽松甚至随意的。笔者查阅了民国时期相关字典,“观”字平、去声可随

13、意读,例如民国四年(1915)十月初版、民国二十六年(1937)四月普及本第六版的商务印书馆辞源丁种下册酉七见部十五画“观”:观(姑剜切,音官,寒韵;又去声,翰韵,义同。)(一) 视也。(二) 所观之象也。(三) 示也。(四) 示人之象也。(五) 意识也。(六) 比拟也。(七) 鉴也。(八) 遊也。(九) 阙也。(十) 道观也。(十一) 多也。(十二) 与劝通。按自第一至第八,平去声通用;第九以下,皆读去声。又如民国三年(1914)二月初版、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國难后第四版的陆尔奎新字典“观”:观(姑剜切,音官,寒韵;又去声,翰韵,义同。)(一) 视也。(二) 所视之象。(三) 示也

14、。(四) 示人之象也。(五) 意识也。(六) 遊也。(七) 阙也。(八) 台上构屋曰观。(九) 道观也。(十) 多也。按一至六,平去声通用;七以下,皆读去声。这两部字典都指出“观”字“平去声通用”的义项,其中辞源第(八)义项的“遊也”与新字典第(六)项的“遊也”,就是“陆务观”的“观”字之义,平去皆可读,可见是从宋代广韵那里一直延续下来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固然延续了古代传统,但毕竟容易造成实际语言运用的混乱。综上所考,我们认为当代人应依照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把“陆务观”的“观”字念成平声un(音同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宋人笔记所载陆务观念“观”字为去声是可信的,陆游并没有念错;古代“观”字平去声通用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是得到官方韵书认可的,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把这两个方面理清之后,先前的困境便不复存在了。-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