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0659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错误的指控云不是真的远离“制造鸿海” 文 查尔斯巴布科克计算机行业的很多领导人在关注有关云计算的讨论(也许包括此处的讨论),但是什么名堂也没有看出来。对他们而言,云不过是一团水蒸气。苛刻多疑的技术专家,审视了云计算之后,只看到一套他们非常熟悉的技术。他们认为,这些技术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除了规模很大以外,当然称不上突破。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普通的网络服务_。 这些批评打消了人们对云的无限狂热。但实际上,一些狂热分子口中的云产品,其实都是老产品,只不过被别有用心的供应商重新命名,加入了“云”字眼。市场人士采用“云”字眼,是为了制造噱头。尽管如此,这些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目光有些犀利的观察家,会用一

2、种接近于挖苦的、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字眼。经营数据库的甲骨文公司( Oracle)的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说,所有有关云计算的争论,争的都是形式而不是实质。在2008年秋天与华尔街分析家的一次关于盈利情况电话会议中,他说:“计算机行业是唯一一个比女装行业更受潮流驱动的行业。”一个颇受尊敬的作家,在旧金山在线新闻网-CNet喝彩道:“终于有个内行人士愿意说出云计算的真相了!”2009年9月22日,在圣荷西市举办的“丘吉尔俱乐部”(Churchill Club,硅谷最重要的商业和技术论坛)上,埃里森阐释说:“所有的云都是附着在一台带有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存储器和微芯片的

3、计算机上。突然之间,它就是云。什么是云?云是水蒸气把云变成互联网,并把它还给沙丘路上的这些傻瓜。”沙丘路是硅谷西边倾斜向下通往门洛帕克的一条路,路的两边建有矮矮的办公楼,那是风险资本家的聚集地。我认识几个这样的风险资本家,他们没有一个是傻瓜。沙丘路上,一些风险资本家正在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投给新成立的云计算企业。 很多人会说,用技术术语定义云,就像用化学元素描述水一样,只能说清水的成分,无法说清水的全貌。太多人正在从细节上考察云,希望发现关键的技术进步到底在哪里。我认为,与其用显微镜考察云,不如结合商业和技术视角考察云。想想雪山上的小溪,它们看起来非常的普通、非常的不起眼,但它们有机会在冰原汇聚,

4、推动冰川沿着山谷向下滑动。原先在溪水里纹丝不动的大石头会被推到一边。冰川前进着,压迫着两岸,改变着山谷的地貌。但是,云冰川的移动速度与冰河时代的真冰川不一样;云冰川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一周之内甚至一天之内就能完成真冰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位移。不久,云冰川这个庞然大物将以远远大于真冰川的速度滑下山谷,而且势不可挡。云的每个组件本身都是一条小溪,但是,它们正在汇聚成一种类似冰川的东西。如果你是商业计算机用户,依赖本地数据中心,那么你没有理由不接近云。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小企业,只有数台PC和一两台小型服务器,那么你更没有理由不接近云,云能够提供你需要的计算力,这样你就不用自建数据中心。不管怎样,时

5、刻关注云的发展总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至少不要对云视而不见,直到被云“革命”掉。让我们给埃里森的反对意见提供一个更为直接的答案。对于初学者来说,云是一场终端用户革命的继续,那场终端用户革命于19831984年爆发,最先是MS-DOS PC革命,后来是Windows和AppleMacintosh革命,现在是云革命。聚焦于大型数据中心,云的大部分支持者似乎都认为,云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数据中心的新能力。“世界工厂”不再与中国画上等号,人口红利不再由中国独享,两大趋势已经从2007年起慢慢酝酿,但郭台铭却始终没有大动作响应。“他很幸运,过去20年他都用这一模式行事。”宏暮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说。

6、施振荣强调,从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史来看,最多10年时间,他们就要面对转型的阵痛。过去20年,郭台铭是高科技企业,“力用大陆”最成功的。郭台铭也清楚这一点,但中国大陆制造的成本优势暂时还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取代。因此他积极转向其他省设厂,虽然没办法一下子从深圳“搬家”,但制造重心将缓缓移出“珠三角”。“中国制造,没有办法马上取代。”施振荣如此分析说。中国大陆这个稳定的环境,让制造代工企业能够大量且如期完成国际企业的下单产品。鸿海是其中的模范生,在中国大陆有超过90万名员工,每天能够消化高达10亿、20亿元的大订单。另外,过去的低工资及低汇率,使得中国大陆的出口价格具有相对优势。更关键的是,郭台铭也

7、开始思考,工厂定要由人来运作吗?在台北土城总部,郭台铭耗资3亿新台币,已经悄悄建立起了一座无人工厂。全自动化的生产线,由机器手臂来做CPU的插槽。生产线能够非常精准、毫无误差地在两三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密密麻麻地插上3000根端子,每天的产量高达7000个。无人工厂,是郭台铭迈向“高科技鸿海”的关键一步,在跳楼事件后,他更加想要摆脱“制造鸿海”的刻板模式。“鸿海不只是做代工的公司而已。”郭台铭2010年初说,在他70岁退休前,要把无人工厂,LED、太阳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领域全面带动起来。无人工厂或许不只是个噱头,但鸿海要接单、要赚钱,至今还是得依靠大陆工人。在这个思考模式下´环顾全世界,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能够完全替换中国大陆成为“世界工厂”。相较于还要走上一段远路的无人工厂,继续在中国遍地开花,肯定是郭台铭现在的应变策略。产能上的大转移,也将会重塑中国大陆所在省的经济面貌。-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