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查尔斯·W·艾略特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3.51KB
约13页
文档ID:188520164
论查尔斯·W·艾略特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_第1页
1/13

论查尔斯W艾略特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 [摘要]查尔斯W艾略特于1869-190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他秉持一套民主政治环境下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既要传授知识,同时兼顾研究,更要创造知识和探求真理他的教育改革打破了美国高等教育模仿和依赖欧洲国家大学制度的瓶颈,驱动美国教育现代化,在教育文化等方面有助于美国踏上强盛的道路在查尔斯W艾略特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和思想中,不乏有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有着巨大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关键词] 查尔斯W艾略特;高等教育改革;借鉴价值1869年,查尔斯W艾略特当选为哈佛大学的校长,他是第21任校长年轻有为的他思想先进、极具创新力、改革意志坚定,在他长达40年的任期中,推行自由选修制度、归纳推理教学、废除传统的背诵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讲演、讨论、师生苏格拉底式谈话、采取学习等级评价制度①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下,有望突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有问题研究论述哈佛大学一百多年前的校长查尔斯W艾略特投身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实践就极具现实意义,期待从他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中获得较多有巨大价值的、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有非常借鉴意义的启示1. 查尔斯W艾略特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背景(一)时代发展与个人成长经历查尔斯W艾略特生活在美国独立初期,此时的美国,整个国家社会体系不完善,社会秩序不稳定,教育笼罩在宗教和党派的斗争中各地开办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受着宗教的控制和影响,学校成为培养势力的政治工具;而这些学校很大程度上轻视自然科学而侧重人文学科,在教育实力和和科学实力的发展上有所阻碍查尔斯W艾略特在很早就看透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思想和方向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此时的美国还笼罩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哈佛大学最初名为哈佛学院,那时只是一所普通的地方性大学在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中,它无论是体制还是模式都是仿照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英国的大学,这使其很难发展成为美国本土的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出生于哈佛世家的事实使他与哈佛有了“同命运、共呼吸”的“不解之缘”。

查尔斯W艾略特本人是哈佛大学1853届毕业生祖父(Samuel Eliot)曾出资在哈佛大学设立了希腊文的教授席位,父亲(Samuel Atkins Eliot)是哈佛大学前任财务长(Treasurer),堂兄(Samuel Eliot,1821-1898)是哈佛学监(Overseer)之一,哈佛大学诺顿教授(Andrews Norton)及蒂克纳教授(George Ticknor)(其人1825年在哈佛大学尝试选修课程改革)是他的姻亲,哈佛大学艺术史教授(Charles Eliot Norton,1827-1908)是他的表哥他的第一次婚姻虽因妻子病逝而短暂结束,却使他成为哈佛大学基督道德(Christian ethics)教授皮博迪(Francis Greenwood Peabody,1847-1936)的姻亲(Brother-in-law),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堂弟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也曾在哈佛求学这些与哈佛和哈佛教授的渊源毋庸置疑影响了他对哈佛各方面的理解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大的艾略特,1849年毕业于波士顿拉丁学校,考入哈佛大学。

他在大学里找到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从学院毕业的第二年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的叙述:“亲爱的妈妈,我选择了一条既是科学家,又是教师的道路④(二)社会实践与教育经历青年时期的查尔斯W艾略特原本和我国当前很多大学生一样:讨厌,甚至是憎恶自己所学专业那些框定无法选择的一部分固定课程,例如1853届哈佛本科生课程有拉丁文、希腊文、数学、修辞(作文、讲演、逻辑)、历史、化学、法语、自然历史、理性和道德哲学、物理、政治经济学、宪法、自然及显性宗教,在他的眼中那些课程是乏味无趣的哈佛大学当时只可在大三、大四选择一门选修课,而多学的选修课将无法计入学分,虽然如此,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其对待学识的态度促使他自我鞭策(Self-instruction)⑤,在哈佛的学习经历,他深有感悟和体会:哈佛的本科教育缺乏“自发选择多样性”(“spontaneous persity of choice”⑥)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改革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另外,化学教授库克(Josiah Parsons Cooke)的课堂讲授方式——在背诵的相关要求之外,还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实验过程并讲解,让查尔斯W艾略特获益匪浅,从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也成为查尔斯W艾略特重要教育理念。

游历欧洲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的经历,开阔了他对于教学和教师学术的认识1863年他首先到达巴黎,他认为法国的化学讲座比较初级,没有哈佛的深度,因而将目光主要投向法国初级到高级的各类科学和教育机构参加各类公共讲座,阅读这些机构相关内容⑦欧洲的教育旅途让查尔斯W艾略特意识到大学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着手研究,这样的观念虽然不是他所创设的,但是,在经历哈佛大学改革之后,这样的学术风气渐渐被全美国的大学所效仿,并由此走向世界三)个人政治理想“美国年轻的科学事业面临着一片多么广阔的领域!”20岁生日当天,查尔斯W艾略特在信中宣布自己选择的职业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新建的学院到处涌现,政府对土地、水系、矿产的开发和工厂的兴建,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但为数极少的科学技术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所有这些需求!”他已经预见到这种局面,如今这种需求之大正在超出他的预期,他准备向年轻人传授如何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⑧年轻的查尔斯W艾略特就曾想过要为国家的基础设施,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而做出努力,这些努力不是实际的捐赠也不是情感的关怀,而是在人才的培养上,从根本的科学技术上为国家培养人才查尔斯W艾略特理想中的美国社会就是民族精神、爱国热情与民主法则三者相结合。

⑨但是现实中,年轻的美国却似乎没有朝着查尔斯W艾略特的理想方向发展,从独立以来各地思想和政治斗争不断,南北战争以美利坚合众国击败美利坚联盟国结束,这一结果成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弥漫全美国的契机,与此同时唯一神论妄图通过宗教控制学校,从而达到控制人民思想的目的而查尔斯W艾略特对于政治的思想起初是寄希望于学校培养出立足国家共同体来维护民主社会秩序的议政精英,但是在一系列的实践和认识冲突发展中,美国的社会并没有发展得更加稳定;相反,民主成为了贵族议政的噱头他认识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在本质上培养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民众的归属感和民众的主人意识,这需要从高等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剔除传统的宗教思维和贵族思想,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真正的民主意识、民族情怀和家、国、社会共同体观念2. 查尔斯W艾略特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实践查尔斯W艾略特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源于其学习和成长生活,同时也实践于学习和生活他不仅着力于改革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办学理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他的新式思想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也契合了支持改革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有着顺应发展的先见之明1869年10月19日,在一个寒冷的秋日下午,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听完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的就职演说后,给妻子写了一张字条:“我们哈佛似乎要迎来一个新时代,”他热情地写道,“我希望不再是老派的守旧。

⑩查尔斯W艾略特主张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教育内容的改革,改革教育方法,考试制度的改革,大学的管理、运营的改革,宗派教育的改革⑪1. 自由选修以提高学生自我责任感查尔斯W艾略特在1869年的传统就职仪式上,发表了“不传统”的演讲,“19或20岁的年轻人应该知道他最喜欢什么,什么最适合他”(What he likes best and is most fit for),“校长不能将其意见强加于任何人大学永远不能有独裁者(Dictator)学习永远是共和性质的(Republican)”⑫可见,查尔斯W艾略特早在就职的那一刻就抱着改革的决心,从这些话里不难发现他主张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计划后来学习与自己的兴趣和合适自己的课程,然后在老师的和引导下,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查尔斯W艾略特在1885年的一篇演讲稿中很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于自由选修课的思想:如何把一所只有统一课程的大学变成一所没有任何规定课程的大学,这是一个越来越受到所有关心美国学习和教育的朋友们关注的问题今晚我希望说服你,大学的文科和理科必须给学生三个方面:(1)自由选择的研究,(2)获胜的机会在单一学科或学术区别特殊方向的研究,(3)一个纪律明显强加于每个人养成自己的习惯的责任,指导自己的行为。

⑬无论任何人在自由选修制度下,都能有所发展,对于那些学习有规划性,充满抱负的学生来说,自由选修制度能让他有更大的空间去创造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创新性;而对于在学业上要求较低的同学来说,他可以摆脱相对较枯燥的、已经在高中学习过的古典人文学科课程,来认识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就有更多的选择,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学分毕业将选择权从校长转移到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责任意识,在大学里应该做适合自己的事,而非那些自己既讨厌又被逼无奈的事这样的学习氛围是包罗万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方向,也都顺着自己的意愿和天赋就如艾略特想的那样:第一,能够尊重学生的个别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把学生当作一个合格的人来对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人格陶冶第三个理由是,一名教师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教授多个科目,随着教授技术的提高,这一科目的专业性和学科本身的结构将发生变化⑭2. 学术自由以促进教研合一相对于学生的自由选修制度,与之相匹配的就是需要广泛开设大学的课程而教师则成为这一工作的主角,教师们了解学生的信息,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观察到学生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从而开展更加科学的课程设计,与之关联的将是教师的教学和研究。

这一层面,查尔斯W艾略特在改革中极大地赋予教师自由的学术权利哈佛大学的教师不再受到政府、宗教、学术权威等绝对的思想和言论自由限制,他们有权按照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来汇报展示自己的课堂,也有权自我“革命”来思考和实践创设更多的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更有权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展学术研究魏丹副教授就在其硕士论文中写到:“艾略特指出:‘哈佛教授在他的领域内是主人他既可以采用一种纯粹的讲座方法,也可以要求学生翻译、背诵或回答问题他既可以严格课堂纪律也可以放松课堂纪律他既可以培养学生与社会广泛联系,也可以不讲课堂以外的任何东西因为他的学生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背景(宗教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所以他将自然而然地给予其他人自己享受的同样的自由他可以竭力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不能独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⑮哈佛大学在学术上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学术气氛愈渐浓烈3. 课程改革以探求学科创新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就基本构成了当时哈佛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