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璧山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1MB
约16页
文档ID:188103289
重庆璧山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_第1页
1/16

重庆璧山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璧南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城区,依托璧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和观音塘湿地公园而建景区面积6.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约0.69平方千米,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图1 璧南河水利风景区景区由璧南河、观音塘湿地公园及秀湖公园三大主要景区组成(见图1)观音塘湿地公园水环境优良,生物物种多样;秀湖公园依托柯家桥水库而建,在水利工程中融入景观元素,打造了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景区通过实施璧南河环境综合整治、水系绿化、堤防除险加固和治污工程,有效地保障了防洪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2013年观音塘湿地公园被建设部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3年璧南河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地处重庆市璧山区城市核心区,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重庆大都市区内,东连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接江津区,西临永川区、大足区,北靠铜梁区、合川区、北碚区唐至德二年设立行政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名“璧山”璧山区坐落于重庆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东山,北段称缙云山,中段称金剑山,南段称龙隐山璧山区辖区面积915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9个镇;常住人口为72万人。

璧山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璧山区享有中国“小而美”的城市的美誉,为中国西部鞋都,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优质葡萄之乡”“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纳税服务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荣誉称号2016年12月7日,璧山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一 景区概况璧南河水利风景区位于东经10612′19.82″~10613′46.98″和北纬2932′53.91″~2935′34.56″,是重庆市璧山区的核心段该景区主要由观音塘湿地公园、璧南河城区段及秀湖公园三大骨干景区组成:东至金剑路,南临东林大道紫竹二路,北靠金科中央公园城,西至黛山大道,规划总面积约6.3平方千米,其中三大骨干景区总面积约2.7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1.15平方千米,其余为城市居住区该景区将山、水、城、林、路、石、亭、廊等融为一体,是典型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璧南河是璧山的三大河流之一,流经璧山城市核心区,是璧山的母亲河,这里有着距今两亿多年的恐龙文化、三国蜀汉文化,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翰林文化。

这里古有“田肥美、民饶裕”、钟灵毓秀、地杰人灵之称,是彰显地方独特美景的主战场景区的建设进一步打造了“绿水青山、碧水蓝天、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城市水生态宜居环境,同时以水文化、水生态为主,提升城市水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璧山特色的水生态品牌,实现了“深绿型生态化城市”的构建观音塘湿地公园景区位于璧山城区南部,总面积0.65平方千米,其中湿地面积0.1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0.21平方千米,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2013年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景区秉持“自然、文化与未来”的核心理念,将巴蜀文化的人文发展思路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紧密结合,将璧山古城文化的千年文脉贯穿于山、水、林、园的绿色生态湿地建筑体系中公园大力引进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677种,其中水生植物多达385种,诸如水鸢尾、纸莎草等珍稀品种则大多从日本、墨西哥、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欧美地区引种进口,水系动物20余种,野生栖息鸟类达30余种,这在全国城市湿地公园生物种群建设中都遥遥领先目前璧山区通过建筑文脉、娱乐设施、水文化及休闲理念的融合发展,在公园内建成有观水桥、跌水坝、五叠泉等水利工程,同时还有饱含璧山地方文化的璧玉广场、茅莱轩、东林阁、状元桥、恐龙化石墙、虎峰楼等景观。

水下森林、水生态馆也向市民相继开放这些设施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生态休闲娱乐”“湿地科普教育”“历史文化传承”三大功能,提升了湿地公园的社会发展和综合服务的意义璧南河城区段由沿河人行步道、南河公园、街头绿地和滨河防护林带等组成,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廊道,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景区沿河长度约7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356万立方米,河面宽度42~61米两侧绿化带及人行走廊长20米,总面积约0.71平方千米两岸树木葱郁,水草丰美,亭阁入画,鸟语花香,鱼跃蛙鸣是群众健身养生、垂钓漫步、休闲娱乐的健康走廊身在其中,会有与自然交融、与天地对话之感2011年璧山璧南河沿河段被重庆市民海选为“重庆十大最美街道”之首秀湖公园景区紧邻璧山区政府、南门唐城商业中心,以柯家桥水库为依托打造,总面积约1.4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约0.55平方千米抗战时期,大文豪郭沫若讲学璧山,盛赞璧邑山系“黛山秀湖”,“秀湖公园”因此得名景区以“乐”为主题,以“花”为语言,以“滨水”为生活方式,结合自然生态、巴渝人文,具有占地面积大和湖面面积大“两大”,植物品种多和景观石头多“两多”,文化氛围浓、休闲氛围浓、动感氛围浓和商业氛围浓“四浓”的特点。

该公园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公园内建成了柯家桥水库大坝2012年水库扩建开始,结合景观设计对枢纽工程进行了具有唐代风格的阁、台、桥、城堡等建设装饰,使水利工程融入景观元素,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此外还有天子桥、水街、花海广场、水码头、音乐喷泉、诗圣岛、翰林院、恐龙谷、水帘洞、凤凰阁等景点另外,秀湖公园内建有6个牌坊,分别为翰林牌坊、状元牌坊、御史牌坊、五魁牌坊、驿站牌坊、战鼓广场牌坊6个牌坊分散在公园各处,用独特的牌坊文化与园内的仿古建筑交相辉映,再现了璧山建县1255年来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历史名人璧山八景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凉伞云遮、金剑晴雪、虎峰马迹、石泉凝脂更是用石刻文化展现了璧山昔日的辉煌另外景区注重配套设施,建设了青水栈道25千米、各类廊亭32处,景区随处可见小水缸、小石凳、休闲座椅、露天展播屏幕、水上救援设施,景区有游客导览路线,景点介绍牌等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观光车实施免费乘坐二 发展历程(一)初步探索——全面治理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经济模式的推广,璧南河被周边的污染企业一步步吞噬,大面积水土流失,植被被破坏,美丽风景消失,污水流入璧南河,往日的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沟,鱼虾绝迹,造成食物链缺失,严重影响了河流的健康发展。

十年九淹更是让璧山百姓记忆犹新2009年初璧山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模式全力治理璧南河,以璧南河为核心大做水生态文章,坚持城水融合发展,坚持匠心设计,加强璧南河周边水环境打造,倾注历史文化,辅佐精细化服务,探寻出了一条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之路(参见图2)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全区高度重视璧南河综合整理工作,在进行实地调研、走访百姓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根据工作部署的“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总体方针,分步实施了总投资7.29亿元的璧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治理璧南河城区段20余千米,加固老河堤2.4千米、河道清淤10千米、铺设排污截流干管14.92千米进行了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阶段化治理在2010年的7月,建成的南河公园成为首个璧南河水生态公园南河公园环境优美,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尤其是湖中央鲤鱼岛中的小渔村,在长期捕鱼生产劳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湖岛民俗文化渔民通过竹、木、石的建筑结构和匠心独运的布局,逐渐将其发展成为设施齐备、渔村风情浓郁、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度假胜地。

南河公园的山水文化与湖中央鲤鱼岛的民俗文化,以及湖区其他半岛交互参差,辉映一体,以生态植被为脉络,以湿地结构为基底,构建了一个喧嚣尘世中的世外桃源2011年底,璧南河被划分为68个河段进行分段治理,每段河流均确定一名县领导任河段督导长、一个县级部门领导任河段长、多名各界人士任义务监督员对璧南河实施“铁腕整治”,全面关闭工业污染企业33家、养殖场209家,屠宰、市场、餐饮等行业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皮鞋小区、北门、南门3条小河沟的清淤和流域所涉街道、镇街辖区主河道的清漂工作全部完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场镇、城区生活污水污染整治工作快速推进,实施县城二、三级污水管网改造21.9千米,建成了中水回用工程璧南河水质显著改善,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沿河周边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初步让璧山人尝到了治水的甜头璧南河周边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必到场所,在整治一年后也形成了非常可观的招商引资的优良投资环境,很多企业看中璧山优美的环境而主动入驻璧山二)基础建设——水环境改造期(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2010年12月璧山区开建璧南河边的观音塘湿地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整体设计以巴渝文化为背景,倾注“自然、文化与未来”的概念,兼具“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吸纳璧山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合建筑、娱乐设施和道路、水体、广场之间的整体构架,形成山、水、林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湿地游览区,营造出一幅纯朴、神秘、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水画卷和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

2011年8月底,璧山区依据原有地形,建造了状元桥、东林阁、茅莱轩、虎峰楼、凉伞亭等景观;建成了10千米的交通道、电瓶车道、亲水步道、森林步道、跨河廊道;建成了璧玉广场和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公园内还建了3个生态停车场、3个星级公厕等配套设施以往城市湿地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郊区,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很多湿地郊区也逐渐成为城市核心区湿地生态环境在人为干扰影响下极易受到污染与破坏,通过政府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可持续良性发展是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2011年9月28日观音塘湿地公园建成投用该湿地公园的建成对重庆市的城市环境改善可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公园占地面积40.5公顷,现状用地中湿地面积13.9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4.4%,其中水域面积12.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9.9%;滩涂面积1.8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5%;陆地面积26.5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5.6%观音塘湿地公园通过大力建设河道型生态化湿地,提高了湿地区域较珍贵生物的多样性和河道湿地景观的多样性为保证湿地公园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凸显观音塘湿地公园景观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贡献,在公园建设方面,重庆市政府一直将其定位为重庆市域、巴蜀地区乃至西南区域城市湿地发展的典型样本。

观音塘湿地公园目前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地点2012年1月,秀湖公园基础工程开工建设,主要是对柯家桥水库进行扩建,另外对公园进行绿化,同时开始打造诗圣岛、翰林院、璧山八景、百米喷泉等水景观抗战时期,大文豪郭沫若讲学璧山,盛赞璧邑山系“黛山秀湖”,“秀湖公园”因此得名秀湖公园山环水绕、曲水叠岗,湖边驳岸和大面积浅水滩涂湿地较多,风景十分秀美2012年8月28日秀湖公园试开园2013年6月,秀湖公园完成部分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水街、翰林院、凤凰阁以及音乐喷泉主体钢架及喷泉控制系统的建设及园内的部分绿化栽植工作公园建造了亭台楼阁16处,凸显清代中期川东建筑风格,形成了正南门、诗圣岛、天子桥、浮雕群、隐帝流光坊、凤凰阁、翰林院、鼓音桥、驿站水街等景点三)配套完善——品牌提升期(2013年7月至今)2013年7月,观音塘湿地公园开始创建国家4A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