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媒体发展提速与整合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4.08KB
约15页
文档ID:188024240
新媒体发展提速与整合_第1页
1/15

2006年新媒体发展提速与整合 一 互联网:从非主流转向主流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7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在宏观上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民数量持续上升,网民增长率继2002年的持续下降后出现了首度回升来自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见图1)图1 历次调查网民人数增长率中国注册域名数在2006年也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其中CN下注册域名的态势尤为迅猛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我国的注册域名已突破400万,比2005年增加了150万,增长率高达63.1%另外,由于“.CN”顶级节点的启用使CN域名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CN域名的注册量在2006年继续快速攀升,据统计,去年中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达到180多万个,与去年同期增加了70多万个,增长率为64.4%见图2)图2 历次调查CN下注册的域名数我国网站数量在2006年继续平稳增长,网页数量也在急剧攀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CNNIC的数据,去年,我国网站数量超过84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万个,增长率为21.4%(见图3);中国网页总数有44.7亿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7亿个,增长率为86.3%图3 历次调查网站数互联网在我国的使用日益频繁,我国网民上网的平均时长在2006年创历史新高,甚至还超越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CNNIC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小时,增幅为6.3%(见图4),由此可以推断,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图4 历次调查网民平均每周上网小时数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2006年9月13日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网站、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还为9月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去贺信,不仅对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肯定,还提出了“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阳光网络、绿色网络、文明网络,维护网络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殷切希望。

另外,2006年网络新闻作品正式进入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畴,使“漂泊”了多年的网络新闻第一次被纳入中国政府奖项的范畴中这些不仅仅标志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得到了政策方的重视和支持,它更像是一种信号,让我们看到这些长期游离在外的“非主流”正在被主流接纳从这些意义上来讲,2006年几乎可以看作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腾飞之年二 互联网产业链:多样化发展与整合融合并进互联网实验室将2006年称为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元年,“在这一年里,各种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技术开始走向成熟”[1]的确,2006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新媒体产业链(见图5)的趋于完善使得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有条件来打造一套全新的媒体接触与消费理念,从而树立起一种新的媒体使用习惯图5 新媒体产业链(一)自媒体成为互联网的耀眼明星“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新媒体的内容提供主要来源于三大阵营,一是专业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指提供影视、新闻、音乐的专业制作公司和传媒机构等其次分别是企业主和个人[2]2006年,以互联网为代表,在WEB2.0日益盛行的大背景下,“互动”和“自我”已演变成一种基本需求,虽然由专业内容商向新媒体提供内容依然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无论是传统社区、博客的持续高热,还是播客、wiki、SNS的快速风行,都表明由个人向媒体提供内容已成为大势所趋。

图6 中国活跃博客作者*注册年份与各年度规模2006年,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根据来自Technorati的检测数据整理发现,2006年全球每天新增博客网站近7万家过去一年,中国也在续写着博客神话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8月底,我国有1748.5万人注册了博客空间,人均注册博客空间1.93个;中国网民中,博客作者占到14.2%,超过60%的网民浏览过博客,博客读者达到7756.5万人而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其博客频道在新浪网民中的月度覆盖率比例至去年12月已达到67.5%图7 主要博客指标规模图8 网民建博客的目的另外,根据CNNIC对网民建博客的行为探索来看,表示建博客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的网民占83.4%,同时,超过60%的被调查网民表示建博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见图9)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作为记录个人生活和心路历程的个人日志,只有17.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希望太多的人看自己的博客”,却有近1/3的人非常关注自己博客的点击量(表一)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博客作为WEB2.0最具代表性的传播形态,正被越来越多的作者用来传播个人观点,博客作为自媒体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图9 网民建博客的心态互联网社区在2006年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根据CNNIC在2006年7月的统计,“有43.2%的中国网民经常使用论坛/BBS/讨论组,论坛社区首次超过即时通讯,成为仅次于收发EMAIL的互联网基本应用”[3]作为体现网站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79万家独立网站中,有80%以上网站拥有独立社区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年第二届互联网社区(网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社区网民经常使用的论坛功能以浏览和发帖回帖最多,其比例分别为84.8%和79.8%;而使用论坛社区主要有两大目的,即“分享生活乐趣”和“寻找工作中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选择这两项答案的被调查者分别占到了60.7%和60%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用户将社区网站作为分享生活乐趣和解决生活的手段,这就意味着,由个人向社区提供的信息通常占大多数,因此社区网站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自媒体的发散平台除了博客和社区网站外,在2006年即时通讯、播客、SNS网站、WIKI以及新崛起的DIG网站在我国也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发展前景透过这些“网络新宠”在2006年迅速成长的事实,究其发展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汇聚了海量信息和众多信息渠道的时代里,受众不仅需要媒体发挥起信息发布主体的作用,大家更希望借助开辟一个纯自主化、情感化的个人交往空间,按照“人—人”对话的模式,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来形成个人影响并扩散到尽可能多的其他个体。

这也正是WEB2.0时代与WEB1.0时代的最大区别二)技术革新推动新媒体高歌猛进回顾媒体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次传播时代的跃进,媒体的每一轮征程、每一次革命,技术因素都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广播和电视的兴起得益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后台通信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互联网2006年,“新技术的冲动仍然主宰着整个新媒体领域”[4],涉及新媒体领域的多项新技术的突破,都在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树立着牢固的根基第一,互联网宽带技术的突破为交互网络电视(IPTV)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互式网络电视即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由于IPTV要利用计算机或“电视机+机顶盒”通过宽带有线电视网进行接收,宽带的视频流传输速度会影响IPTV的接收效果,因此也可以说,宽带技术直接决定着IPTV的命运2006年2月开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主要宽带接入商陆续开始对‘ADSL2+’展开测试ADSL2+理论最大下行速率24Mbps,上行1Mbps,分别是第一代ADSL技术的3倍和2倍。

三大电信运营商们快速升级ADSL2+是为了对应IPTV等业务拓展的需要;2006年9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我国已经率先在全球建成第一个纯IPv6网(下一代互联网),该网络目前已经连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等国内主要网络运营商IPv6主干网的传输速度达每秒2.5G至10G,是各国现有第一代互联网速的100多倍[5]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IPTV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媒体未来的命运掌控在新通讯技术的手中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统计,截至2006年10月,我国的用户已近4.5亿;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在过去几年中,伴随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的日渐发展,以及增值服务的健全,已经逐渐从单一地通话媒介转型为集合了短信、彩信、图铃、多媒体视讯、网页浏览、会议以及电子商务等多重元素的复合型媒介,加之独有的便携型和随身性,的媒体化趋势日益显著,现在已经有人将称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仅6月10日一天,拥有中国地区独家无线版权的上海东方宽频公司在短短数小时内,其点击量即突破数亿次;2006年6月22日,广东移动联合《广州日报》和大洋网推出广东首张英文报纸《life of Guangzhou》(广州生活),用户通过即可了解涵盖新闻、城市指南、商务、本地文化等多个领域内的大量资讯;7月12日,中国联通全面推出广告,向其1.3亿多用户提供广告信息服务,在此之前,移动公司已在4月推出了此项业务;2006年9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启动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在北京六环以内及昌平、顺义区的用户,只要拥有支持DAB标准的电视,就可以免费收看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然而,无论报纸还是电视,媒体要想实现最终的普及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新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体的核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的实现则要求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即我们目前经常说起的3G移动通讯系统)但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2G移动通讯系统下的无线网络并不能够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媒体的将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的技术发展三)“长尾模式”下的个性化营销成为关注焦点根据iResearch对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调研数据,“2006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为6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4.5%”[6];与此同时,“2006年,中国网络媒体广告市场集中度却在持续下降”[6]这一变化凸显了新媒体盈利模式在去年的转型:虽然少数一类品牌凭借高额营销费用成为互联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绝大部分产品虽说平均营销费用较低,但凭借其覆盖范围广泛、种类的多样化也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成为互联网经营的重要收入,“没有几家企业能够付得起电视广告或平面广告,但Google却以低价格和低成本,找到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来自中小企业的‘广告市场’。

彩铃等数字音乐的出现,让身受盗版之苦的中国唱片业,找到了一个陡然增长的、心甘情愿地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