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04KB
约12页
文档ID:188021369
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_第1页
1/12

2006~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京族在历史上曾被称作“越族”,是我国唯一以海洋捕鱼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少数民族,故而又被称为“海洋民族”在对京族进行社会历史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其历史、语言、生活习俗以及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1]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集中聚居于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因此又有“京族之岛”之称其他则与汉族、壮族杂居在东兴市江平、潭吉、红坎、恒望、竹山等地,以及防城港的其他市县,钦州市境内也有少量京族分布,所以京族也是广西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在澫尾岛京族民众中保存着一份清光绪元年(1875年)订立的乡约,上载“承先祖父洪顺叁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2]“洪顺”是16世纪越南后黎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即公元1511年,相当于我国明朝武宗正德六年由此可知,京族从越南迁居我国至少已有500余年历史,京族同胞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五百余年一 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基本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3]在京族人民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互动的历史进程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不断地被创造与再创造,为京族人民提供着持续的族群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在京族历史发展中逐渐传承下来一)国家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家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2项,分别为第一批民俗类1项和第三批传统音乐类1项(见表1)表1 国家级四批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类型项目名称编号申报地区批次批准年份传统音乐京族独弦琴艺术II-154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第三批2011民俗京族哈节IX-7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第一批2006合计2项注:资料来源于《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

表1 国家级四批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二)自治区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有关非遗保护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7年至今已经公布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关京族的共计6项(见表2)表2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类型项目名称编号申报地区批次批准年份传统音乐京族独弦琴艺术27东兴市第一批2007京族民歌207东兴市第四批2012传统技艺京族鱼露88东兴市第二批2008京族服饰制作技艺144东兴市第三批2009京族风吹饼制作技艺508东兴市第六批2016民俗京族哈节11东兴市第一批2007合计6项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07〕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08〕46号)、《关于公布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公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表2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三)市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推动防城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防城港市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表3)表3 市级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项目类型项目名称编号项目申报单位批次批准年份民间文学京族喃字3东兴市文体局第一批2007传统音乐京族独弦琴艺术2东兴市文体局第一批2007京族民歌11东兴市文体局第二批2010京族哈歌12东兴市文体局传统技艺京族鱼露4东兴市文体局第一批2007京族服饰5东兴市文体局民俗京族哈节1东兴市文体局第一批2007合计7项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群众艺术馆网站表3 市级非遗名录中京族非遗项目统计(四)其他未定级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限于现已公布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等政府认定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埋藏在京族民众的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挖掘研究比如,在民间传说故事方面,有关京族三岛澫尾、山心、巫头历史的《白龙镇海大王》,爱情传说《宋珍与陈菊花》,表现京族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挖海》《骑鱼过江》,以海洋动植物为主角的《海龙王大会》《海龙王救墨鱼》《山榄探海》等神话故事;传统戏剧方面,有京族嘲戏《阮文龙英勇杀敌》《等新娘》等传统剧目;传统舞蹈方面,有京族舞蹈跳天灯和花棍舞等;传统手工技艺方面,有京族高跷捕鱼技艺,这些都有待相关学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政府的认定,并加以保护。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从地域分布上看,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市是京族的唯一聚居区从表1、表2、表3可知,各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分布在东兴市,这种情况是由京族的分布特点所决定的2)从级别来看,各级项目数量并不对等且数量较少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2项;自治区级名录中,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6项;市级名录中,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项各级京族非遗项目数量并不对等且数量较少3)从国家级、自治区级到市级,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京族非遗保护体系从国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再到防城港市,已有一定数量的京族非遗项目入选各级非遗名录之中,建立起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级体系,较为紧密、完备地将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政府保护体系之中4)民间尚有部分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政府认定评级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京族人民的历史源流、生计方式等密切相关,在京族民间仍有许多有关民族源流、生计方式、生活习俗等的非遗事项尚待研究发掘,并形成非遗项目纳入政府保护体系如有关京族三岛历史的《白龙镇海大王》,以海洋动植物为主角的《海龙王大会》等神话故事,京族嘲戏《阮文龙英勇杀敌》等传统剧目,京族舞蹈跳天灯和花棍舞,等等。

二 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现状及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也是传递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国家出台了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措施,并在各级政府中推广,评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2009年至今,国家级传承人已经公布了四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传承人也已公布了五批,传承人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京族非遗传承人也被评选至国家级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之中(见表4)表4 各级政府认定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级别编号批次类型项目名称申报地区传承人姓名年龄性别国家级03-1464第三批民俗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罗周文82男自治区级—第二批传统技艺京族鱼露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黄尚文71男—第五批京族服饰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文化馆樊文英51女合计3人注:该表数据根据文化部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整理而成,年龄计算时间截至2017年12月31日。

表中“—”表示暂无数据表4 各级政府认定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除了政府官方认定并公布的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外,在东兴市江平镇仍有部分群体被当地京族同胞所认可,承担着传承某一项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在当地向公众展演,并以此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来,且尚未被政府认定的这部分人,就是在京族民间获得公认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见表5)他们一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习得某一项京族传统技艺、艺术或知识,作为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将其传承下来表5 民间公认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序号项目名称所在地区传承人姓名年龄性别1京族喃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苏维芳75男2京族民歌、哈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黄玉英64女3京族高跷捕鱼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吴永就69男4京族风吹饼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黄英67女合计4人注:该表数据来源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年龄计算时间截至2017年12月31日表5 民间公认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表4和表5中包含了政府认定和民间公认的京族非遗传承人,由此可以看出,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人数量少表4显示,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京族非遗项目传承人仅有1人;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京族非遗项目传承人也仅有2人。

另外,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京族独弦琴艺术项目传承人苏春发入选其中,并于2017年12月向社会公示虽然正式名单尚未公布,但2项国家级京族非遗项目均有了对应的国家级传承人然而,仍无法改变目前京族非遗传承人匮乏的局面2)部分非遗项目缺乏政府认定的传承人从国家级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再到防城港市级,共计有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不计重复项目共有8项这8项经过政府认定的非遗项目中仅有京族哈节、京族鱼露、京族服饰制作技艺3项有政府认定的传承人,2017年12月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有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春发,京族喃字、京族哈歌、京族风吹饼等项目没有政府认定的传承人而表5中这4位民间公认的传承人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虽然并未得到政府的认定,但仍在京族非遗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京族民间产生着强烈而积极的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