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像产业发展报告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中国音像产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由1978年仅有1家的中国唱片社发展成为2008年的378家,形成了包括音像出版、制作、复制、进出口、批发、零售、出租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在经历2003年的繁荣之后,音像产业的发展陷入了持续低迷的状态就衡量音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发行品种、发行数量、发行金额这三项数据而言,音像产业的下降程度均为历年之最在面临着盗版和网络免费下载的冲击,加之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音像产业处于异常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与此同时,音像产业链整体被划归新闻出版总署实现职能的平稳过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措施,为音像产业重新树立信心、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转机一 总体情况分析截止到2008年底,2008年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7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40家2008年,中国音像产业共发行4.1万种音像产品,比上年下降了16.50%;发行总量为2.35亿盘,比上年下降了26.56%;发行总额为18.4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41.39%(见图1、图2、表1)其中,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11721种,出版数量2.54亿盒(张),发行数量2.49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1.21亿元。
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23.46%,出版数量增长了23.49%,发行数量增长了24.53%,发行总金额下降了2.69%共出版录像制品11772种,出版数量1.79亿盒(张),发行数量1.6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7.23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29.26%,出版数量下降了37.37%,发行数量下降了31.92%,发行总金额下降了63.74%图1 1994~2008年中国音像制品发行总额图2 1994~2008年中国音像制品发行数量和发行品种表1 1994~2008年中国音像制品发行总额、发行总量和品种总量及增长率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录像制品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录音制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极其明显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的平均下载速度已经达到2.37mbps,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视频下载服务,正规的音像出版市场正在被网络盗版所侵蚀,传统音像业的运营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广东音像协会的统计,目前音像市场网络非法下载占据60%~70%的份额,实体盗版吞噬30%~40%的市场,正版音像市场急剧萎缩据初步估计,全国音像市场总额在400亿元左右,正版音像销售不到20亿元,正版音像制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到5%。
此外,2008年音像产业下降幅度也是历年所罕见的2008年,音像产业发行总金额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但是音像企业的收益明显降低,成本大幅增加(原材料PC料涨幅超过30%,劳动力成本增加10%),音像出版企业利润直线下降,市场环境十分恶劣和国外销售额高达200多亿元的唱片公司相比,我国音像产业的总资产规模十分小,而且产业集中度不高,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音像出版单位不足40家,多数的音像产业缺乏原创能力和竞争力存在一大批依靠出卖版权维持生存的音像出版单位,“空壳化”现象严重,有些单位已经不具备出版能力二 不同类别音像载体发展情况按照国际惯例划分音像制品的标准只有唱片业和家庭娱乐业,唱片业主要是指音乐产业,也就是录音产品,其中包括少量的录像产品,如歌曲的音乐录影带(也称MV)和卡拉OK(主要在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欧美则很少)电影、电视剧的录像产品也称后电影、后电视产品,在美国被称为家庭娱乐业我国音像产业所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还包括教材教辅音像业和百科类音像业音像出版介质的演变历史见表2一)录音制品2008年共出版录音制品11721种,出版数量2.54亿盒(张),发行数量2.49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1.21亿元。
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23.46%,出版数量增长了23.49%,发行数量增长了24.53%,发行总金额下降了2.69%表2 音像出版介质的演变历史1.录音带(AT)2008年共出版录音带4581种19645.06万盒(新出1906种6856.15万盒,再版2675种12788.91万盒)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34.45%,数量增长了34.07%(见表3)表3 2008年录音带制品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虽然录音带在国际市场已经退出了主流产品的地位,但是在我国由于有大批学生市场的存在,录音带依旧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2008年录音带市场虽然出版品类有所下降,但是数量却大幅增长2.激光唱盘(CD)2008年共出版激光唱盘(CD)5577种4404.91万张(新出4718种3632.57万张,再版860种772.34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25.38%,数量下降了15.22%(见表4)表4 2008年激光唱盘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CD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是音像市场的主流产品,但在我国的发展相当不尽如人意,1997~2004年,CD的市场份额只有6%~9%,在2007年短暂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CD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再次巨幅下降,只有2008年录音带发行数量的22%。
3.高密度激光唱盘(DVD-A)及其他载体2008年共出版高密度激光唱盘及其他载体1562种1349.28万张(新出1109种680.19万张,再版453种669.09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83.76%,数量增长了87.42%(见表5)表5 2008年高密度激光唱盘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二)录像制品2008年,全国共出版录像制品11772种,出版数量1.79亿盒(张),发行数量1.6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7.23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29.26%,出版数量下降了37.37%,发行数量下降了31.92%,发行总金额下降了63.74%1.录像带(VT)2008年共出版录像带4种0.1万盒(新出1种0.07万盒,再版3种0.03万盒)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83.33%,数量下降了98.17%(见表6)表6 2008年录像带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录像带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短暂的繁荣之后,现在在我国基本上已经成为夕阳产业2008年,仅推出1种新产品,再版3种,共计0.1万盒,在音像产业2.35亿盘的发行总量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成本和收益,录像带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退出音像业市场。
2.数码激光视盘(VCD)2008年共出版数码激光视盘(VCD)6365种9764.29万张(新出3921种6587万张,再版2444种3177.29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39.73%,数量下降了41.61%(见表7)表7 2008年数码激光视盘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3.高密度激光视盘(DVD-V)2008年共出版高密度激光视盘(DVD-V)5367种8044.8万张(新出4522种5810.78万张,再版845种2234.02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9.93%,数量下降了30.56%(见表8)表8 2008年高密度激光视盘的出版种类、数量及占发行种类、总量的比重纵观1997~2008年音像产业载体形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征,盒式录音带(AT)所占份额连年走低,从1997年的66%下降到2007年的30%,却在2008年出现逆转,市场份额上升到45%;激光唱盘(CD)在上升到2007年10%的份额之后,表现出了一定的市场稳定性;数码激光视盘(VCD)和高密度激光视盘(DVD-V)所占市场份额在2008年出现大幅下降,VCD由2007年的34%下降到了23%,而DVD-V则由24%下降到了19%(见图3、图4、图5、图6)。
图3 1997年各类音像制品市场份额图4 2001年各类音像制品市场份额图5 2007年各类音像制品市场份额图6 2008年各类音像制品市场份额而从音像制品的品种来看,文艺类的出版总数占据总出版数的一半以上,而教育类出版则集中在英语教育上,重复性高,音像出版企业自己的原创能力较差,大大影响了音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电子出版物2008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9668种15770.64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11.74%,数量增长了16.10%其中,只读光盘(CD-ROM)7828种13638.94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下降了0.22%,数量增长了16.99%;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1285种1610.78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205.23%,数量增长了72.39%;交互式光盘(CD-I)及其他555种520.92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43.78%,数量下降了47.45%三 2008年全国音像、电子出版物进出口情况2008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6521种27.12万盒(张),金额101.32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68.15%,数量下降57.45%,金额下降43.87%。
2008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进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1717种16.38万盒(张),金额4556.81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40.36%,数量增长8.56%,金额增长4.99%表9 2008年全国音像、电子出版物进出口情况四 2009年音像出版产业政策分析关键词一:平稳过渡2008年7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署(国家版权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0号):(1)将文化部管理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的职责划入新闻出版总署,划入后交给地方政府2)将文化部音像制品进口管理的职责划入新闻出版总署这个通知消除了困扰音像产业多头管理的组织障碍多年以来,音像产业的出版许可和复制许可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发放,而批发和销售许可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发放,这次将音像产业链条划归新闻出版总署管理,音像制品的批发销售管理就平稳有效地过渡到新闻出版总署,这在组织制度上有利于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为音像产业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打下了基础关键词二: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某些音像出版单位内容把关不严,部分音像制品存在低俗甚至色情内容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宣部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开展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专项行动,彻底肃清音像行业低俗之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共查缴低俗音像制品600余万件,先后有10家出版、复制、发行单位受到处理与此次通知一同下发的还有第三批低俗音像制品目录279种,使该目录总数增至701种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音像产业的发展,解决近年来我国音像业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出现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原创能力萎缩、竞争力不强、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还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09]5号),用26条意见仔细规划音像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为音像业提供了正确的向导关键词三:转企改制为了进一步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体制改革步伐,结合《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出产业[2009]298号)和《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09]5号)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音像电子出版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具体要求,地方和高等院校所属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必须在2009年底前全部完成转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必须在2009年底前上报体制改革方案,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