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7975200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的研究 来源莲 内容摘要 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凝聚力标准。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发挥在党的青年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关键在于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本课题通过青年抽样问卷调查与基层团员座谈访谈等形式,在对凝聚力的内涵、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意义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当前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凝聚力建设的主要变化,最后形成对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凝聚力共青团建设核心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

2、广大青年的社会分布和社会流动复杂而多变,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在这种形势下,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出现了许多“缝隙”,特别是在一些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团组织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能力明显弱化,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淡漠等。针对这些新的情况,嘉定区团委立足嘉定实际,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在调研过程中,面向区域内35周岁以下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园区团员青年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6份。 一、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意义 (一)关于“凝聚力”的内涵 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团组织,在联系青年时就缺乏吸引力,在面向社会时就缺乏影响力,在服务大局中就缺乏战斗力。关于凝聚力的内涵,现在对其有一个普

3、遍的共识,就是个体通过交互活动和学习发展而逐渐融入组织的行为方式,最终成为组织内部一员的过程,是从“社会人”到“组织人”的变化过程。我们这里所讲的“凝聚力”就是指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对青年、青年组织、社会的有效覆盖和广泛凝聚。概括来说,就是“联系青年、覆盖组织、服务社会”;具体来讲,就是充分认识团组织与青年、青年组织、社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根据青年、青年组织、社会三者的发展现状来给团工作定位,做到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实现组织、队伍、资源三管齐下,最为广泛的联系青年,最大限度的覆盖组织,最大程度的服务社会。 (二)增强团的凝聚力,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在同团中央

4、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团的凝聚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衡量共青团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看共青团的凝聚力是否在持续增强,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是否在不断巩固和扩大。 (三)增强团的凝聚力,是共青团组织推动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首先,共青团是一个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按照政治学的观点,在政治体系的架构中属于政治社团。因此,它具有政治社团的同类相聚性、互益性、组织化程度等理论特性。其互益性表现为表达和维护组织内成员的利益,

5、即表达和维护青年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其次,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一个群众组织,共青团代表青年群体的利益。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如何,关系到共青团未来的命运和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青年个体利益与青年群体利益的关系。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的基础上,提高协调各成员个体利益的能力,维护青年的整体利益。 (四)增强团的凝聚力,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共青团组织的根本要求 1、当代青年的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亟须团组织扩大覆盖面 青年由于其天然具有的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特点,比其他年龄的社会成员更快、更明显地分化为不同的群

6、体。随着新的利益团体、新的职业群体的逐渐形成,青年类别由相对简单逐步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年中的新兴群体甚至一些社会边缘群体进入共青团组织体系并将其引导到社会主流生活之中。 2、青年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的变化,对团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对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青年首先要认为“有益处或有意义”才选择参加。具体到活动内容,有35%的青年选择“学习和培训类”,有21%的青年选择“生活和交友类”,有15%的青年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类”,有12%的青年选择“维护权益类”。由此可见,价值取向是青年成

7、长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人生追求、道德评价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需求。价值取向由一元趋于多元,使青年更加关注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学习、就业、发展、权利维护等。所以,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年主体意识的增强,青年对于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参加谁组织的活动、以何种投入方式来参与,表现出自主选择的要求,以上都是对团组织如何增强凝聚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现状和背景分析 (一)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参与度 调查发现,当问及“通过团组织生活,哪句话最符合现在多数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时,47%的青年选择“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

8、帮助别人”,25%的青年选择“如果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可以帮助别人”,10%的青年选择“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只有极少一部分的青年选择“为了他人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与青年之间的交往行为程度较浅,在团组织中与其他青年的人际关系网络较松散。同时根据调查,青年对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平均次数少,但参与过的人数多,参与面广;青年参加的团活动的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吸引青年主动参与的活动和组织较少;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意愿强烈,愿意作为团组织成员参与团工作开展、增进团组织的共同利益,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团活动的意识较淡薄。此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更多的青年认为

9、共青团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扮演倡议、发动和鼓励的角色,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广大青年,开展青年人自己的活动。事实上,对青年而言,最重要的是谁能够体现他们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求,谁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 (二)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控制力 随着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环境的日趋突出,青年的需求层次不断扩展,团组织的宗旨、信念对青年的实际影响呈递减的态势,团组织内部成员的凝聚力,特别是组织意识方面的聚合力也逐渐递减。调查显示,目前团组织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团的工作脱离青年需求、团的活动形式不新颖、青年对团活动兴趣减退等,只有一半左右的青年表示对参与团活动的热情很高,由此可见,现有组织的活动

10、形式、内容已不能满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部分青年则根据兴趣爱好、群体利益自发构建新的组织,以上情况都加大了团组织对个体成员的教育管理的难度,甚至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导致组织对青年的控制力减弱、青年的组织意识淡化、一部分青年从原有的组织逐步分离。 三、影响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五个变化 (一)组织控制系统发生新变化 在传统体制下,团员青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群体,大部分团员青年都按其工作、学习、生活关系被固定在某个基层团组织单位,形成一种封闭的组织控制系统;如今,团员青年成为一个动态的群体,在一些新型领域,由于团员青年流失导致部分基层团组织涣散,而在一些团员青年流入的领域又难于建立新的团组织,原来封闭的组织

11、控制系统被打开了缺口,组织联系方式虽然继续有效,但已不能覆盖全体团员青年,那些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的团员青年怎样继续保持与团组织的联系呢。当前团内普遍的做法是不断地建立新的基层组织,以此作为组织联系网络的结点。 团组织只有不断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有效凝聚、全面覆盖的效果。样本中,青年希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占31%,“参观或旅游活动”的占22%,“业务技术培训”的占20%,由此看出,青年要求团组织切实改变传统封闭的组织控制方式,重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传统封闭的组织控制系统主要是组织联系,那么开放的组织控制系统则是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双管齐下,组织联系贯穿其中。 (二)联系青

12、年方式发生新变化 组织联系是以往共青团联系青年的主要方式,例如要搞一项活动,就先发一个文件,通过组织一级一级传递布置下去,这样,所有组织中的青年基本上可以一网打尽。但对于“社会人”(例如“两新”组织青年、弱势青少年群体等),则要更多地借助活动联系、服务联系的手段。组织联系、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各有特点:组织联系主要工作的对象是“组织人”,活动联系、服务联系主要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人”,组织联系偏重行政手段,适合青年群体的静态分布;而活动联系、服务联系则偏重社会手段,更能适应青年分布的动态性和价值多元化特点。目前,在社会上团组织影响大的几项活动,如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社区青少年援助工作

13、等,都是三种联系青年方式同时使用的成功例子。 (三)资源获取途径发生新变化 以往,共青团资源获取途径主要来自政府。现在,社会资源的分布格局由政府绝对控制向政府、社会民间共同控制转变,共青团不断向社会、向民间拓展生存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团工作越好开展,越容易出成绩,团的凝聚力也越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源比欠发达地区丰富,工作的创造空间大的缘故,多方支持创造了多方共赢。 (四)开展工作方式发生新变化 以往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被摆在共青团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现在,根据经济利益分配、社会组织形式的不断转变,团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突出青年的人性化

14、需求,根据青年的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维权保障工作。 (五)评价促进机制发生新变化 共青团事业要能不断发展,就意味着团的各项工作不仅要领导满意,也要青年满意,更要社会满意。领导满意决定共青团的政治地位,青年满意决定共青团的内在向心力,社会满意决定共青团的外在影响力,特别是得到青年的欢迎、社会的认可才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四、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团工作的实践出发,共青团凝聚力建设应把握五条原则 1、党建带团建的原则 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工作理念,主动把团建纳入党建的大格局,实现团建与党建的协调发展。已经有党组织的地方要主动在党的指导下开展团的工作;

15、还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可先通过活动先行、组织渐进等方式,建立团的组织,为党的建设打好群众基础,努力做到团建服务党建。 2、服务青少年的原则 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充分掌握青少年在成长、成才和发展中的各类需求,积极探索服务青少年的形式和内容,使团组织对青少年的服务更直接、更到位、更温暖。充分挖掘各种服务资源,强化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构建起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服务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3、项目化运作的原则 实行项目化运作是共青团工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益探索。项目化运作目标性强,管理有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经过实践证明,是开展共青团活动的有效形式。团的各项活动都可按照项目化的要求设计成自我运行、持续发展的项目,用项目化管理的办法来开展。探索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推动工作发展,整合社会资源,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4、事业化发展的原则 事业化是实现共青团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要把团的各项工作都作为一项事业来实施,要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团的工作规范化发展,避免因共青团岗位流动较快而造成工作不能有序衔接的弊端。 5、多方共赢的原则 共青团的工作要为社会认可、青年接受,就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