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186652483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黧黑。7、t 八、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 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

2、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 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 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范读课文三、读后谈话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四、自学课文五、理清人物关系有哪些人物?板书:桑娜五个孩子渔夫(桑娜的丈夫)西蒙寡妇一个孩子谁是主要人物?六、分段1.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2. 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3. 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七、试读课文结合解释“心惊

3、肉跳、” ”忐忑不安”。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八、读讲第一段(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1. 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2. 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 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3. 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 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4. 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释:“心惊肉跳”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

4、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 黑又冷”更加重语气。全班齐读。指导:“心惊肉跳” 一字一拍,结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5.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6. 指导朗读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 -3-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7. 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

5、娜说的话。第二课时一、导语上一课,我们学了穷人的第一段。描述画面,带入情境:课文第一段,托尔斯泰爷爷就把我们带到海边的小屋里。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 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 正坐在屋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这样一个画面。这一课,我们继续往下学。二、讲读课文第二段.1.描述:桑娜再也坐不住了,她冒着风暴来到海边,想能看到丈夫的小船,可 是漆黑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我们的视线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寡妇西蒙的门口。课文又给我们描写 了一个画面。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我们仿佛看到 。(交代清楚时间、天气、特定的环境、人 物

6、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画面,进一步带入情境。)(例话:夜是这样的黑,我们借着小马灯微弱的光亮,看清一个女人,头上包 着一块厚围巾,站在西蒙的门口,她就是渔夫的妻子桑娜。)2. 天又黑又冷,海上起了风暴,出海打渔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为什么来到西 蒙门口(稍停)她是怎么想的?课文接连三次写了桑娜的“想”读读这些句子。指点:海上风起浪涌,在这漆黑的大海边,耳边听到的是狂风的怒吼,是波涛 的轰鸣,清早出海打渔的丈夫能不能平安着回来,还不知道;就在这时,她却想到了邻 居,另一个穷人西蒙,可见她对西蒙同情和关心程度之深。读这些句子,把这种关心和同情读出来,因为是“想”,声音还要轻些。指名女生读。

7、女生齐读。(男生读叙述的。)(学生的表情朗读,渲染了情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体验。)3.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桑娜又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不难看出,这时,桑娜的心情紧张起来。一进门,她看到悲惨情景,应该怎么读,速度 是快些,还是慢些,你自己在下面试试。(“首先投入眼帘的垂下来。”)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那凄凉的悲惨的情景。这情景,一下子集中地出现在桑娜的眼前,课文上用了一个很好的动词,看到 了吗?(投)指点:这一个“投”字说明西蒙的命运桑娜是关注的,是她的视线最集中注意 的,“投”在这里用得很有分量。“她的女邻居躺在床上”怎么样了,非常紧张,怎么读?教师范读。男生读。4

8、. 这时我们又看到,在已经死了的寡妇的身边,睡着两个孩子,这儿描写了一 个细节,你们看出来了吗?(“身上盖着旧衣服”)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象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 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例话:风呼呼地敲打着门窗,天气是这样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强撑起身 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头巾,裹住孩子的脚。她已经气息奄 奄了。她看着心爱的孩子伤心地说“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小怎能离开妈妈呢? 啊,上帝啊,保佑吧,让哪个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泪,辛酸的泪水顺着 双颊流下来,滴在孩子的圆脸上。)5. 渲染:西蒙死了,孩子睡得这样的香甜,说明

9、孩子还根本不懂事。读的时候, 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显出孩子的天真、不懂事。越是读出孩子不懂事,越是使是使人 感到凄凉、悲惨。读到这儿,我们都为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 呢?6. 强调指出,啊,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头巾裹好, 抱回家里。学到这儿,李老师出一个小练习,考考你们有没有把上下文看懂。出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 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 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

10、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指点: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再强调“非这样做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朗读。教师读本小节一、二两句,学生齐读第三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出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7. 你们看,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这时,我 们仿佛看到第三个画面,桑娜不安地坐在床前,身后的帐子里睡着七个孩子。(稍定, 让学生想象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11、这时桑娜有些害怕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显出了她心里很不平静。 (忐忑不安)她为什么这样地不安,哪一句话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他”是谁,后面省略了,你们能给她补上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呢? ”)所以她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她想到丈夫可能会责怪她,甚至会揍她。因 为他们实在太穷了?一家七口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指导朗读。“不安地”“断断续续地”指名读。示范:“是他来了 !”(害怕他回来)“不,还没来!”(后面感叹号,他还没回 来,又怕他不回来,矛盾的复杂的心情。“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顿 也好。”(表

12、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男生读。指名读。指点: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咼尚的品质。8. 描述: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不安地等待着丈夫的回来。指导朗读:门,突然门开了,桑娜紧张、不字,连眼睛都不敢抬起看他,当然说话也不会 高声了。而丈夫是个渔民,魁梧、黧黑,说说一定是声音宏亮、粗犷,但和风暴搏斗这 么久,死里逃生,拖着破网回来,显得疲劳,情绪沮丧。男女生对读第一组对话。9. 到这儿,桑娜心上的石头还没有落下,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想什么?渔 夫又在想什么?桑娜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了丈夫,这时她又沉默,这时她想的是什么?10. 分别指导朗读。桑娜讲

13、西蒙的死,充满了同情和爱。(齐读)丈夫的“嗯,是个问题。”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 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男生齐读)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我们可以哪一个词看出来不仅是9-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熬)读到这里,我们用上哪一组关联词语。(宁愿也)指点:他们想到一块儿了。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的,责无旁 贷的。指名分角色读第二组对话。11. “你瞧,他们在里啦”强调“在”。“桑娜拉开帐子。”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你 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使我们想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例话:“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上了眼泪。” “渔夫对妻子 说:桑娜,你做得对!”)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这个结尾就好在这 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12. 总结: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 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板书设计穷人桑娜渔夫想起皱起眉忐忑不安一边想,一边敲门熬过去理所当然站在门口想义不容辞心想投非不可_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