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6442174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作文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作文最新文物文化素材-几代人的文化记忆目录:01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02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03新中国连环画:几代人的文化记忆04一生能著几两屐05西递宏村品书香正文:01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作者:王钟的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2日02版)【文化评析】近日,一群特殊的“绣娘”登上了热搜在故宫,有一个织绣文物修复团队,5名成员全是女性。她们不仅要掌握文物修复知识,还要熟悉各类织绣工艺技法。从2005年至今,她们已修复文物百余件,不过仍有大量文物在“排队”等待她们修复。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类似的文物修复师团队还有很多,他们根据各自专长领域的不同,针对各类文物的折损状况进行修复

2、,获得了“文物医生”的美誉。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和报道的走红,文物修复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被公众熟悉和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很多历经岁月摧残或人为破坏的文物,必须得到定期维护和修复。然而,与正常的修理工作不同,文物修理绝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新”,还要保留依附于文物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文物修复师不仅是在修复作为器物的文物,更是在呵护我们民族的历史遗产。与修复一般器物的时间以小时、天来计算不同,文物修复需要的时间动辄数月,甚至以年为单位。漫长的修复周期,考验的是文物修复师甘愿坐冷板凳的毅力与耐心。一件文物能够在展示台上接受公众参观,离不开文物修复团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文物修复团队不仅

3、有“老师傅”,还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文物修复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历史的维度看,很多文物存留于世的生命周期,要远远超过人的生命。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守护,才能让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流传下去。近年来,文物修复也获得了更多科技赋能。在故宫文物医院,使用X射线、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这不仅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修复工具的改进也让文物修复师如虎添翼,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更多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文物修复,显著延续了文物的生命。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文物修复理念。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为了当代,也是为了后代能够欣赏文物。因此,保护与修复要

4、坚持“最小干预度”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修复师也是在保留文物“残缺的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难免损耗和遗失。简单地说,文物修复正是一项用时间抵抗时间的工作。当下人们花时间、投入资源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作者:王钟的,系媒体评论员)02深情笔墨 礼赞运河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2日09版)讲好运河故事,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7月8日,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许结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创作的诗文兼书法读本运河颂,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暨签售活动。“吴王

5、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为大运河挖下了第一锹,扬州由此成为2500年大运河的生长原点,这是江苏人的光荣与骄傲。以笔墨礼赞运河,是我们江苏书法家义不容辞的使命。”面对读者,孙晓云表示,“没有大运河,哪有今日江南的繁荣富庶?哪有这么多璀璨的文化哺育我们的成长?运河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太平、安宁和自豪,作为一位书法家,我唯有以一笔一画,深情地赞颂她。”运河颂即祖国颂、人民颂“与自然河流不同,大运河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它在祖国大地上流淌千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迹,蕴含了丰厚的人文情怀。”许结介绍。运河颂的选题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全书共有“东方史诗”“运通南北”“春江花月”“上善若水”“千年文脉”“万古流芳”6

6、个篇章,分别从大运河开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传承6个方面提炼、遴选历代与大运河相关的经典诗词赋文60篇。为庆祝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成,孙晓云特意从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60篇诗文中精心选取了5篇进行书写。分别是:唐代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铺展开“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的运河风光;宋代杨万里的过奔牛闸,记录下“一行二十四楼船,相随过闸如鱼贯”的河运盛景;元代傅若金的直沽口中,“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之咏,和明代李东阳天津八景吴粳万艘中的“长江西上接天津,万舰吴粳入贡新”,成为大运河脉通南北、促进交流的生动写照;清代蒲松龄泛邵伯湖,定格了“夕阳光翻玛瑙瓮,片帆影射琉璃堆”

7、的绝美一刹五首诗歌,五幕图景,拼接成千年运河不断生长流淌的壮美画卷。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这幅长4.34米、宽0.585米的书法卷轴被捐赠给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永久馆藏。“大运河的话题是永恒的,也是变动的,由古开新,无不赋予时代的精神。”许结在运河颂序言里写道。从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中,可以读出运河的兴衰国家分裂时的衰败,祖国统一、繁荣昌盛时呈现出来的欣欣向荣。许结认为,行走在21世纪新时代的大道上,国家对运河的治理、保护、再造都彰显了创造的伟力。国家大运河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优化有目共睹,大运河从南到北焕发生机,成为沿岸人民生产生活的乐园。所以说,运河颂即祖

8、国颂、人民颂。让传统文化像运河水一样在人们心中流淌通过书法抄颂大运河诗词曲赋,既记录了地理上的大运河,也歌颂了文化之运河。读者阅读其中,感受书法遒劲隽永、造微入妙的艺术魅力,体会其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精神,走近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孙晓云介绍,三万字的运河颂,是她利用春节假期到今年全国“”期间,夜以继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成的。她期待通过中国传统经典与书法的结合,能让更多人在阅读古典诗词的同时欣赏书法,在学书法的同时又能阅读经典。这些年,孙晓云书写了二三十万字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四书道德经以及历代的诗词歌赋、家训家规,还有近几年和许结教授合作的中国赋诗意江南这两部作品。她表示,一般人写书法都是从楷

9、书、行书练起,所以她的作品多选用楷书或行书来书写,便于更多的人辨识、临摹学习。之前的四书道德经和家规家训都是小楷,运河颂是诗词歌赋,比较浪漫,所以采用的是行书书写。江苏书展举办了11届,孙晓云参加了11届,这在众多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每次她都会与读者分享创作体会、签名售书,“签名售书是为了检验我的书法作品,大家能不能接受,大家的接受程度和欢迎程度决定了我将来努力的方向。”孙晓云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普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像运河水一样在人们心中流淌,让书香墨香传播得更久远。03新中国连环画: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作者:张船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11版)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

10、”,主要是以精美的图画、连贯的情节、简洁的文字讲述故事,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引人入胜。连环画曾经陪伴并滋养了几代人的少年时光和成长岁月,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和无法忘却的生命记忆。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的敦煌壁画、汉代的画像石,甚至更早以前。有别于清末民初渐渐普及的“连环图画”,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前后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两次连环画创作的高峰,画家之众多,作品之精妙,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样,堪称空前,呈现出特有的中国现代美术奇观。描绘新世界讲述新故事新中国的成立,拉开了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富强的新国家的

11、帷幕。作为“革命事业的战斗员之一”的美术工作者,紧随时代潮流,热情描绘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世界,讲述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新故事,为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起步阶段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在那个没有电视,信息匮乏,识字率不高的年代,连环画因故事性形象性强,迅速成为百姓生活中最普及的文化读本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有效地延伸了纸媒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敏锐地抓住了社会心理需求,组织精兵强将(大部分为高水平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各阶层的受众需求进行创作,使得连环画深入人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物美价廉、内容丰富、小巧便携,其普及率甚至超过报纸书刊,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众

12、传媒手段之一。经过改造后的新中国连环画更加重视艺术的教化功能,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经典作品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刘锡永、夏书玉的暴风骤雨,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等。其中山乡巨变(396幅)第一次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小人书”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段,运用素雅的白描形式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以类似电影长镜头的追拍方式,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新人形象与农村的时代变革图景,将长篇连环画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带来了清新爽朗的气息”,被誉为新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批判和揭露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塑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的

13、英雄人物,讲述战斗故事,是新连环画在精神层面上对大众的鼓舞与引领,也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体现与延续。代表作品有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刘继卣的鸡毛信,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赵明钧的林海雪原等。其中,鸡毛信首次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在以后的创作中也并不多见;铁道游击队则更加注重写实性的描绘,无论人物服饰还是铁道机车,细节刻画都丝丝入扣。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提倡与建设理想的新中国相符的传统美德,在新连环画的题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王叔晖的西厢记,王弘力的十五贯,另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鸿

14、篇巨制的三国演义系列,更是会聚了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数十人(堪比当今的电视剧制作团队),历时数载完成。其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乃至成为同名电视剧演员选角的重要参照。另一类有关世界名著的作品则多以西式画法为主,如董洪元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都是钢笔画精品;还有陈衍宁、汤小铭以素描手法创作的无产阶级的歌,一时成为习画青少年争相临摹的范本。新中国成立后的连环画延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文艺传统,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此外,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多鸿篇巨制,画种范围不断扩大,与旧连环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名家作者的介入,艺术水准产生了质的

15、飞跃,学院派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也为连环画创作输入了新鲜血液。贴近时代生活满足文化需求进入70年代后期,全社会形成了更加开放的思想氛围,促使连环画创作在题材和艺术语言方面发生了审美趣味的转变。作为最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连环画创作积极投入时代与生活的怀抱,从而极大地满足和适应了新时期普通大众的思想启蒙与文化需求。尤劲东创作的连环画人到中年,通过对“生活的自然原本”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感人至深的写实力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的生活困惑。新时期的连环画看重绘画的独立性及语言的专业性,画风唯美、雄健,多有大部头的作品,有些作品堪称史诗。许勇、顾莲塘、赵奇集体创作的嘎达梅林,运用电影宽银幕的手法拓展了连环画的表现力;赵奇的靖宇不死则将国画中皴法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性的作品还有赵奇的可爱的中国等。自从将连环画作为独立画种纳入全国美展之后,由于幅数限制(不超过十幅)和幅面的扩大,使得连环画摆脱了“小人书”的定位,开始向多画种形态的精品连环画方向发展,在故事性、连贯性及绘画语言的表现性和展示效果等诸多方面都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画种高手云集,形成了不以出版单行本为目的的连环画展览大比拼的局面(今天的许多艺术名家当年都有过创作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