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86341346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第二卷 第一册 第六分册 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第16页 共16页 1、工程概述1.1工程背景为了进一步整合商业中心、提供商业人流集散游憩场所、营造商业中心形象气氛,提升CBD总部经济拓展区的中心地位和人流吸附能力,使弹子石立交四个象限地块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降低立交主线对四个象限的分割作用,提出在原弹子石立交主线东西干道上增设加盖广场。目前东西干道已通车,现状两条临时匝道主要功能为解决茶园片区与弹子石片区的联系。根据CBD对商业整合的规划,要对东西干道增设加盖,在加盖期间不能阻断东西干道的交通,因此

2、本次考虑建设一条同等级的转换道并接顺匝道1和匝道2,满足临时交通转换的功能。待东西干道加盖完成进行拆除恢复东西干道交通。项目位置图1.2 工程规模转换道施工起点接现状西面东西干道,终点接现状东面东西干道,完成东西干道加盖施工期间的交通转换,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全长540.427米,设计车速30km/h。匝道1施工起点接现状匝道,终点接转换道。为弹子石片区至茶园片区方向。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设计车速30km/h。匝道2施工起点接转换道,终点接现状匝道2。为茶园片区至弹子石片区方向。匝道长约60.166米。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设计车速30km/h。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道路、排水设计。未包括照明、综合

3、管网工程施工。1.3图纸分册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为二卷,第一卷内容为配套道路工程,第二卷内容为群慧公园及配套设施。第二卷内容:第一分册 建筑工程第二分册 隧道结构工程第三分册 隧道给排水工程第四分册 隧道通风工程第五分册 隧道照明工程第六分册 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本册设计内容为第六分册 临时道路及附属工程1.4上阶段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1.4.1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一)初步设计阶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1)优化环东路起点处和公交停车港处的人行过街设施设计。弹子石立交部分交通转换需要通过环道,群慧广场对外交通也需通过环道,环道交通量较大,因此此次设计对环道的人行过街设计采用人行天桥形式

4、;O2匝道纵坡较大,考虑过街行人安全,采用人行天桥形式过街;P匝道近期交通量较小,近期人行过街可考虑划线形式,远期匝道交通量较大,需采用人车分离形式过街,此次设计结合近远期考虑一次性设计,设计为人行天桥形式过街。(2)优化O2匝道纵断面设计。回复:O2匝道起点接黄桷湾立交F匝道拓宽段,终点接环东路,起终点标高受限,无优化空间。O匝道受5#道路上跨东西干道桥桥台限制,利用现状F匝道拓宽一个车道连接O1和O2匝道,所以O2匝道起点设计标高无调整空间;环东路上跨东西干道后与O2匝道相交,为保证东西干道净空,所以O2匝道设计终点无调整空间。(二)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3)优化匝道路面结构设

5、计、节约工程投资回复:匝道路面结构设计沿用黄桷挖立交、弹子石立交匝道路面结构,此次设计不做修改。(4)完善道路平面图中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回复:平面图中完善路缘石半径标注等内容。(5)补充说明环岛交通组织设计。回复:补充环岛交通组织图。1.4.2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施工图审查阶段设计单位应编制专篇,对初步设计专家技术审查意见落实情况逐一说明;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照专家意见的落实情况逐条进行核查。回复:在施工图说明中对初步设计专家技术审查意见逐一回复和落实,详见章节1.4.1。(2)做好本项目与环南路、环西路、腾滨路等相接道路衔接设计,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公交停车港、人行系统及道路无障碍设计,优

6、化O2匝道纵断面设计,满足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要求。回复:补充完善本项目与环南路、环西路、腾滨路等相交道路的衔接设计、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公交停车港、人行系统及道路无障碍设计。O2匝道起点接黄桷湾立交F匝道拓宽段,终点接环东路,起终点标高受限,无优化空间。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1设计依据 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7.7) 重庆弹子石立交工程(二期)施工设计图(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2.08)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湾立交工程施工图(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09.10)

7、 黄桷湾立交二期工程施工图(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012.3) CBD南区规划C、D分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5#道路K0+450.228K1+969.382)(重庆市设计院 2011.5) 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市政府第121次常务会议纪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常务会议纪要 2016.04)重庆市人民政府领导批示抄告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6.14) 其他资料2.2采用的技术规范2.2.1 采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无障碍设计

8、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3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 50-078-200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防洪工程设

9、计规范(GB/T50805-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2.2.2 参考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3、设计标准道路技术指标表主要技术指标单位设计采用值规范标准值转换道匝道1匝道2设计行车速度km/h30303030最小平曲线半径m97.9664025最大纵坡2.557最小纵坡0.330.3最小坡长m217.1314585最小凸曲线半径m7000680400(一般值)最小凹曲线半径m800400(一般值)荷载标准路面:标准轴载BZZ100KN4、道路工程4.1 平面设计转换道道路总长540.427m,设计起点桩号K2+829.460,接现状西面的东西干道,下穿未修建的环东路,终点接东面东西干道,终点设计桩号为K3+369.887。本次设计的

11、转换道道路为特殊道路,设计车速30km/h,全线圆曲线最小半径85m,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采用小型汽车加宽处理。结合东西干道加盖工程施工周期短,待东西干道加盖一期工程完成,恢复现状匝道1和匝道2的交通,因此本次转换道设计充分利用现状路面标高,不改变现状道路路拱现状,全线不设置超高。匝道1匝道1的平面利用现状道路路基路面,采用增设水泥隔离墩渠化出一个匝道,不改变现状道路。匝道2平面设计起点K0+062.869,接转换道,终点接现状临时匝道2,桩号为K0+123.035,道路全长60.166m。全线设置一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40m,缓和曲线25m,超高为1.5%。4.2 超高及加宽段设计转换

12、道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采用小型汽车加宽处理。匝道1和匝道2全线均未设置加宽,考虑本次匝道设计仅是现状匝道上接顺处理,最大超高值设置1.5%考虑。圆曲线段路面加宽渐变采用直线加圆曲线的形式过渡,直线段路面加宽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线性过渡。三次抛物线过渡的公式为:(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 ZH1。 4.3纵断面设计4.3.1纵断面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现状道路标高;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综合考虑了沿线

13、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4.3.2纵断面设计 转换道转换道纵断面共设置一个变坡点,纵坡与东西干道保持一致,纵坡分别是0.3%与2.48%,竖曲线半径为7000m。转换道施工范围起点接现状东西干道,设计高程265.160m。转换道设计终点标高为258.365,最终与东西干道接顺。匝道1匝道1的设计均不改变现状道路标高设计,只是对现状匝道1的车行道边线增设水泥隔离墩,引导交通流进入转换道。匝道2起点接转换道,标高264.895,改造长度60.166m,终点接临时匝道2现状标高,考虑东西干道一期加盖完成,需恢复原匝道2的交通,本次临时转换匝

14、道2纵坡直接以现状4.99%的纵坡接顺。4.4横断面设计(1)转换道转换道标准路幅31.5m,设计时速30Km/h,双向八车道,具体路幅分配如下:0.5m(检修道)+15.25m(车行道)+15.25m(车行道)+0.5m(检修道)=31.5m。(2) 匝道1与匝道2B1=0.5m(检修带)+8m(机动车道)+0.5m(检修带)9m。4.5路基设计4.5.1填方路基填方边坡坡坡率1:1.5。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边沟。4.5.2挖方路基挖方边坡为强分化岩层及土质边坡时坡率采用为1:1.5,为中分化岩层时边坡坡率采用1:1,每级边坡高8m,坡脚设置2m的碎落台。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2m宽马道设2%4%的外倾斜坡。当挖方路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4.6路面设计4.6.1 路面设计考虑本次设计道路均为临时交通转换功能,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为BZZ-100标准轴载,水泥混凝土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弯拉强度不低于4.5mpa。转换道、匝道1及匝道2路面结构如下:24cm厚C30砼面层+25cm厚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6.2检修道铺装6cm厚人行道透水砖+2cm厚 1:3水泥砂浆找平层厚+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厚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