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86046161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多媒体英语应用策略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能够为英语学习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实现趣味课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着重探讨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多媒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英语“dinsaur”时,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关于恐龙的影片,再讲述有关恐龙

2、的历史年代等。学生会被这些逼真鲜活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兴致高昂,逐渐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以及每种动物所具备的特性。整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导入方式也不同,不管怎样设计,都要以实现优化课堂、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为目的。2.运用多媒体,提炼知识精华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多媒体的语音听力等增加视听训练量,加深语法、词汇知识的记忆等,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例如,在“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教学时,我运用动画flash的形式,展示了班级某个学生在家里看电视,在学校操场踢足球等情景。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同学在屏幕上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我

3、紧接着叫几个同学到讲桌前做一些动作,然后问:“hatishedingn?”大家都踊跃回答:“heis(v.+ing)”课堂气氛趣味活泼了起来,语法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3.运用多媒体,调节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各有长短,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大脑疲劳,注意力慢慢松懈,逐渐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多媒体技术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它的优越性可刺激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traveling”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了一段“希望英语”中有关旅行节目的视频,带领学生们视觉上穿越了许多个美丽的国家和城市,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感

4、到意犹未尽。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持续长久。二、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要恰当使用多媒体英语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影响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省事或者刻意实现现代化手段,单一依靠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来教学,教室就成了“播放厅”,老师也就成了“放映员”,英语课也就成了一堂展示课。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语言互动,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和学最有效的途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计算机多媒体只是一种用来辅助教师教学的教学工具,尽管它很先进和现代化,但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

5、课堂上的教学活动。3.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程序时,教师要着眼于课堂的每一步教学环节,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互相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发挥其课堂主体性,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4.要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多媒体并不是所有课都适合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避免依赖或泛滥使用。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发挥这一先进教育手段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总之,把多媒体融入中职英语教学中去,有利于提供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形象趣味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互动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1高树忠,刘凤玲.初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