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7页
文档ID:551106879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_第1页
1/7

2006湖州)三.文言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18略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200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

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分)答案: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1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2分)(2007年青海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14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答案:(二)(14分)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 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2007仙桃)[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仙桃市参考答案(一)8.(1)参与 (2)离开,离去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2007泰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 忠之属也 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2007河南省非课改)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2007河南省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2007临汾)(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