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2017 年10月18日 星期三 主编/何睿 编辑/董玫 美编/杨利 校对/刘军文娱A22新闻( 上接 A21 版)过去多年一直都在香港从事导演艺术监制和翻译工作,制作了5 0多部音乐剧,其中包括百老汇音乐剧、 迪斯尼音乐剧, 很多作品都在香港获了很多奖项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如何用戏剧让我们的教育不死板, 让我们的教育不只是考试我们希望孩子们是有思考的, 有思想的, 而不只是在舞台上背台词, 搔首弄姿, 去假装一个人物简单说,戏剧教育是教我们的孩子上台表演, 孩子们演成怎么样我们在乎, 但是我们更在乎的是在这个准备的过程里面,孩子们的创作、 创意、 表达及自信, 这些东西是我们在戏剧教育里面更关注的 而教育戏剧是老师用戏剧跟孩子们沟通的方法, “比如我今天来卖菜了,比起‘各位同学请听题———我有十块钱, 要卖给你十斤的白菜,请问一斤是多少钱呢?’ 如果老师进入这个卖菜的角色,大家会觉得上这个老师的课很好玩, 他用戏剧的手法, 让教育变得更互动教育剧场则是我们带一个演出到学校,但是我们这个演出不只是让孩子们看得开心, 更是让孩子们产生思考叶逊谦透露他明年将用《故宫里的大怪兽》这个绘本改编成一部舞台剧, “刚才张之路老师也提到,其实有些作品是不适合去转换的,当我们去思考如何转换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是这个作者在写这个绘本的时候想传递什么。
我们用戏剧的手法改变故事, 但是他的思想, 他最终想传递给孩子的这个想法,我们必须尊重和保留, 必须能够完整地传递, 通过戏剧的手法传递给孩子们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 最终不是舞台上有多么花哨,更多的是我们的心在跟孩子们传递一个怎么样的想法不只是儿童文学、 儿童戏剧, 还有家庭文学、家庭戏剧, 也都如此我经常想象一个美好的画面,当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看完一个演出牵着手离开这个剧院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去聊,大家可以有更多的创想 叶逊谦说, 如果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能延伸出另外一个半小时的讨论,这个才是一个文学或者一个戏剧最美的地方在成为儿童艺术活动策划人这个身份之前,郝燕一直作为全职妈妈旅居国外,“我带着孩子看了无数的儿童剧, 参加了无数的博物馆、 美术馆的活动, 出于好奇心去比较富裕的区和贫穷的区有什么差异, 图书馆的免费活动和非常贵的贵族戏剧课有什么差异, 我们几乎都研究了一遍你就发现你的职业本能在唤醒你,你参加很多活动的时候,就会想这个东西在中国行得通吗?当我们回来的时候, 大麦网上卖的儿童剧还是《拇指姑娘》 《白雪公主》 从一个妈妈的本心出发,郝燕称我们的孩子值得更好的2 0 1 3年, 郝燕开始从外国引进儿童剧,她的工作室在过去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引进了两百多场演出。
“我们引进的戏一定是多媒体的、 肢体的、 音乐的, 或者视觉为主的, 当你真的走进去, 就不会有什么语言障碍因为文化背景是不可能全球化的,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创内容, 植入那些只有中国孩子才能体会的情感 三年前, 郝燕带着女儿去法国旅行时偶遇法国戏剧节,观看了很多法语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回来以后, 她做了一个很小的戏《再见小背心》, “讲述的是他长大了以后背心变小了, 很多家长看了说很感动这个戏是讲怎么告别过去的,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剧院, 我们还做了一个活动, 大家可以把旧的不要的玩具拿出来摆摊卖我们希望戏剧本身跟孩子的心理、 生活、 成长的每一部分都有关系 郝燕回忆称, 他们第二年做了一个项目,有十二三个孩子排了一个英语的剧去爱丁堡演 “当时是莎士比亚的纪念年, 一个美国导演提议来做莎士比亚的剧, 十二岁的小孩怎么可能理解莎士比亚, 我们都觉得很难我们在北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去读书、讲故事, 再重新架构, 我们设计了一个七八岁的女主角, 她的生活, 她跟妈妈的冲突, 她从暴风雨里面得到的灵感最后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都理解了这么一个高深的故事其实越是伟大的文学, 它的通道越低, 可能小时候看跟长大看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用这种故事和亲身体验的方式, 把这些真正的很优质的文学带到教育中来我们的节目虽然是标榜创意,以创意为核心的一个节目,但最终是落在地上的,还是孩子以故事的方式、以戏剧的方式来表达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七十二变》的导演梅凡强调了通过故事表达内容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故事是最吸引他们的一种知识来源,或者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且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成为故事当中的人,因为那里面的人最有趣、最有意思,而且最酷其实我们再想一想,不仅是孩子,包括成年人,我们也喜欢故事其实故事是我们理解认识包括记忆这个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有时候我们对故事有些偏见,我们会觉得故事是虚构的,它不够真实,有时候我们觉得故事充满了太多的情感色彩,它不够理性、 不够客观但是相反, 其实我们都是用故事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我们仔细想一想,你记得最清楚的事一定是特别生动的,有剧情、有情节的那个故事我们的节目也是这样,我们让每个孩子的表演在舞台上都以故事的方式展开,这样他去表达更自然,观众也更愿意看孩子演出他自己的故事 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叶逊谦:用戏剧让我们的教育不死板横向谈方案戏剧表演让孩子更完整郝燕:必须有自己的原创内容。
梅凡:用故事的思维去理解世界中国原创儿童剧备忘录中国儿艺的《马兰花》创作于 1 9 5 6年,已排第六版,其前五版迄今已演 2 0 0 0多场, 被誉为 “镇院之宝” 首 演 于1 9 6 3年的中国儿艺经典剧目《宝船》, 是老舍先生唯一一部儿童剧作品,与《马兰花》并称为“一花一船”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大型神话题材儿童剧《人参娃娃》创 排 于 1 9 8 2年, 首演即夺得9项大奖,有“南有 ‘马兰花’北有 ‘人参娃’ ”的说法中国儿艺以中国传统故事为蓝本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曾巡演德国、西班牙、芬兰、日本、 法国等国同样选材于中国传统故事的《成语魔方》,是中国儿艺“2 0 1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的收官之作中国儿艺根据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首部 “成长戏剧” 《山羊不吃天堂草》于2 0 1 7年 7月 7日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