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语滥竽充数汇总

1824****85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53KB
约31页
文档ID:316172637
成语滥竽充数汇总_第1页
1/31

成语滥竽充数成语滥竽充数1  成语典故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  齐宣王派人吹竽,肯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恳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兴奋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爱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示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知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肯定,必需,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恳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兴奋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食;食:供给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给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爱,喜悦,此处是喜爱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爱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擅长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爱喧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爱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摇摆,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兴奋,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摆身体他也摇摆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坐享其成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爱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吩咐,要这300个人轮番来吹竽给他观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行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理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事,才能抵抗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人物点评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腔作势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事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始终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当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许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乐队中正是因为齐宣王的识人不清。

一国之君识人不清?这与他 的虚荣、好讲排场分不开三百人的乐团,在现代也是很少的,闻名乐团更是少有满意300人,即使现在人许多无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齐湣王: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但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好一个滥竽治国!  三百吹竽的人: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四周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莫非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谢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实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喧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揭示道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知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假如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领,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成语滥竽充数2  [释义]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方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或以次货冒充好货。

有时也表自谦  [语出]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正音] 滥;不能读作“jiān”  [辨形] 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近义]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反义]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人或物有时也可表示自谦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鱼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坏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鱼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乱真程度高;辨别不出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特别喜爱听人吹竽,而且喜爱很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选择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殊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得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马脚,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爱合奏,而喜爱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心惊胆战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抓紧溜走了  成语滥竽充数的造句  (1)南郭先生本领不济,却又偏偏要滥竽充数  (2)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3)有些人就是靠关係在公司裡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4)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5)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6)这些绘作水准根本不够,也敢滥竽充数来参展!  (7)他其实始终都只是在他单位滥竽充数,老板因为觉得他是亲戚,所以没有解雇他  (8)小明为了获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竞赛中滥竽充数,最终还是被老师发觉了,真是玩火自焚  (9)路边卖果的摊贩总是滥竽充数的给顾客加果,但嘴巴却说顾客是上帝!  (10)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11)不怕你笑,我们团裡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12)滥竽充数之辈恒久担当不起这样的交易  (13)这可是精密仪器,修理时可不能用一般零件滥竽充数  (14)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终落荒而逃  (15)上音乐课时,小明不会唱这首歌,还跟着大家滥竽充数  (16)这家店的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总是拿次品出来滥竽充数  (17)开展打假斗争,也包括把那些滥竽充数的劣质产品从消费领域中清除出去  (18)上课时,常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19)这场足球赛,我校球队踢得真棒,而我在其中仅是滥竽充数,没踢几脚  (20)我们肯定要擦亮眼睛,识别出那些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

  (21)我从来不滥竽充数,总是认仔细真做事  (22)在背英语课文时,好多人不会背,就混在一起滥竽充数  (23)他只会滥竽充数,平常不好好学习,老是留级  (24)他上课不会背课文,便滥竽充数,只动口型  (25)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26)我这些画作,只是为应付展览,随意拿出来滥竽充数的  (27)夏天的池塘边各种蛙鸣交汇在一起,就连蟾蜍也滥竽充数,低声叫几声  (28)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29)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却滥竽充数,参与乐队演出  (30)小明唱歌特别好,在一次合唱中得了奖,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庆贺他,他却说我只是滥竽充数而以成语滥竽充数3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爱听吹竽,手下有300个擅长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爱喧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出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抖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兴奋,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摆身体他也摇摆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马脚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坐享其成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吩咐,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打算,他将让它300人轮番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观赏乐师们知道吩咐后都主动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行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理行李逃走了  故事讲到这里,通常讲故事的人会分析道: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