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拔骨伸筋拔骨” ”易筋经易筋经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 赵立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易筋经” 源自我国古代养生导引术, 历史悠久,多认为是天竺和尚达摩所 创《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 林,流传至今渊 源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原为南印度僧人,于北魏太 和十年(公元486年)来我国并最终到 达嵩山少林寺,他在五乳山半山腰岩 洞中面壁九年,开创中国禅宗,被尊 为禅宗初祖达摩禅师达摩禅师达摩与《易筋经》•相传菩提达摩传授禅法时发现众徒 易犯昏沉,此系筋骨柔弱所致,为 消除修行道上的障碍,故传授《易 筋经》和《洗髓经》含 义•《易筋经》是用以锻炼身心的方法, 在传统养生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易者,阴阳之道也,“易”是变通、改换 、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 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 改变筋骨的方法特 点•《易筋经》包含“易筋经十二势”,上 应十二时辰,内应十二经脉,易筋以 坚其体它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动作刚柔相济,伸屈有度,简洁舒 展,经千百年的传承,被后世誉为“ 禅功之源”过去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 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 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 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目前流传较 广的是经清代咸丰八年潘蔚整理编辑 的《颐身集·内功图说》中的易筋经 十二势 易筋经十二势为: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三、韦驮献杵 第三势;四、摘星换斗势;五、倒拽九 牛尾势;六、出爪亮翅势;七、九鬼拔 马刀势;八、三盘落地势;九、青龙探 爪势;十、卧虎扑食势;十一、打躬势 ;十二、掉尾势 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一 二三四 五六七八 九十十一 十二动功的组成•拳术结合肢体规范运动•仿生运动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丰 富的内容和应用价值通过正 确的教练方法,能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改善身体 状况的目的即“易筋以坚其 体,壮内以助其外” 能使习练患者挛缩的筋肉逐渐舒 展开,使局部气血通畅,通则不 痛,疼痛症状及压痛的体征随之 改善;筋肉舒展,疼痛减轻则活 动受限的症状也得到好转,由于 疼痛导致的失眠等症状亦随之减 轻 所谓“筋和则康”它的修身机理源于养生学“聚精、 养气、存神”三要素具有:1 调整呼吸,提高人体代谢功能和免 疫功能2 调整形体,一张一弛,消除人体生 理障碍3 调整意念,消除人的心理障碍十二字要决•屈伸呼吸—调息 •抻筋拔骨—调身 •守中用和—调心呼吸吐纳技法•动作配合:伸吸屈呼、开吸合呼、 升吸降呼、仰吸俯呼、收吸放呼、 起吸落呼。
守中的含义•《内壮论》曰:“守中者,专于积气 也 • 守中即意守丹田,决曰:守中用 和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筋和则康在练功过程中贯穿始终,不离不弃人的“第二大脑”—腹脑•“丹田”即是人体的小腹部位 •199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细胞生物学 教授迈克·D·格尔森经研究出版了他的 《第二大脑》理论专著,提出了“腹脑”的 概念 •中医将肚脐归属任脉,称为“神阙穴” ,意指元神之门户,经络之枢纽腰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 痛,祖国医学称为肾虚腰痛是慢性腰腿 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腰部酸 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在长 期保持坐立姿势工作的青壮年人群中,腰 肌劳损患者十分多见 (1)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 酸痛或胀痛,部分刺 痛或灼痛2)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 变化,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 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 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 脊柱畸形 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笔者采用教病人习练易筋经的方法 治疗腰肌劳损,收到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 每日晨起向病人教授易筋经十二势功法,并 每日带领病人练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调 整动作难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直至病人完全掌握整套功法。
一般需半 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后嘱病人坚持自行每日 早晚各习练一遍易筋经功法,以巩固疗效 十二式中的摘星换斗势、九鬼拔 马刀势、青龙探爪势通过身体的 扭曲、伸展等运动,可提高腰背 颈肩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 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摘星换斗势九鬼拔马刀势青龙探爪势三盘落地势通过下肢的屈伸活 动,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 到壮丹田之气、强腰固肾的作 用 三盘落地势卧虎扑食势通过虎扑之势,身 体的后仰,胸腹的伸展,可使 任脉得以调养,并起到强健腰 腿的作用卧虎扑食势打躬势及掉尾势通过头、颈 、胸、腰、髋的逐节牵引屈 伸,使背部的督脉得到充分 锻炼,阳气得以充足,腰腿 得以强健 打躬势掉尾势整套功法有助修练者防治腰肌劳损 ,也可以作为病后的康复运动之用 ,是一套老少皆宜、强弱具宜、易 学易练的养生功法,具有不受场地 器械限制,不易出偏,实用性强, 便于推广,无副作用等优点 每天只須约二十分钟的练习时间, 便可使人全身各个关节和筋腱得到 次数多、幅度大、强度适中的牵拉 和负荷,尤其适合生活繁忙、工作 紧张的都市人 它还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 特点,能预防和减少腰肌劳损的发 生,是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 思想的一种养生导引功法,有良好 的推广前景。